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教育原则,助你养育成功的小孩

谈到养育,你条件反射想到的是谁?


——自己的小孩


身为父亲的自己,在育儿方面虽然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但是从独立思考的角度,之前看的很多都是具体方法手段类的,很少有谈到价值观底层战略指导类的书籍。


这几天翻到一本教育类的书,我感觉属于这个类型,很不错,特意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慢慢变富!


今天要为大家分享一本教育类的书,叫《硅谷超级家长课》,它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是《如何养育成功的人》


看完,受益良多!

里面核心是讲:“TRICK教养法”的教育原则,很受启发。


对比自己的育儿过程,还好很多做的还可以,看完后给我的启发是,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了,不会再人云亦云了,这种感觉很棒!


5种教育原则,助你养育成功的小孩


背景


这个书名很“霸气”,什么样的人敢写这样一本书呢?


作者名叫埃丝特·沃西基,她被称为“硅谷教母”。听到这个称号,你可能以为她是美国科技界的一位“大神”,其实不是,她只是一位高中老师,但在美国享有盛誉。


她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当选过“加利福尼亚州年度教师”,创办过美国最大的高中媒体项目,还建立了一个“全球教育登月组织”。


埃丝特并没有显赫的背景,她只是一个中学老师,但她培养了两个亿万富翁、一个名牌大学教授,这样的教育成绩令人赞叹。


正文


埃丝特说,其实养育孩子没那么复杂,只需要掌握几条基本原则:信任(Trust)、尊重(Respect)、独立(Independence)、合作(Collaboration)、善意(Kindness),这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起来是“TRICK”,刚好是技巧、窍门的意思。


所以,她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命名为“TRICK”原则,而这本书就是对这套原则的详细阐述。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原则”,而不是“方法”。


因为埃丝特认为,每个孩子的禀赋、性格和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具体的教育方法不一定能通用,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则是可以共通的。


原则体现的是价值观,它比方法论更接近教育的本质。作者说,“遵循TRICK原则,就能轻松养育出快乐又成功的孩子,并让他们为未来的世界作出贡献。”


第一个原则:信任(Trust)


一个人不被他人信任,也就很难有自信,他们会更容易发怒、沮丧、抑郁。他们对世界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会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和更少的“亲社会行为”,比如合作和分享。


埃丝特说,家长首先要有自信,如果他们本身就对外界、对孩子充满不信任,那么,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恐惧、焦虑和怀疑传递给孩子。所以,建立信任的第一步,是家长要信任自己。


其次,家长要信任孩子,并且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埃丝特拿睡觉举例,很多父母都担心孩子不能自己睡觉,觉得需要哄睡、陪睡。她说,这其实是不信任孩子有自己睡觉的能力。


如果你相信孩子可以独自睡觉,并且教他们怎么做,那他们就能做到。他们的床会变成安全的避难所,而不是可怕的地方。


就算他们一时睡不着,他们也会找到自我安慰的方法,比如吃手指、玩玩具之类的。作者的女儿,就是从三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自己睡觉的。


5种教育原则,助你养育成功的小孩


第二个原则:尊重(Respect)


那什么样才是尊重呢?埃丝特认为主要有两条:


1、要尊重孩子本来的模样,让他们的生命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


每个孩子的禀赋、生长的节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在某些方面发育得更慢、表现得更弱,比如语言、逻辑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等等。


父母需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禀赋,不要揠苗助长,也不要总是拿他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要相信孩子会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奏成长起来。


2、要尊重孩子是一个拥有自主意识的人,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


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做“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这句话主要是在提醒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起到坏的示范作用。


这听起来好像没错,但它可能产生严重的误导,那就是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伸、看成是自己创造的一件作品,认为孩子除了延续自己的基因之外,还要延续自己的人生目标。


家长一旦这样想,很多动作就会变形,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巨大的压力,会用自己的情感和意志绑架孩子。

5种教育原则,助你养育成功的小孩


第三个原则:独立(Independence)


关于独立,我想先从埃丝特观察到的一种现象说起。


埃丝特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一届比一届更缺乏信心,更依赖他人,更害怕表明自己的立场,更害怕失败和犯错,也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他们在面对成年生活时表现得极其低能,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教养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危机呢?


