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1991年5月,34岁的铁凝去看望年迈的冰心,在两人谈话时,铁凝透露出自己仍然独身。

冰心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催促铁凝成家,而是如有玄机一般地说出了七个字:“你不要找,你要等。”

冰心老人的话给了铁凝很大的安慰,即便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过了三十岁还没有结婚都会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很大压力,更不用说是在90年代了。

那么铁凝究竟是何许人也,又为什么能够拥有面对舆论压力的勇气呢?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铁凝与冰心

出身名门

1957年,铁凝出生在北京。铁凝并不姓铁,因为父亲的笔名姓铁,她索性一脉相承。她的父亲铁扬是一位著名的油画和水彩画家,母亲则是一名声乐教授。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铁凝从小就对艺术更加敏锐一些。但是跟父亲、母亲选择的艺术道路不同,比起音乐和绘画,她更加热爱文学。

那时候,其他小朋友都喜欢在户外玩耍,但是铁凝却总是闷在家里阅读,她喜欢从书籍中获得乐趣。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铁凝

由于女儿喜欢读书,铁凝的父母干脆在家里为她设置了一间小小的书房,为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有句话说得好:“阅读于童年,受益一生。”年少的铁凝在书籍中获得了丰富的养料,这为她日后成为作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6岁那年,铁凝已经不满足于阅读别人的世界了,她想着手创造自己的世界,那个时候,她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会飞的镰刀》。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虽然这篇小说文笔青涩,但是人物形象却十分鲜明,当时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

铁凝高中毕业后,母亲想让她去文工团做文艺兵。在那个年代,文艺兵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但令家人没想到的是,铁凝却有自己的打算,她准备“上山下乡”。

铁凝相信,广袤的农村一定会让她对生活有更深的感触、赋予她更丰富的灵感。她说:“我觉得一个中国的作家,如果对乡村你不屑于去了解,你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小说,但是你不会真正刻骨铭心地了解中国这个民族和这个社会。”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铁凝(右)

就这样,因为对理想的坚持,在18岁那年,铁凝毅然决然地去了河北省保定地区博野县张岳大队插队,成为了一名知青。

知青岁月没有辜负铁凝的选择,在农村对人物细致的观察和大量素材的积累,为日后铁凝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在农村已经待了两年的铁凝也像无数知青一样,对大学校园充满了向往。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她将几份手稿寄给了北大中文系,询问自己的水平是否有资格报考北大。不久她收到回信,老师们对她的作品非常满意,期待她的报考。

梦想的院校愿意对铁凝敞开大门,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

但是,一些看好铁凝潜力的作家却对她当时想离开农村的想法表示反对,他们问铁凝:“你希望成为北大的毕业生还是一位杰出的作家?”

这让铁凝陷入了沉思,尽管当时父母强烈表达了希望她回到校园读书的想法,但是经过深思熟虑,铁凝决定继续留在了农村。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当时铁凝不过20岁,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女孩就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她对文学赤城的热爱和性格中的坚定执着可见一斑。

铁凝在农村一待就是4年,直到1979年,她才到保定地区文联的《花山》编辑部担任小说编辑。

在务农期间,铁凝并没有因为繁重的劳动而放弃写作,她在《上海文艺》、《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发表了几部短篇小说。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顺利的职业生涯

回到城市后,在农村积攒的创作热情加上良好的创作条件,铁凝的作品开始呈现井喷的趋势。

1982年,铁凝创作出短篇小说《哦,香雪》。这篇小说获得了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让她开始在文坛中崭露头角。

之后,铁凝接连创作出《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玫瑰门》、《大浴女》等小说,成为了文坛的一匹黑马,1997年,她的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还荣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自此,铁凝名声大振,她的创作生涯从此一路高歌。接下来她的作品5次获得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期刊奖30余项。

至今为止,铁凝创作了小说、散文、电影文学剧本上百篇,总计300余万字。

而且,她的作品被译成英文版、日文版、法文版等多种译本远销海外。由于铁凝在创作上的优秀表现,她被作协领导所看重。

1996年,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协主席;2006年,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成为继茅盾、巴金之后的第三位作协主席,也是中国作协50年历史上的首位女性主席。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中国作家协会不仅是一个社会团体,也是一个国家正部级单位。

茅盾53岁担任作协主席,巴金则是80岁时才走马上任,而铁凝这位新任的“中国文坛的女掌门人”,此时不过49岁,可以说是非常年轻了。

对于这个结果,铁凝谦逊地表示:“我认为我是优秀的。但是,还有一个但是,就是和我同样优秀的,比我更优秀的作家,还有很多。对于这个结果,只能说是我的荣幸,就是非同寻常的荣幸。”

迟来的婚姻

虽然在事业上成就斐然,但是铁凝的婚姻却迟迟没有着落。难道是因为她相貌丑陋吗?

