悲观原来是可以遗传的?父母怎样做才能教出更快乐的孩子?

问题一:孩子为什么会不快乐?



先来对比两个案例:

案例一:


儿童伊恩想要做出一个向姐姐那样的完美飞机,但是他做不到,很沮丧。父亲看到了,试图安慰他。他告诉伊恩火箭做得很好,当伊恩对自己的能力起疑时,父亲又说了极力安慰的话:“只要你拿定主意,什么事都能做成。来,把积木给我,让我帮你做……”

父亲很用心,但实际上,父亲的安慰犯了三大错误:


一、父亲说每一件事都不是真实的;他应该说实话,并且解释当姐姐像伊恩那样大的时候,也只能做成这样。


二、他没有用同理心让伊恩明白,父亲理解他的挫败感,分享过去的同样的经历。


三,父亲应该向伊恩解释失败的原因并且提出反证。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试图自己动手,这只会进一步增加伊恩的挫败感。

当伊恩从最糟糕的方面来看他的挫折和不幸,而且还采取了放弃、退缩及抱怨的方式来应对问题,他已经通过自己学习习得了“习得性无助”。(什么是习得性无助?上一篇《为何说爱笑的女人更容易幸福》中有涉及)

而其实,家长本来可以通过学习,带领孩子走出这样的习得,远离悲观,变得更加乐观。

另一个案例:

一个叫塔玛拉的女孩,喜欢跳舞,但是有一次在舞蹈课上他总是摔跤,她感到非常挫败。妈妈走过来安慰她:你今天不顺利,我也很难过。我知道当你觉得比不上其他女孩时,心理一定不好过。


有时,妈妈也会觉得失望,例如工作中做的事情没有我想象中的好。你知道我那时怎么办吗?我尽量练习,大部分时候通过大量的练习,我的工作可以做到更好。我有个更好的建议:我们去找老师,让他再教我们舞步怎么走,然后我们一起练习,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练习,下一节课,你一定可以做得比较好,你觉得怎么样?

塔玛拉听完很开心:“那今天晚上你陪我一起练习,可以吗?”

妈妈通过同理心的分享,告诉孩子:失败只是暂时的,而且是局部的。失败对塔玛拉来讲知识短暂而且可以改变的挫折。

伴随着生存发育过程,你的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会具体化,他可能会悲观、被动和内向。

所以,对孩子来说,要打好快乐的“地基”。像塔玛拉的母亲所做的那样,让失败变得暂时,让成功不断被重复强化,这背后的一切良苦用心,其实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塞利格曼提出,要培养快乐的孩子,首先要培养的,就是自尊。

自尊是什么?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iliam james)在100多年前就得出这样的公式:

自尊=成功/自我期望

首先,自尊是一种感受状态;第二,这种好的感觉根植于这个世界、根植于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成功交流。

自尊,并非来自盲目自大,“掩耳盗铃”,而是来自与现实世界的更美好的互动与交往。

毫无疑问,能增强自尊感是十分令人喜悦的,但是不先获得与现实世界交往好的成果,而企图直接得到“感觉满意”,就是将因果关系颠倒了。就像伊恩的父亲试图做的:掩盖缺陷,试图直接给出满意的感觉。

在两者之间,我们所做的不是鼓励儿童“感觉满意”,而是教导他们“表现满意”的方法。

而要达到“表现满意”,有一个与之忧戚相关的是做法叫“解释风格”。当孩子遭遇到挫折,他们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

这个时候,父母给出的解释风格是至关重要的。对自己感到泄气并不会直接造成失败,相信坏事情会持续一辈子且会危害每一件事,则会直接使一个孩子选择放弃。

所以,由此来看,孩子的自尊感,与掌控和乐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在这其中,父母的解释风格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塞利格曼则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孩子的快乐,来自于自尊和掌控感。


某种程度上,好的成绩是体现孩子自尊和掌控感的一种表现。然而,家长往往因为过于突出成绩的重要性,试图帮助孩子“省略”一切不必要的“麻烦”,却反而变现地从孩子手里接管了“掌控感”。

塞利格曼则认为,现实的操作恰恰与此相反,要使孩子经历掌控感,必须先让他经历失败、心情抑郁以及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没有任何步骤是可以逃避、跳过的。

在成就方面,我们只是看到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故事,殊不知,每一个成功背后,是无数次失败后的迎难而上。

最近备受关注的埃隆·马斯克,是在经历了至少三次以上的失败之后,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可回收火箭。而这是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各个国家队还无法实现的技术。

在此次成功之前,他面对的是无数人的嘲讽、来自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生命威胁,甚至是倾家荡产的可能性。


悲观原来是可以遗传的?父母怎样做才能教出更快乐的孩子?

图片源自网络


一般人很可能会在最后一次成功之前,就已经在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崩溃了。但是马斯克就是马斯克,他从小就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那个身无分文、只身从南非来到加拿大闯荡的大男孩,就如同那个在大学里一边就读一边“擅自”给当时报纸上的名人们致电邀请用餐的狂妄少年。


谁也不曾预料到,这个年少时父母离异、中学时期在学校被恶意欺凌的不起眼的小伙子,有一天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成功研发出可回收火箭的那个人。


如果一定要寻找成功的原因,应该是他曲折而丰富的学生时代,培养了他足够强大的抗挫力,这种能力推动着他,掌控着一个又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并将它们一一实现。

保罗·埃里希,是另一个有关掌控感的例子。

20世纪初,他致力于研究治疗梅毒,制成了一种对抗梅毒病毒的药品,称之为606。这个名字可以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这背后的艰辛:因为在此之前,他曾经失败了605次,但仍然坚持下去。


悲观原来是可以遗传的?父母怎样做才能教出更快乐的孩子?

