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箭兵转型孩子王

从火箭兵转型孩子王从火箭兵转型孩子王

钟伟明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故事。

从火箭兵转型孩子王

钟伟明部队服役期间照片。

系列人物 之 8

幼儿园里的幼师,多是长发飘飘的女老师,然而有这样一位“钢铁直男”也去当了幼师。

去年夏季的某一天,深圳有一所幼儿园,迎来了一位“硬核汉子”。这位新来的实习幼师让孩子们纷纷直呼“哇塞”,他就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钟伟明。而在几年前,钟伟明从事的工作,和幼儿园“八竿子也打不着”。那时候,他是一名军人,担任火箭兵。如果说,当年的工作,需要的是勇敢和刚猛,那么他现在的工作,更需要的是温柔和耐心。如今,他已经成功“转型”为一名“遛娃”达人、带娃高手。这反差实在是忒大了。

善于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他越来越精通“带娃学问”

从火箭兵到孩子王,钟伟明面对这种转变,“感觉很新鲜”。现在他的感受是,带孩子这件事,技术含量一点都不比跟火箭打交道低。

“火箭,毕竟是一个科学产品,你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相关流程去对待它,火箭的行动路径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孩子却不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都是充满个性、充满稚趣的个体,你不一定能预测他们的行为,对待他们,往往只能‘随机应变’。”钟伟明说。

“带娃”这件事,对于一个没当过父亲的男青年来说,实在是个艰巨的考验。经过磨合与学习,他现在终于有了一些自己的方法。

比如,他摊开一本绘本书或童话书时,会小声招呼孩子们:“我要讲故事咯”,然后向孩子们抛出一个充满悬念……孩子们很快就会在他身边围成小圈圈,爬上他的胳膊和膝盖。堆积木时,钟伟明故意砌了个古怪的造型,马上激起了孩子们的“反抗欲”。孩子们一个个举起了小手自告奋勇:“老师你不要这样摆,我来给你摆一下,我教你怎么用积木搭出一个房子/车子/恐龙来!”他所带的班级,孩子们个个都会抢答了!

除了诱导孩子们主动回答问题的技巧外,他还善于观察孩子们行为的“蛛丝马迹”:比如有的孩子开始抖腿和跺脚了,这就是“很想上厕所”的信号;有的孩子走路的时候有点高低脚,这可能是扭伤的信号。

“带娃、教娃、育娃,真的不是‘小儿科’,里面的学问太大了。”钟伟明感慨。

亲手为孩子制作火箭玩具,激发孩子的蓝天梦

最近,钟伟明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玩具”——这是他花了三天时间,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火箭模型。几个塑料瓶子以梭形状态剪裁到一起,贴上“航天”字样,一份“火箭”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出炉了——这个简易模型被钟伟明带到教室后,立刻引起了孩子们一阵“骚动”。

孩子们争着抢着要“坐火箭”,钟伟明的教学意图实现了:“制作这个火箭模型,就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蓝天、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兴趣,他们今天玩假火箭,将来就有可能制造真火箭。”

在制作这个火箭模型的过程中,钟伟明的脑海,不断回放起当年和火箭朝夕相处的日子。刻在模型上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他对火箭构造的记忆,饱含着他对孩子们、对学前教育事业深沉的爱。

不想让孩子们当娇气娃,要把“阳刚教育”提到学龄前

军旅生涯给钟伟明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印记,同时也塑造了钟伟明的教育观念。“现在许多孩子,生活条件比较优渥,但是比较缺乏磨练,性格、体格都比较柔弱……”钟伟明认为,这种状况应该改变,男孩子要阳刚,女孩子也要坚强,要从小锻炼力量和勇猛的一面,同时,要树立起保家卫国、报效祖国的情怀。

如果说,在室内的钟伟明是一个亲切的“哄娃达人”,那么来到操场上之后,他就瞬间秒变严格坚毅的“教官”。刚刚还在撒娇和闹脾气的娃娃们,见到换上军装的钟老师,个个都不敢怠慢,乖乖地在“立正、向右转、报数”的号令下规矩地做着动作。

“当一个温柔的教师和当一个严格的教官,一点儿也不冲突”,钟伟明认为,不要小瞧了练操的作用,孩子们不一定完全理解这些动作的涵义,但这些力所能及的身体练习、集体纪律意识的培养,会让他们受用终身。

钟伟明还给孩子们亲自演示军营里学到的格斗术:“这些拳打脚踢的格斗功夫,是用来强身健体,而不是用来好勇斗狠……同时,习学一些拳脚武术,也可以锻炼阳刚之气,剔除骄娇二气。”

教孩子、哄孩子也是一门艺术,幼师是人类灵魂的工匠

从火箭兵到幼师,这个转型的跨度确实有点儿大。钟伟明透露了自己这份选择的心路历程。“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就比较顽劣,初中的时候辍学了,长大后也干了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我经常会反思,为什么他会走上这样一条路?我认为问题出在早期教育、家庭教育上。”

这份“教训”,让钟伟明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从部队退役后,钟伟明不断尝试着往学前教育领域靠拢,终于迎来了机会——在各种机缘的促成之下,他成为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子,开始系统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并将幼师当做自己未来长期从事的职业出路。

“幼师这个工作,并不轻松,并不简单,这份职业也是‘工匠’,是人类灵魂的工匠,要拿出足够的诚意和钻劲来耕耘早期教育,才能把教孩子、哄孩子这份工作,干成一份真正的艺术。”钟伟明说。

焦点问答

南都:作为职校生,你怎么理解职业教育,怎么理解“工匠精神”?你眼里的“大国工匠”是什么样的?

钟伟明:大国工匠,我觉得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要有炽热的爱,是工匠精神的一种。深刻研究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塑造他们的灵魂,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基础,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大国工匠”。

南都:你是怎么看待深圳这座城市的,你眼里的深圳人、深圳精神是什么?如何看待深圳人的奋斗和梦想?

钟伟明:深圳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我出生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我内心还有一团火,还想进行不一样的尝试,深圳给了我另一个追逐梦想的机会,让我见到了更多元、更丰富的世界。我能在离家数百里外的深圳,从事我最想从事的行业“学前教育”,实现了大跨度转行。很多的“不可能”,在深圳都会成为“可能”。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摄影/摄像:南都、N视频记者 冷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火箭   都会   孩子王   幼师   工匠   学前教育   深圳   大国   模型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