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晚清刺马案


也说晚清刺马案


晚清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发生了一件大事,两江总督马新贻,公事结束回官署,刚走到门口,被一个叫张汶祥的人给用刀刺了,致命伤从腋下穿过,第二天就死了,后人称之“刺马案”。

马新贻,回族,山东菏泽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历任安徽建平知县、合肥知县、安徽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通商大臣等职。总体来讲,仕途顺利,无奈死于非命。

马在任期间,涉及漕运、盐政等肥缺,也涉及河工等民生工程,剿匪等,处理得比较好,算取得了一定成绩,对减轻农民负担,解决民生问题,颇受百姓爱戴。生涯最后一站,被慈禧安插在两江总督位置上,那时候曾国藩带领湘军刚攻下南京,平定太平天国。马此时的到来,无疑是作为掣肘湘军集团,平衡各方利益的楔子。马这种雷厉风行,本来也得罪了很多势力,还跑到湘军集团的中心地方。此时,又正逢上面对湘军消灭太平军之后,清廷准备卸磨杀驴的时间点上,自然是风险倍增,他应该是有预感的。

马的死,是意外。

笔者再看当时张汶祥的供词档案,前后给了五种说法,基本上是一种不行又换一种,每一种看似合理,又不够充分。好似每一种都构不成冒着凌迟风险去刺杀当朝官员:

一、先说自己做过“盗”,被马剿杀了很多同党,他要报仇;

二、又说自己妻子被人抢走,他去马那高官,未予理会;

三、说自己做过一个相当于放高利贷的“小押”的营生,结果被马新贻取缔,让他没了活路;

四、对反洋人士买凶杀人,报复;

五、涉及回乱,回乱首领致书马,让他带领回族斗争,马为国除害。

所以,张汶祥去刺杀马新贻,基本上就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最大可能是没有人会想到他会去冒险刺杀马。最后,只能找了个人因素去结案,清廷没有办法牵涉太多外在因素,因为无论是洋人、回乱、甚至湘军,牵涉进去就是进逼他们,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马的死,是必然。

有人说为何不提湘军集团?从最后的结局看,湘军集团解体了,湘军获得了什么好处?如果没有刺马案,湘军裁军速度会这么快吗?明面看受益者好似是湘军,曾国藩马上捡了个两江总督;再仔细看,其实是清廷,因为盘踞半壁江山的湘军集团和平解散了。

从湘军集团来讲,马新贻的到来,会让每个屁股不干净的湘军将领担忧,那时候的太平天国那么多财富去哪了?这些旧账如何扯?整个湘军内肯定都是担忧的,每个层面都会有。但从上层讲,去刺马,被朝廷抓到把柄,他们还会安稳下去?以他们的政治智慧不会料不到此种后果。所以,湘军集团对马有担忧,或许一定程度也希望他死,但湘军上层根本不会去冒着被扣帽子的风险去做这件事,曾国藩、曾国荃等不会,利益共同体的左宗棠、李鸿章更不会;如果要说做,那最大可能是那些目光短浅的湘军营官们私自行动。

从清廷讲,消灭太平军之后,湘军那么大的势力,盘踞东南,下一步去向无疑令清廷十分不安。试想当年曾国藩想上位湖北巡抚之后,咸丰帝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一个小小在籍侍郎,竟然能够带兵收复湖北。现在给个总督,东南半壁江山,有粮饷、有军队,下一步还得了?清廷不会不考虑。要打击湘军集团,硬逼肯定是不行的,再逼可能就反了。那时候八旗、绿营没有战斗力,搞不好不日功夫就会被湘军赶到关外去了。慈禧和清廷也希望找个理由加速除掉湘军威胁,马新贻一死,可以彻彻底底诈一把曾国藩,慈禧质疑“奇怪”,曾更加觉得“奇怪”,慈禧的奇怪是诈曾,曾的奇怪或多或少心里也没底,自己虽然没做不知道会不会是湘军内部哪个傻蛋干的,万一牵扯到他就跳黄河都洗不干净。面对这种质疑,曾只能用行动表忠心,加速湘军裁汰,将领安置,以打消朝廷担忧。这样,清廷的目的也达到了,回头看,即使不是“刺马案”,清廷也会再找其他理由逼迫湘军裁军。

综上,笔者认为,马新贻的死,开始是意外,结局又是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太平军   太平天国   回族   湘军   清廷   晚清   总督   安徽   慈禧   奇怪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