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断舍离,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最好的修行,就是断舍离。

王阳明说:“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王阳明所谓减“人欲”,并不是要求我们做一个无欲无求、超凡脱俗的人。

人有七情六欲,这是天理。

朱熹曾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欲望本身并不是坏事,人饿了就要吃饭,冷了就要添衣,这些都是天性使然。

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错把欲望当作需要。

才使得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

当欲望减少,人便进入一种顺其自然的境地。

也就是道家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所谓“从心所欲”,佛家所谓“圆觉”的大自由境地。

心灵便得到全然解脱,给点阳光就灿烂,幸福也会不求自来。

当你产生某种执念时,不妨反问自己:

对我而言,这些真的重要吗?

不必要的东西,理应尽早舍弃。

割掉人生的赘肉,才能轻松前行。

大千世界纵有千般痛苦,但欲海不填,难知足常乐。

蛮欲缭身,何以解脱?

当断,当舍,当离。

断,乃断绝不需之物。

舍,乃舍弃无缘之人。

离,乃绝离苦恼执念。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诸多执念,导致多人心智迷离,烦恼丛生。

不懂得顺势而为,顺其自然,所得之后果必定是求不得与放不下。

正所谓:性常清净,日月常明。

你执着于一人一事,初尝无果,再尝无得,终尝必有失。

可偏偏,你无视其义,仍苦心追求,换来的必是庸人自扰。

真正的生活智者,能遇善知识,吹却迷妄,内外明彻。

断离苦恼执念,无穷妄欲心自在,语默动静以自然。

当机立断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胆识,更需要一种智慧。

那些牛人都能做到“断舍离”,因此他们的人生变得很澄澈,他们的人生一直在向前进,最终他们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真正厉害的人能够做到舍弃那些不必要的欲望,在奋斗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断舍离其实就是改变与舍得,这是一个重新定位自己的过程,这是一个寻找自己初心、活出自我的过程。

人生要不断的修行,断舍离就是最好的修行。

有人说断舍离太过清新寡淡,感觉人生已无欲无求。

也有人说断舍离是一种境界,能让人生更上一个台阶。

其实断舍离就是一种智慧,舍弃那些负面的情绪,舍弃那些悲观的想法,舍弃那些莫名的借口,一切从内心出发,静静的去感受生命中发生的一切。

在这凡尘俗世中,我们都需要修炼一颗慈悲与积极的心,来过好我们这一生。

断舍离,不仅是外部,还有内心。

人生总是不断地失去和拥有,人们习惯于主动地拥有,却常常被动地失去。

正是在失去和拥有间,逐渐修炼成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自我。

而断舍离教会我们的恰恰是,主动地不再拥有——“断”,主动地失去——“舍”,
主动地放弃拥有——“离”。

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舍掉一些东西,卸掉心上的负累。

让生命保持一份简单,轻装上阵,才能不负当下,拥抱未来。

很多时候,你只能眼睁睁得看着事情发生,而你无能为力。

与其继续纠结,不如轻装前行。

上帝关上一扇门,定然会开一扇窗。

一花一世界,一世一尘缘。

人和人的关系很奇妙,灵魂相通的人的总会相聚。

缘深缘浅,谁也说不准。

那些遇到的人,有缘分自然会一直陪你走下去,没有缘分的强求也没有意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心中有烦恼、有不甘,有贪欲,有执念。

不能放下,也就不得解脱。

过去不恋,未来不迎。

活在当下。

人生的烦恼、悔恨,就像是杂草一样,一定要要尽快拔除,学会断舍离。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放下过去,才能拥抱未来。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跋涉。

驮负的太多,就会不堪重负,囿于原地。

只有丢掉一些东西,才能做到起舞轻盈。

我们常常为昨日之事心生千千结,又为明日之不测满腹愁绪。

执着于过去的烦恼,就会囚于心中的牢笼。

一味把目光投向未有定数的明天,就会忽视眼前要紧事。

与其对诸事念兹在兹,杂念丛生,不如掸去心头尘灰,专注当下。

所谓,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如此,我们才能卸下千斤包袱,走好脚下的路。

放不下,就容易让生活坠入绝望和焦虑的深渊。

林语堂先生说:“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

路遥曾说:“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

烂人烂事,当离。

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经历:碰到恶人,我们会耿耿于怀,一直懊恼没有狠狠反击。

遇到妖魔鬼怪,牛鬼蛇蛇,我们会辗转难眠,脑海里不断放映当时场景。

遇到烂人,会如陷入泥潭里,都是负面情绪。

就如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的:

“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如果太过于在意烂人,只会让生活乌烟瘴气。

如果懂得不和烂人纠缠,内心就会云销雨霁。

查理·芒格如此说:“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自己的心境应该由自己决定,而不应被烂人烂事左右。

世间繁芜,有无尽的琐事,每一样都要承载在生命里,只会累及前进的步伐。

人生像一座花园,要适时定期清除杂草枯叶。

抛开无谓的忧虑,远离消耗你的烂人,删繁就简,淡定安然。

李宗盛唱,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该舍的舍不得,只顾着跟往事瞎扯,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空杯心态,想要接纳更多的东西,先得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要怀着放空过去的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接纳新的事物。

心随物动,情随事迁,断舍离是一门丢东西的学问,它的本质是新陈代谢,帮助人们重新拿回驾驭生活的主导权,而非成为被生活驾驭的奴隶。

我们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依赖的却是我所感知的世界。

所看,所触,所闻,全是自己想象的延伸,所有人都不相同,却都以此为依据来生活。

断舍离是一生的修行,有生之年,我们注定会遇到很多让我们无处可逃的孤单时刻,那些必经的路程,没有人救赎。

我们只能咬着牙,逆着风,忍着痛,熬过去。

开挂的人生,从学会“断舍离”开始。

命运的深层次意义,就是要学会放弃,放弃一切浮躁喧嚣,回归内心的安宁与富足。

懂得舍弃,为生活主动做减法,这是一种极高的生活智慧。

心中无块垒,身上无疾病,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紧握在手里,只会弄伤自己。

将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人生。

无论居所还是心灵,都不能装得太满。

人生需要定期的"断舍离",舍弃那些没用的东西,才能腾出位置,迎进更多美好的东西。

这不是一场悲伤的告别,而是一次与自己,以及与被留在你世界里的人与物的崭新相遇。

好像家中某一处被堆积的物体,被瞬间腾空后,变得敞亮,宽松无比。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此刻,你或许会真正体会到:

断舍离,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初心   人生   天理   内心   主动   烦恼   欲望   东西   未来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