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2021已然接近尾声,2022最值得我们期待的应该就是北京冬奥会了吧!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不论是需要技巧与配合的冰壶,

还是紧张又刺激的短道速滑,

又或者是“肉包铁”的钢架雪车,

都期待着我们的运动员能再创佳绩。

当然冬奥会15个大项中,花样滑冰一定是受到大家关注度最高的项目之一。毕竟这项目适宜全家老小一起观看,而且观赏性极强。

花样滑冰是中国在冬奥会上的传统优势项目,在往届的冬奥会上也是有金牌入账的。即便4年前的平昌冬奥会,隋文静韩聪只遗憾摘银,但小编到现在还能记得大年三十的中午和全家人围在一起看比赛的场景。

希望这一届他们能梦圆北京。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说起花样滑冰,这一届的北京冬奥会可能会派出的两位女子单人花滑运动员,也在慢慢用自己的精彩表现吸引大家的目光。

她们就是朱易和陈虹伊。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两个同为19岁的女孩子,一个是从美国回来的归化运动员,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妞。

一个的爸爸是大学教授,一个的爸爸靠网店经营为生。

年纪轻轻,但都遭受过很严重的伤病。

朱易曾经被冰刀扎进骨头,几个月没办法上冰训练,医生只能在她的脚组织内放进一块海绵,才能让她的职业生涯得以继续。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而陈虹伊的头被别人的冰刀踢到过,脚也严重崴伤过。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两个人的性格气质也十分相似。即便是在青春期也没有什么脾气,坚韧、谦虚,看起来有些腼腆羞涩,说起话来轻声细语。

明明是两个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女孩子,却都被培养得如此优秀,两个人的家庭有什么共同点呢?

陈虹伊的家庭状况并不是很好,她的一个专访节目里曾经拍过她的房间:

斑驳的墙壁,并不大的房间,一张矮小的单人桌,甚至陈虹伊需要弯着腰来配合它的高度。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但家庭环境并不影响父母对于陈虹伊的培养。

陈虹伊的家在北京的紫竹院公园附近,公园里的湖水到了冬天就会冻住,很多人会在冰面上“滑野冰”。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3岁的时候,爸爸就带着火苗(陈虹伊的小名)去滑冰。

那时候的火苗也没有一双专门的儿童滑冰鞋,还是穿着鞋套上了妈妈的冰鞋。谁知,明明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第一次上冰都很能站得稳,3岁的火苗三两下便滑了起来,没多久就能滑上一大圈。

爸爸认为她很有滑冰的天赋。这看起来极其不正规的开端成为了陈虹伊滑冰生涯的开始。

在室外滑了一个冬天的野冰后,火苗主动要求给她报名一个滑冰班。

可,这种辅导班的价格哪有便宜的呢?

火苗的课时费从开始的一堂课80块到100,200块。她14岁那年一年的训练费用已经高达20多万。直到火苗入选了国家队,才不用掏钱训练。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除了课时费、场地费,一双冰鞋2000块,一套考斯滕(就花滑选手的衣服)上千块。不仅如此,还要学习舞蹈、体操,进行地面练习。

本就不富裕的火苗家几乎投入了所有的资产在花滑上。

按理说,就算是平常把孩子送去上个美术、音乐班,也希望能有一些成绩。但火苗的父母却对这件事十分淡定。

他爸爸说:“没有什么值不值得的,就算现在不滑了也值。能滑到今天已经是一种成就,孩子的经历才是她最宝贵的财富。”

只要孩子不放弃,父母就会二话不说的支持。父母如此豁达,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她决定自己的未来,火苗反而更重视自己的选择了。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朱易的父亲在开明这个方面和陈虹伊的爸爸是一样的。

朱易出身在一个美国高知家庭,爸爸在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担任教授,还多次担任美国国家级人工智能项目的负责人。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这个从中国到美国都是学霸的父亲,却没有要求自己的女儿一定要走自己的老路。

他从不干涉女儿的兴趣爱好。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朱易喜欢什么,爸爸就果断地支持她去学。也对于是否能取得成绩没有什么要求,也不要求她精于哪个项目,主要她喜欢就好,最重要的是开心。

后来,朱易爱上了花滑,200美元一天的训练费,爸爸也是毫不犹豫地就送她去学了。等她滑出了一些名堂以后,妈妈甚至专门辞了工作陪着她训练。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其实,不管是陈虹伊还是朱易在花滑上都不算是天赋型的选手,但都是特别能坚持的运动员。

大概是由于宽松的家庭氛围,促使两个女孩子去主动承担自己的选择。而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与支持,让孩子在花滑的路上可以义无反顾,十分有安全感。

现在网上经常一牵扯到“阶级固化,寒门难出人才”的话题,就会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其实普通家庭出身的优秀孩子从来不少。

就比如今年东京奥运会上被大家熟知的全红婵,家境贫寒也没有埋没她的理想。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孩子的培养,不是靠多花钱上几个辅导班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很明显,陈虹伊和朱易两个女孩子的家庭,经济能力不同,文化水平不同,但父母所给予他们的温暖是相同的。

好的教育比的不仅仅是经济水平,更是家长的修养、见识和眼界。在爱与尊重里长大的孩子,与在紧张和冲突中度过的孩子,在人格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所以,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易和陈虹伊,即便一开始没有选择花滑这条路也一定会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一个“精英”孩子的诞生,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吗?

答案当时是大,但这里的家庭因素并不指的仅仅是经济条件。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支持、鼓励与爱。

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培养应该是——

无限的支持鼓励,明确的人生目标,正面的人格培养

所以,无论是在爱中长大的朱易还是陈虹伊,我们都期待着他们可以在冬奥会上取得好的成绩,开创属于她们这一代人的新时代!

寒门如何培养一个“精英”?听听花滑女队员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寒门   花样滑冰   冬奥会   火苗   美国   北京   运动员   队员   爸爸   父母   精英   孩子   家庭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