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令”+“中性名”,压死中国足球的最后两根稻草

2021/22赛季中超联赛第二阶段比赛即将于12月12日重燃战火,然而有些球队能否如期参加比赛,或者能否坚持到比赛结束,至今还是犹未可知。

曾经盛极一时的八冠王广州队,目前正在执行主教练郑智的带领下自发训练,俱乐部唯一能够提供保障的只有矿泉水;曾经土豪的河北队球员们联名上书,愿意放弃报酬坚持参赛,直至俱乐部股权改革完成;青岛队已经欠薪达八个月之久,已经有球员表示,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队员们将拒绝进驻赛区继续比赛……整个中超,不欠薪的只剩下了上海海港和山东泰山!

乱了,一切都乱了!中国足球职业化至今已经接近三十年,从未有过如此一地鸡毛的惨淡时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足球已经进入了至暗时刻,正在步入冰河纪!


“限薪令”+“中性名”,压死中国足球的最后两根稻草


大牌外援跑路,投资商撤资,球市惨淡,俱乐部苦苦挣扎……曾经被标榜为“世界第六大联赛”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此刻正在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行将就木、苟延残喘。

然而,它只有二十七岁!如果按照人的年龄来计算的话,正应该是活力四射、风华正茂的年纪。

如果追根朔源的探求造成这一切的根源的话,“限薪令”和“中性名”这两个政策,是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先来说“限薪令”。

2010年,广州恒大获得中甲联赛冠军,强势冲入中超,自此,中国足球开始步入“金元足球”时代。

始入中超的恒大想要有所作为,开始挥舞着支票四处搜罗当打之年的国脚和优秀外援,借此提升球队实力。

他们做到了。

在胡萝卜加大棒的加持下,2011年,恒大创造了中国的“凯泽斯劳滕神话”,顺利拿到了中超联赛冠军,此后更是前无古人的实现了中超七连冠,期间更是两次拿到了亚洲俱乐部的最高荣誉亚冠冠军。


“限薪令”+“中性名”,压死中国足球的最后两根稻草


然而,很多人把这种模式叫做“金元足球”。

被恒大的成功刺激到的其他俱乐部纷纷醒悟过来——成功是需要投入的!

于是,各路豪强纷纷效仿,上海申花、河北华夏幸福、江苏苏宁、上海上港、北京国安……这期间,各大俱乐部的年投入,都是以十亿元计!

高投入带来了高回报,于是,我们可以在自己家门口,看着德罗巴、罗比尼奥、孔卡、塔尔德利、保利尼奥、阿内尔卡、佩莱、马斯切拉诺、卡拉斯科、奥斯卡、胡尔克这样的国际巨星,在我们的球场上展现足球的艺术。

这样的场景,我们以前敢想吗?

2019年,足协新一任主席陈戍源正式开始主持工作。

一切都不一样了。

“足球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要考虑社会性和公益性!”

上任伊始,陈戍源就开始下大力气整治职业联赛的烧钱行为。

一纸限薪令,一道引援调节费政策,让所有俱乐部噤若寒蝉。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其他俱乐部都在缩紧银根、捂紧荷包的时候,陈戍源的老东家上海上港,却先后引进了奥斯卡、胡尔克、阿瑙托维奇、艾哈迈多夫、洛佩斯等名将!仅奥斯卡和胡尔克两个人的转会身价,就达到了1.1亿欧元以上,折合人民币10多亿元!而引进阿瑙托维奇和洛佩斯两人应缴纳的近1.5亿元人民币,至今还没有缴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规避限薪令,上海上港独辟蹊径,将奥斯卡任命为俱乐部副总,着实让全国球迷都大开眼界。

没有了优渥的薪水,那些加盟中超的巨星们纷纷逃离:保利尼奥、塔利斯卡、特谢拉、德罗巴、奥古斯都、比艾拉……这些曾经让中国球迷欢乐的名字,又让我们惆怅无比。

时至今日,“限薪令”到底是好是坏,还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议不断的话题。支持者认为,这项政策有效抑制了国内球员虚高的身价和极度膨胀的收入,让中国足球不再盲目的跟风烧钱;反对者则认为,在中国足球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下,没有高薪,靠什么吸引国外高水平球员来效力?没有优秀外援来带动中国球员,刺激球市,中国足球谈何发展?难道还要像职业化之前,走体工大队的老路子?

