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恐龙的小行星造成的黑暗,在9个月内摧毁了地球上的3/4生命

太空岩石以最致命的角度撞击地球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剧了随后带来的灾难性气候变化。那次撞击事件摧毁了当时地球上3/4的生命,其中就包括恐龙和93%的哺乳动物。

科学家们认为,很久以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解体,最终来到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之后的几年是黑暗时期。新研究发现,野火燃烧产生的煤烟弥漫天空,遮挡了太阳,随着地球变暗,植物和动物死亡,直接导致了随后的一波物种灭绝。

在此期间,光合作用将会失败,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根据最近在新奥尔良在线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年会上公布的研究,即使在太阳恢复之后,这种下降可能还会持续几十年。

灭绝恐龙的小行星造成的黑暗,在9个月内摧毁了地球上的3/4生命

白垩纪(1.45亿至6600万年前)以一颗时速约27000英里/小时(43000公里/小时)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而告终。它的直径约为7.5英里(12公里),留下了一个被称为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撞击痕迹,该陨石坑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水下,直径至少为90英里(150公里)这次撞击最终消灭了地球上至少75%的生命,包括所有非鸟类恐龙(产生现代鸟类的谱系是恐龙家族中唯一一个经受住了这次灭绝的分支)。

《生活科学》此前报道称,小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岩石粉末和硫酸云,大量的汽化岩石、硫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送入大气层,在那里它们阻塞了空气并挡住了太阳,使天空变暗,全球气温下降,产生酸雨并引发野火。科学家们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了小行星撞击后的“核冬天情景”:这一假设表明,黑暗在白垩纪大撞击后的物种大灭绝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美国加州科学院无脊椎动物与地质学系的地质策展人、AGU会议的主讲人彼得·鲁普纳林如是说。

灭绝恐龙的小行星造成的黑暗,在9个月内摧毁了地球上的3/4生命

灭绝恐龙的小行星造成的黑暗,在9个月内摧毁了地球上的3/4生命。然而,鲁普纳林教授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杂志,只是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研究人员才开发出了能够显示黑暗如何影响生命的模型。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后,地球的部分地区陷入了黑暗之中。鲁普纳林教授说道:“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全球野火是悬浮在上层大气中的细烟灰的主要来源。火灾发生后的头几天到几周内,煤烟的浓度高到足以将入射地球的阳光减少到足以阻止光合作用的水平。”

通过重建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可能存在的生态群落,来探究地球当时为何长期的变暗。科学家使用了300种已知的来自黑尔溪地层的物种。黑尔溪地层是一大片富含化石的页岩和砂岩,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晚期,覆盖了蒙大拿州、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和怀俄明州的部分地区。

鲁普纳林教授指出:“我们之所以把重点放在那个地区,是因为化石记录有很好的采样和很好的生态理解,所以我们可以可靠地重建古生态群落。”然后,他们创造了一个模拟环境,将它们的群落暴露在持续100到700天的黑暗时期,看看哪个时间段会产生化石记录中保存的脊椎动物灭绝率——根据报告,大约73%。鲁珀纳林在邮件中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黑暗的时间很快,在短短几周内就达到了顶峰。

研究人员发现,生态系统可以在长达150天的黑暗之后恢复。但200天后,这个群落达到了一个关键的临界点,“一些物种灭绝了,优势模式发生了改变,”科学家们报告说。在黑暗持续时间最长的模拟中,物种灭绝急剧增加。根据模型,在650到700天的黑暗期间,灭绝水平达到了65%到81%,这表明当时经历了大约两年的黑暗时间。”

鲁普纳林教授解释道:“由于大气流动和温度的变化,全球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我们估计,黑暗可能会在地狱溪地区持续两年之久。”他补充说,这些发现只是初步的推测。

一旦一个生态系统达到了临界点,它最终可能会随着新的物种分布而反弹;然而,研究人员发现,这个过程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科学家们在会议上报告说,对黑尔克里克社区进行的持续黑暗700天的刺激表明,黑暗解除后,生态系统的状况花了40年才开始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小行星   恐龙   黑暗   白垩纪   野火   群落   鸟类   物种   生态系统   地球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