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最近豆瓣被国家网信办约谈罚款的消息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处在“互联网被遗忘的角落”的豆瓣,也再次回到大众媒体的视野。


曾经的豆瓣小组,让无数无处吐槽的青年在这里安家。


“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疯狂攒钱小组”“省钱年轻人小组”“不知道如何回复小组”等豆瓣小组相继出圈,很多年轻人进入这里,在这里分享生活的困境、失败的经历、成长的故事。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那么,这样受人欢迎的豆瓣,为何会走到今天的地步呢?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他在星巴克里,打造了中国互联网原创世界

有人说,豆瓣是中国互联网世界的唯一原创。


这句话不假。


在中国互联网黄金时代,大多数互联网巨头都忙着学习和模仿,只有阿北在搞文艺原创。


2005年,BAT企业在迅速扩张,其他企业也不甘落后。


姚劲波创立了58同城,周鸿祎创办了奇虎360,马化腾收购了张小龙的Foxmail,王兴创办了校内网。


阿北也在这时,仅用一人之力创办了豆瓣。


从2004年10月份开始,有个男生每天中午都会出现在北京朝阳门一条胡同里的星巴克咖啡店。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他看起来二三十岁,穿着简单的休闲装,提着一个掉漆了的笔记本。


他会点一杯咖啡,然后旁若无人地敲代码,一直工作到下午四点多。


时间久了,连服务员都摸清了他的习惯,不用问就给他点一杯中杯咖啡。


这个男生,就是阿北。


2005年3月,由他一个人开发兼运营的豆瓣网,正式发布了。


当初有人把阿北当成计算机天才,觉得他用了几个月时间敲出了豆瓣,定是从小的兴趣使然,其实不是的。


起初,阿北对计算机并不感兴趣。


他的父母认为,数理化是科学,计算机不过是处理问题的辅助工具,编程就是玩。


他也这样认为。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但是初三那年,他看了《少年科学》,对里面一个“把1元钱换成零钱有多少种换法”的程序很感兴趣。


于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参观陕西工学院的苏联计算机活动时,他把那个程序写在纸条上,让老师帮他测试一下是不是正确。


看着那台笨重的、跑得比乌龟慢的计算机最终跑出了正确的结果时,阿北的心里异常激动。


从此,计算机编程,就成了阿北的兴趣之一。


在读清华时,上机需要“机票”。


被撕掉一个角的机票只能上不带图形卡的机器,全角的机票才可以上带图形卡的机器。


阿北会到处搜集全角机票,再去带图形卡的机器上编写游戏。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在美国加州留学的那几年,他也会利用假期去电脑公司做编程兼职。


就这样,他有了强大的计算机编程能力,也有了对互联网世界的足够认知。


在那之后,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些简单的、基础的、让用户想参与进来的网站。


于是,豆瓣网诞生了。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阿北的创业之路

有人问过豆瓣创始人阿北,如果不做豆瓣,你会去做什么?


阿北说,可能是社会学家。


通过围观那些气氛火热的豆瓣小组,就能感受到,阿北真的可以做个社会学家。


毕竟创业对于阿北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的事情。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阿北出生于山西汉中的一个小镇,他管自己叫“小镇青年”。


阿北本名叫杨勃,他的第一个网名叫“阿北”。


在小镇里,他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是老师同学口中的“天才少年”。


成绩优异,乖巧懂事。16岁就拿了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


被保送进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又在20岁去美国加州大学物理系读博。


作为天才少年,阿北也有自己的烦恼。


童年时的阿北十分痴迷《十万个为什么》,痴迷科幻故事。


每次被人问到长大以后的梦想是什么,他都会坚定地回答“科学家”。


可是随着他到美国留学,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看到大多数的科学家都呆板无趣,他的梦想动摇了。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他的兴趣爱好上。


旅行,听音乐会,看各种展览,去学禅宗,去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去用计算机编程小游戏……


这些兴趣丰富了他的人生,开阔了他的眼界。


毕业后,他去了IBM担任顾问科学家,没过多久就辞职了。


2000年,阿北离开IBM回国,在一家供应链管理创业公司出任CTO,四年后离职。


离职后,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他又去美国互联网企业转了一圈,发现自己已经不适应这些公司的工作节奏。


他决定自己创业。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起初,他想开发一个自助旅游网站,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驴宗”。


但旅游类网站局限性太大,用户群太窄,他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紧接着,他想要做一个聚落性网站,聚集一大帮和他一样文艺的人,热爱阅读、热爱电影、热爱吐槽的人,并通过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挖掘“更多的好东西”。


他给出的口号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于是便有了豆瓣。


豆瓣正式发布一年后,阿北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回忆创建豆瓣的心路历程。


躲在星巴克敲代码的时候,他只想着要把这个网站做出来。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豆瓣上线的第一天,他一个人刷豆瓣刷到天亮,看到竟然有人用了,兴奋地捶足顿胸。