笔者认为,职业足球发展有其独有的特点和固有的规律,其中,职业球员高收入就是其特点之一。纵观世界足坛知名联赛,知名球星的收入一直都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高收入匹配高水平,这一点无可厚非,总不能要求梅西、C罗这样的顶尖球员拿几千块钱的月薪吧?职业球员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们的运动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几、二十多年。他们要养家糊口,他们也要生存。“高薪养士”本就是市场规律之一,古人尚有“千金买骨”的典故,为什么时代发展了几千年,经济大飞跃了,反而要固守清贫呢?笔者并不是反对“限薪令”,而是反对一刀切式的急功近利、盲目蛮干。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要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一方面想要引进高水平球星来带动中国足球发展,另一方面还不想真金白银的付出相应的代价,这种“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想法,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限薪令”+“中性名”,压死中国足球的最后两根稻草


个人窃以为,“限薪令”应当是有条件、有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根据球员水平和表现,制定相应的阶梯式薪金体系。一方面,可以避免“底薪高能”,引发球员心理失衡,继而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低薪球员努力训练,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为争取优厚的待遇而努力。实际上,美国职业篮球大联盟在这一点上就做的比较成功,有顶薪球员,也有最低保障合同,不管你名气如何,一切靠实力和场上表现说话。想要更高的收入,那就努力发挥出更好的表现。


“限薪令”+“中性名”,压死中国足球的最后两根稻草


说完了“限薪令”,我们再来说说中性名。

如果是“限薪令”是争议不断的话,那么中性名政策,则是彻彻底底的对中国足球联赛形成了致命性打击!


“限薪令”+“中性名”,压死中国足球的最后两根稻草


我不知道陈戍源主席是出于何种考虑,非要武断一刀切地推行中性名政策,也不知道俱乐部改名与否,与提升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问题我想了许久,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

有人说国外联赛各俱乐部都是中性名,有利于俱乐部的延续,有利于传统的传承。

但是,五大联赛发展了多少年?我们的联赛发展了多少年?

国外很多俱乐部,都已经成立了上百年,其俱乐部运营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方案和体系,无论是商业开发还是青训体系培养,都已经相对成熟。人家联赛收入分成,动辄是以亿计,而我们呢?我们有完善的品牌运营部门吗?有自己成熟的青训体系吗?人家俱乐部年底分成的时候,我们的球队还要向足协缴纳参赛保证金!

五大联赛是在不断的输出,而我们的联赛,是典型的输入型联赛。球队没有自己的造血机制,只能靠投资商往里砸钱,靠输血维持生命!

投资商投资足球,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除了个别投资人确实是有情怀因素之外,本意不就是想接着足球的社会效应,来提升自己企业的知名度?

中性名政策一下,直接剥夺了企业的冠名权,最后一点社会效应也失去了,人家企业还傻乎乎的抱着情怀陪你烧钱?

投资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人家也要看投入产出比的,只有投入没有收益,再家大业大,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吧?

我不否认陈戍源主席推行中性名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是否应该结合实际?符合我们的国情?是否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急功近利?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这话虽然糙了点,但是理儿摆在这儿呢。


“限薪令”+“中性名”,压死中国足球的最后两根稻草


都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足协只想得而不肯舍,只想得利不肯付出,试问天下哪有这种好事儿?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历经二十七年风风雨雨,有过坎坷也走过弯路,但从来不曾经历如此生死存亡的时刻。联赛是足球的根基,一旦根基毁了,那么再多的设想,再多的高屋建瓴都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与其盲目跟风、急功近利的发展这个发展那个,就不能踏踏实实的铺下身子,好好研究一下怎么发展我们的联赛?五大联赛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也不敢再妄称什么第六大联赛。但是近邻日本的发展之路,我们就不能借鉴一下吗?我们总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但是我们要亡多少羊,才能补齐中国足球这个牢?为什么就不能未雨绸缪,提前在狼来了之前,扎紧篱笆呢?

醒醒吧,中国足球。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中国足球   奥斯卡   球员   急功近利   外援   俱乐部   稻草   联赛   政策   足球   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