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宜早,晚饭不宜迟

中国古代的医学文献以及民间谚语中,有许多是涉及进食时间段的。大家熟悉的民谚“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之类,就是对不同时间进食的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实际上,我们这里所说的适宜早些并不仅仅是针对早餐而言的,晚餐同样也需要早吃。晚饭时间应该在下午5点到7点左右吃最好。

早饭宜早,晚饭不宜迟

为什么古代的养生家会提出这样的养生要求呢?我们先来看吃早餐的理由,再讲理由之前,笔者先给大家讲一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一则小故事,这个故事说过去有三个人在冬天的早上冒雾出门赶路。其中一个出发前喝了点酒,一个吃了点粥,还有一个人什么也没吃,结果,喝了酒等什么事也没有,吃了粥的得了场病,而空腹上路的那个人,最后因病重不治而死。这个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早上饿肚子会使人抵抗力降低,清晨天冷雾浓,喝酒能抵御霜露,所以喝酒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行动是有利的。必须指出的是,当时人们喝的是自家酿的米酒,这种酒浓度非常低,是古代人早餐常吃的食物。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出的启示是,早上必须吃些东西。

早饭宜早,晚饭不宜迟

而早餐之所以要早,则主要与人体生物钟的运转规律相关,在中医看来,早上5-7点,是大肠经值班。大肠经属于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即到了阳明经气血高峰期,所谓阳气就已经全部生发出来。这时的主导内脏是大肠。大肠、小肠等都是由平滑肌构成的,因此,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我们的肠胃都是这样缓慢运动的。但对于大肠来说,人体最佳的排便时间是在早晨,所以在早上的7-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间。所以7-9点这个时间段就该吃饭了。如果不吃早餐或错估了胃的工作时间再吃东西,胃就会一直分泌胃酸,时间久了,就会有患胃溃疡、胃炎等的危险。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不正常,人体的气血就会不足,整个脏腑也会因缺少气血的供养百病缠身。所以,不吃早餐的危害很大。


早饭宜早,晚饭不宜迟

而说到晚饭为什么要早呢?那是因为晚上与人体生理时钟有关,夜晚吃饱了,缺少活动机会并很快就睡觉,这时脾脏也会进入休息状态,不能正常地运转消磨食物,食物得不到充分地消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记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就是胃肠不调和,入睡就不安稳。晚食就是“胃不和”的原因之一。由于过多的食物使脾胃充盈胀满,而“脾眠不转”状态又无法很快消化这些食物。于是便辗转难眠,噩梦纠缠。所以可以这么说,脾胃是养生的根本,善于调理脾胃,不仅仅是少生病、不生病的关键,也是病后很快痊愈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我们好好养护脾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晚饭   脾胃   大肠   气血   这个故事   早饭   早餐   早上   食物   人体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