不是的,铁凝举止端庄,长相秀美,汪曾祺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铁凝:

“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两腿修长,双足秀美,行步动作很敏捷、轻快,眉浓而稍直,眼亮而略狭长,清清爽爽。”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汪曾祺

这样一个美貌、单身又身居高位的女性,因为工作需要,在公共场合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公众和媒体对她私生活的揣测也愈演愈烈。

但其实这种压力,铁凝早就感受过了。三十多岁的时候,她曾与冰心有过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的对话。

冰心对她说:“你不要找,你要等”,这七个字铁凝一直记得,并且相信自己会等到对的人。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冰心

铁凝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所以并不会为流言改变自己的想法。

对于种种猜测,她站出来回应道:“我并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有过感情经历,也差点就进入婚姻,但最终都没有成功。”

没有适合结婚的年龄,只有适合结婚的对象。铁凝虽然也向往幸福的婚姻生活,但是如同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一样,在感情生活方面,铁凝倔强又骄傲地秉持着宁缺毋滥的原则。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铁凝说:“我宁愿没有,也不想要一个凑合的婚姻。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要找到一个适合结婚的人是很困难的,正因为深知这种难处,所以铁凝并不强求,但所幸上天眷顾,她还是等到了。

2007年4月26日,铁凝与华生登记结婚。

“华生是谁?”当听到这个消息后,作协的很多人都露出疑惑的表情,没听说国内有这样一名作家啊。

原来华生并不是作家,而是一名经济学家。他1953年出生在江苏南京,在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有过在国外留学的经历,还是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两人结婚时他正在燕京华侨大学担任校长。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如此正统的学院背景似乎与铁凝的经历大相径庭,而且经济学与文学好像也相差甚远,但事实上,两个人有着非常多的共同点。

在那个年代,铁凝曾在农村插队4年,华生也曾在苏北淮安下乡插队,而后还在工厂务工,直到1977年高考恢复,才回到校园。

此外,两个人还有共同的爱好。铁凝喜欢阅读,华生也十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两个人都喜欢苏州评弹,会被曲调哀婉的《钗头凤》所打动。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在生活习惯上,两个人也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说两个人都喜欢散步,晚上爱喝粥,都讨厌抽烟等等。

正如华生所说:“我们走到一起挺晚,但确实是一见如故,好像打小就认识。”

而且一位认识他们夫妇的人也认为,谦和博学的华生,非常适合铁凝。

总之,两个人郎才女貌,天生一对。铁凝没有辜负这么多年的等待,她终于等到了一位如意郎君。

她说:“一个人在等,一个人也没有找,这就是我跟华生这些年的状态。”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幸福的感情生活

对于相识、相恋的过程,两个人都闭口不谈,他们只否认了流言中“一见钟情”的说法,华生曾说:

“一见钟情就不正常。一个人在我们这样的年龄,有我们这样的阅历,能真正开始一段情感之旅,不容易。”

两个年过五十的人,勇敢地结为伴侣,这其中除了燃烧的激情外,必定还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长久的磨合。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有人说他们早在90年代时就已相识,也有人说2000年之后他们才得以见面,不论事实究竟如何,可以窥见的是,两个人的结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是我一生要跟他相依为命的人。”铁凝对华生的评价,朴实且真诚。

在2007年五一长假前,他们两个各自从家里拿了户口本,在北京拥堵的交通中紧赶慢赶,终于成功赶在了民政局下班前登记结婚。

出来的那一刻,铁凝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啊,我结婚了。”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虽然在这场婚礼来得很晚,但是两个人婚宴却办得十分简单,在结婚当天,他们只摆了一桌酒席,邀请了几位亲朋好友。

铁凝向同事宣布自己结婚的消息时也没有大张旗鼓,只是在假期过后,在每一间办公室里放下了一包喜糖。

她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正式向大家宣布——我结婚了。

虽然在人生的后半段才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是两个人非常契合,一同出现在公共场合时,望向彼此的目光中都饱含着脉脉情谊。

由于夫妻二人都曾在东南大学求学,在2012年,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他们向学校联名捐赠110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东南大学

这次捐款他们没有匿名,本意是鼓励校友为母校做贡献,没想到一片好意却招来了麻烦。

一位作家和一位学者,凭什么能够拿出这么多钱呢?一时间流言蜚语纷纷,媒体和公众开始对身为作协主席的铁凝进行了很多恶意的揣测。

其实华生早在90年代便下海经商,被誉为“中国最有钱的经济学家”,身家十分丰厚,怎么会拿不出这笔钱呢?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面对这些猜测,他在媒体极力澄清:“她不要行政权力,连一分钱都没批过,这种情况下怎么贪啊?”对妻子拳拳维护之情可见一斑。

面对捐款引起的风波,华生觉得很愧疚,但是铁凝却没放在心上。

多年来,她身居高位,经历过的恶意揣测远不止这些,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有一个愿意呵护自己的人,远比谣言重要得多。

华生在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被问及“今生最幸运的事是什么?”

他眼带笑意地说:“遇见了对的那个人。”

铁凝在参观《红字》作者霍桑的故居后也曾感慨:“好的婚姻能使一个人起死回生。”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4岁等来真爱:我宁愿没有,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因为对幸福的婚姻生活心存期待,所以铁凝才能耐得住长久等待的寂寞。而因为没有在岁月中失去爱的能力,所以他们才能对彼此的相遇心怀感激,迎来如今幸福的家庭生活。

至今为止,铁凝和华生的婚姻已经走过了14年,依然恩爱如初。铁凝的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她不但收获了成功的事业,而且等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美好婚姻。

所以,在没有爱情的时候,我们也无需慌张,更没有必要因为到了年龄应该结婚,而去和一个不适合的人将就,努力耕耘自己的理想,等到理想之花盛开的那天,说不定爱情也会不期而至。

参考资料

[1]中国作家网,2006年11月15日,《访中国作协主席铁凝》

[2]《人民文摘》,2012年第5期,《铁凝:50年等待,爱情花开》

[3]中国江苏网,2012年5月16日,《华生铁凝夫妇向大学捐赠1100万,婉拒命名教学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作协   中国   冰心   主席   婚姻   作家   年代   喜欢   文学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