图片源自网络

事实上,儿童需要失败,他们需要感受悲哀、不安及气愤。但父母们往往于心不忍,他们用工业时代、成人世界生存法则,替孩子思考,希望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效率最大化。


所以,当我们试图保护孩子、使得他们远离失败时,我们却并未意识到,这样做也同时剥夺了他们学习606式的技巧。

没有了”606式”的学习技巧,一路顺境的孩子们,一旦遭遇失败,就会失去掌控感。

一系列失控的行为便会出现……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快乐?作者的结论令我们唏嘘:

刻意缓和心情抑郁,会使孩子更难感觉满意。

吓阻失败的感受会使孩子更难得到掌控的感受。

减少必要的悲哀及焦虑会使孩子处于罹患抑郁的奉献之中。

鼓励廉价的成功,会造就出未来以昂贵的失败为代价的下一代。

……


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变得不那么快乐。



2


第二个问题:你的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



要想让孩子变得快乐,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孩子的悲观情绪从哪里来?

这是一个奇妙的现实:

一些孩子生活在贫民窟里,但他们天生乐观。而另外一些孩子,他们衣食无忧、父母疼爱,却天生悲观?很显然,悲观,是孩子从父母、老师那里习得,并且传递给其他人。


一个有关双胞胎的实验,能够进一步证明孩子多大程度上从父母身上遗传了悲观或乐观情绪:


1987年,有72对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同卵双胞胎、126对在相同环境下长大的同卵双胞胎以及146对在相同环境下长大的异卵双胞胎完成了一份乐观问卷。结果显示,大约有25%的乐观与悲观的分数是遗传而来的。

每一种主要的人格特质有1/4-1/2是从父母那遗传来的。这是坏消息也是好消息。


坏消息是,从父母身上遗传的部分往往会在不自觉的行为中被逐渐放大,一旦父母是悲观型的,这种情绪很容易在子女身上代代传递,给子女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伤害。


塞格利亚研究20年之久,在1000多个研究中的50万名承认成人与儿童被试者中,得出了以下结论,悲观者的表现更差:

1、他们更容易感到抑郁;

2、他们在学校、工作及球场上所获得的成绩都低于其具有的潜在能力;

3、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不如乐观者。

对世界的悲观看法,或许能够让你在危险到来之前时刻保持惊醒,这也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但人们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而惨重的。



塞利格曼认为,上述的情况,确切地描述是:如果你的孩子学会悲观,他会面临着血液成绩差的发现,罹患抑郁症与焦虑症的风险,他的身体状况也可能较差。更糟糕的是,孩子悲观可能成为他终身衡量挫折及失败的标准。



但也无需过度悲观。




好消息是,遗传部分的占比并不算大,这样的恶性循环是非打破不可,并且是可以被打破的。


通过上述溯源,我们了解了悲观情绪从哪里来。那么,乐观又是从哪里来?确切地说,乐观如何习得?

书中,塞利格曼又给出了结论:

一、积极的父母常会有积极的子女;

二、父母为孩子创造的环境会教他们积极、音乐天赋等特质。


作为父母和老师,需要时刻考虑的一点是:多次成功很可能使孩子习得乐观。你应该尽力帮助孩子,在成功之后继续成功。

正确的教导可支持并维持孩子的乐观,同时较为积极的重要经历也会使乐观更稳固。


这又是一个从悲观转化为乐观,然后产生奇迹的故事:

霍文效应:托马斯 ·霍文(thmas hoving)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他以高度的鉴赏力、觉察力以及自身在艺术判断方面不可动摇的自信心而闻名,但是他并不是一向都是如此长满自信心的。

但是在他19岁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成绩不及格,他感到焦虑、自卑并质疑自己的判断力。在辍学之前,霍文决定去上最后一门课,那是有关雕塑方面的高年级讲座。这次讲座中发生的一次意外提问,使他变得自信,并且从此改变人生。


在讲座中,教授拿着一件细长的发亮的金属物,问大家:


“诸位,请对此件物体的美学有点特质提出意见。”


在座的有8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一位学生回答:“圆滑的流动性。”


“球形和谐。”另一位学生回答。……


大家各抒己见,极尽夸赞之词。唯有霍文一针见血:“这件物品是妇科用的子宫镜。“


霍文说,在那之后,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他了!

一件意外的乐观结果的事件,可以从正向去改变一个人,但是相反地,一件悲观的事件如母亲去世、身体上遭受虐待或者是父母激烈的争吵等,也有可能使乐观崩溃。


总体来看,对失败的悲观解释会使孩子害怕去尝试,在面对失败时,会造成他们无助及消极;而乐观的解释是将失败视为挑战,用行动来反映与制造希望为基础的。


塞利格曼所做的,就是在这些现实案例的基础上,通过有条件地创造乐观的环境和条件,来让悲观的孩子变得乐观起来,让霍文这样的“偶然性改变“,更加频繁地发生……


所以,你的孩子是悲观还是乐观者?显然,这很重要,但并非关键问题。关键在于,作为父母的你,可以做些什么,来阻止孩子变悲观,是他们快乐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普林斯顿   悲观   父母   孩子   快乐   双胞胎   乐观   父亲   满意   现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