她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被家长过度保护,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考高分、要上好大学;一些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的学生,他们的任务就是要练好特长,其他方面都不重要。


这些孩子可能在家长的保护和严格要求下,能成为学霸或者特长生,但是,他们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他们进入成年阶段,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埃丝特提到很多方法。


在大女儿苏珊才18个月大的时候,埃丝特就给她派任务,让她当照看妹妹的小助手,那时候二女儿才刚出生。苏珊的任务是,看到妹妹哭了,就向大人报告。


这项小小的任务让她感到非常自豪,她觉得自己是家里重要的一分子。等她再长大一点,她就要给妹妹叠尿布,喂妹妹吃东西,给妹妹拿玩具,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在孩子两岁的时候,作者就训练她们自己穿鞋、穿衣服、梳头发,尽管有时候她们会把自己弄得跟个小疯子似的。


等到孩子五六岁的时候,作者就允许她们独自上超市买东西,到小区里骑单车玩。



在做作业方面也是如此,辅导孩子写作业,是很多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但是作者从来不去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因为她觉得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没做完,那么她们需要自己去承担后果。


她跟女儿说:“我相信你们能做得足够好,不管你们做成什么样,我都喜欢。”当然,如果女儿向她求助,她也会乐意帮忙,但是,她拒绝替她们完成任务。


5种教育原则,助你养育成功的小孩


第四个原则:合作(Collaboration)


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脱离人群独自生活。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教会他们合作的能力,既包括跟大人的合作,也包括孩子之间的合作。


在传统教育中,家长和老师总是扮演“权威”的角色,对待孩子很严厉。在课堂上,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不能随便发言,发言之前必须举手,要遵守课堂纪律。如果学生破坏纪律,就会受到惩罚。


其实,让孩子愿意与你合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会有逆反心理,会有自己的主见。前面所说的三条原则信任、尊重和独立,是合作的前提。


除此以外,父母应该要作出良好的示范,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不要随意地攻击对方。父母能否良好地沟通合作,会被孩子看在眼里,也会被他们自觉地效仿。


传统的教养方式要么是专制型的,要么是放养型的,埃丝特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她提倡一种合作型的教育方式


5种教育原则,助你养育成功的小孩


第五个原则:善意(Kindness)


说实话,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觉得埃丝特真是很了不起,她不只是在讲如何让孩子获得世俗的成功,而是在讲如何用教育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为什么要强调善意呢?


因为她看到,太多的家长只关注如何让孩子成为人生赢家,如何在各种竞赛和考试中获胜,如何在未来赚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缺乏善意和同理心,他们只会为自身的境况而焦虑,不会关心他人的疾苦,这样的人最后都可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感悟


说到这儿,你可能已经发现,埃丝特在教育领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当我们能遵循一套正确的教育观,那么,成功几乎就是顺带而来的事,是必然会发生的。


埃丝特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各行各业的精英,还培养了三个杰出的女儿。


信任、尊重、独立、合作、善意,这五条原则看似简单,但其实每条原则都有它的奥妙。


当一个人能够被充分地信任、尊重和关爱,那么,他的人生就会被点燃,从而迸发出活力与创造力。


我认为这套“TRICK”原则不仅要强烈建议家长和老师采纳运用,更应该应用到企业管理和员工培训当中。因为这些原则其实不只适用于教育,也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


总结(附思维导图)


1、孩子不被他人信任,也就很难有自信,他们会更容易发怒、沮丧、抑郁。他们对世界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会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和更少的“亲社会行为”。


2、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自然禀赋,不要揠苗助长,不要总是拿他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要相信孩子会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奏成长起来。


3、家长不应对孩子过度保护,而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传统的教养方式要么是专制型的,要么是放养型的,但理想的教养方式应该是合作型的。


5、教育不应该只是教孩子如何获得世俗的成功,而是要教孩子做一个充满善意、关心他人、关心世界的人。


未来需要独立、合作和善良的“疯子”,我们将用这种方式来改变世界。


5种教育原则,助你养育成功的小孩

(本人的文章均为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鱼哥学,欢迎大家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原则   禀赋   教养   善意   小孩   家长   独立   父母   能力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