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话题:远望6号船、2000万年前犀牛、新型催化剂、巨大热木星、新材料、火星地质历史


1、远望6号船护送高分三号02星顺利入轨 完成2021年度收官之战


今日科技话题:远望6号船、2000万年前犀牛、新型催化剂、巨大热木星、新材料、火星地质历史

11月23日,远望6号船护送高分三号02星顺利入轨。 图片来源: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11月23日,清晨,搭载着高分三号02星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火箭平稳飞行一段时间后,在印度洋预定海域待命的远望6号船准确捕获目标,接过陆海测控接力棒,顺利完成星箭分离等多项关键动作的测控支持。测控过程中,远望6号船各系统跟踪稳定,获取数据完整,实时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进行信息交换,准确发送来自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遥控指令。完成入轨测控任务后,科技人员随即展开了后续数据处理工作。


——中国新闻网


2、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2000万年前犀牛沿青藏高原北缘迁徙


今日科技话题:远望6号船、2000万年前犀牛、新型催化剂、巨大热木星、新材料、火星地质历史

约2000万年前并角犀沿青藏高原北缘迁徙示意图。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11月23日,在数千万年前,地球上的犀牛迁徙都是途经当时的青藏高原南缘吗?中国科学家对史前犀牛化石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在约2000万年前的渐新世-中新世过渡期间,并角犀沿青藏高原北缘迁徙。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团队通过对产自山东山旺盆地、早中新世地层矮脚犀族中最新修订为并角犀的骨架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对其演化迁徙历史提出新的假设——它从欧洲到东亚的迁徙路线更有可能是途经中亚哈萨克斯坦地区,即从青藏高原的北缘、而非之前普遍认为的南缘通过。


——中国新闻网


3、实现温和条件下氨催化合成


今日科技话题:远望6号船、2000万年前犀牛、新型催化剂、巨大热木星、新材料、火星地质历史

氨催化合成过程 图片来源:大连化物所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极具前景的能源载体,常规以化石能源驱动的合成氨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碳排放的过程,实现在温和条件下氨的高效合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郭建平团队与丹麦技术大学教授Tejs Vegge团队等合作,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首次将配位氢化物材料应用于催化合成氨反应中,开发了一类新型碱(土)金属钌基三元氢化物催化剂,实现了温和条件下氨的催化合成。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催化》上。


——中国科学报


4、这颗巨大热木星的一年,只有16个小时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研究团队发现了最极端的超热木星之一,它的质量大约是木星的5倍,可以在短短16小时内围绕其恒星旋转,其轨道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气体巨星中最短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11月23日《天文学杂志》。据估计,这颗热木星日面约为3500开尔文,接近6000华氏度,大约与一颗小恒星一样热。这使得这颗被命名为TOI-2109b的行星成为迄今为止探测到的第二最热行星。


——中国科学报


5、有望催生能抑制光的新材料以提升量子计算机性能



11月23日,几十年前,科学家预言存在一种奇异的量子效应——泡利阻塞,即如果一团气体变得足够冷且足够致密,它就能隐形。美国和新西兰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利用激光挤压并冷却锂气体等,使其密度和温度变化到足以减少光散射量的程度,由此证明了泡利阻塞效应,未来有望利用其开发能抑制光的材料,进一步提高量子计算机的性能和效率。


——科技日报


6、国际最新研究获火星地下200米深处影像 追溯火星地质历史


今日科技话题:远望6号船、2000万年前犀牛、新型催化剂、巨大热木星、新材料、火星地质历史

洞察号与火星次表层浅层的艺术概念图(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Géraldine Zenh?usern)。 图片来源:施普林格·自然



11月24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行星科学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火星埃律西昂平原地下约200米深处的次表层影像,可知熔岩流之间夹着一层浅浅的沉积层。这项研究结果将增进对火星地质历史的进一步认识。据介绍,火星一直是大量行星科学任务的目的地,但NASA的“洞察号”是首个专门利用地震技术测量火星次表层的任务。2018年11月,“洞察号”火星探测着陆器于降落在火星的埃律西昂平原地区。


——中国新闻网

来源:今日科协微信公众号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习近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火星   木星   犀牛   酒泉   青藏高原   年前   合成氨   量子   催化剂   行星   新材料   地质   团队   话题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