他形容那种感受,就像是父亲听到自己的孩子第一声嚎哭时的感觉。


他还清晰地记得,第一个豆瓣用户的名字叫“苦咖啡”。


豆瓣是他钟爱的、一手养大的孩子。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文艺青年教父”的何去何从

知乎上有人问,豆瓣阿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身边的伙伴、朋友说,他是个有想法、很文艺、聪明又执着的人。


投资人评价他,很骄傲,很清高。


他曾在谈投资时说:“别人做过的,做得很成熟的事情,我们一定不会做。”


他也说:“我们什么都不会抄。”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豆瓣的前产品部陈爽讲过两个故事。


有一次他们在咖啡厅里聊业务,阿北给她讲了一个类似今日头条用算法输出内容的想法。


当时他们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想法一定有市场,可以实践。


但这个想法只是在阿北的脑子里闪了一下,便被舍弃掉了。


还有一次,阿北提出了豆瓣同城、豆瓣小组可以做成陌陌的想法,但是他又自己否决了。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他的认知,告诉他这不符合他的初心。


他一心想要打造他的“理想国”,因此屏蔽掉无数机会。


在豆瓣核心团队成员的心里,豆瓣最接近“风口”的一次机会,就是豆瓣电影商业化。


当时豆瓣电影团队只有不到30人,却把电影票市场份额冲到了第二,上百人团队的猫眼也不如他们。


投资方、内部员工、豆瓣支持者都希望豆瓣电影能做大做好。


可惜,阿北迅速砍掉了这个业务,他说“卖电影票不赚钱”。


很多人说阿北是有前瞻性的,他不可能看不到电影票的商机。


只是在他心里,这件事太商业了,太“充满铜臭味”了。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他这样一个追求纯粹、追求文艺、追求理想主义的人,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的。


他要把豆瓣,做成他想要的样子。


2014年年会上,阿北公开承认自己的决策失误,让豆瓣错失了好机会。


阿北的抗压能力让人佩服,他在这个领域的敏锐嗅觉也让人佩服,但因为追求不同,他要走的路也注定与大多数成功商人的路不同。


在大环境下,一个完全创新、完全走文艺路线的网站,虽然在竞争中有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大问题。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借鉴。


没有可借鉴的案例,一切只能自己寻求解决之道,这会让豆瓣的每一步走起来都格外艰难。


06年时,豆瓣尝试开放了旅游板块,增加2万多个不知名景点供用户选择。


然而数据显示,只有少量重度旅行爱好者会关注这些不知名的景点。


问题之二,是后来者居上,你不去模仿,自有别人来模仿。


有很多豆瓣不屑于去做的板块,其他团队去做了,还做得很好。


比如豆瓣电影暂停后,猫眼电影崛起。


比如知乎的问答崛起。


再如一些读书返利网上书城,削弱了豆瓣的传统盈利模式。


2016年,知乎率先推出了知识付费模式,并获得巨大成功。


豆瓣团队在一年后紧跟形势,也推出知识付费项目“豆瓣时间”。


但豆瓣偏文艺的知识付费模式在商业模式上与知乎有很大不同,发展也不如知乎。


直到2018年末知识付费风口过去,豆瓣仍然是不温不火。


问题之三,为维持用户人数,放任不良行为。


近几年,微博火了,知乎火了,今日头条火了。


豆瓣的用户在不断流失,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想尽办法维持自己的用户数量。


所以豆瓣选择放宽小组内的约束规则,谩骂、造谣、引战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放任。


这种做法虽然引爆了一些话题,让一些小组活跃度变高,但也对豆瓣的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豆瓣小组甚至一度成了“极端主义者”撒野的地方。


很多老用户,因此放弃了豆瓣。


问题之四,错过短视频风口,豆瓣再次失去弯道超车的机会。


我们每天坐地铁坐公交就会发现,每10个人中,至少有8个人在刷短视频。


不管是微博、今日头条、抖音还是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的冲击,让传统互联网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而豆瓣网,在短视频风口上,再次错失了机会。


如何让豆瓣“理想国”在大环境下生存,让豆瓣从人气变成盈利经营,也是未来豆瓣值得思考的问题。


仔细看看豆瓣网中“关于豆瓣”的内容,就会发现,这一栏内容,很多年没有变过。


其中有一句说:“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再通过他们发现更多的好东西。”

豆瓣被下架,评论两级分化,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如果说这就是豆瓣阿北的“理想国”,那他已经做到了。


最后,还是希望未来豆瓣能够走出自己的路,不忘初心,前路光明。


参考资料:

1、AI财经社,《豆瓣没有老板,知乎没有精英》,2020-12-25日

2、 晚点LatePost,《阿北不是老板,豆瓣不是公司》, 2020-04-30日

3、涌智创业私塾,《豆瓣创始人阿北:对赚钱有“洁癖”,却打下一个年轻人心中的理想王国》, 2018-06-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全角   豆瓣   理想国   机票   风口   文艺   想法   小组   计算机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