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我们确实是这么做的

獐子岛为了不退市,造假规划完全按照保壳的路线稳步行进。2014、2015年连续亏损,到了2016年再亏下去就要跟A股说拜拜了。

獐子岛: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我们确实是这么做的

证监会最终认定的造假年度为2016年-2018年的年度报告存在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的情形,这并不是说2015年以前年度的报告没有问题,只是獐子岛的船舶到2015年9月才装北斗导航系统,证监会能认定的数字只能从2016年开始。

造假所有手法还是围绕着扇贝,在獐子岛需要盈利的时候,实际已经端上餐桌的扇贝,就被隐藏起来,减少当年实际结转的成本,这样盈利就增加了。

等风声过去了,再把之前已经吃掉的扇贝一次性的做减值损失处理,放在主营业务之外的资产减值损失单独列示。

造成巨亏,然后说:兄弟我也没办法啊,扇贝就是跑了。

成本结转方法

之前提到过,獐子岛财务部每个月结转成本的数据是按照捕捞队伍的头头送过来的捕捞面积,计算出当月应当结转的成本。

假设獐子岛到目前为止累计底播扇贝发生1000万元的成本,包括购买贝苗和人工成本等等。而底播扇贝的海域面积总的是100亩,那么每亩的底播成本是10万元(1000 10)。

假设这个月捕捞了库存中海域中的5亩,那么本月实际应该结转的成本是50万元(5 10)。

结转成本的核心就是这个“捕捞面积”,针对证监会的处罚,獐子岛表示很不服,在申辩的过程中和证监会以来我往产生了激烈的观点交锋。

为了弄清楚他们到底在争啥,我们采用对话的形式,这样就免去了读那些官样文字的痛苦,毕竟江畔读得就很痛苦。

在开始对话前,请务必理解以上所述的獐子岛结转成本逻辑,如果忘了,再回去看一次。

与证监会的辩论

獐子岛:不好意思,请问怎么称呼?

证监会:我叫证监会。

獐子岛:证监会先生,你好。请问你们按照什么方式确定我们捕捞的面积,并以此面积来认定我们造假。

证监会:按照北斗卫星的定位信息,确定你们捕捞船的航行轨迹,根据这些轨迹点,聚合成一个面,再计算出面积。

獐子岛:你们依托的那个“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中科宇图报告》,我们看了,上面所引用的定位信息是出自北斗星通,但是我们捕捞船的北斗GPS供应商是上海普适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构不同,定位数据肯定有差异。

证监会:我们比对了北斗星通和你们供应商上海普适提供的定位数据,两者基本一致。再者我们除了用中科宇图的数据外,还引用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出具的《东海所报告》,两家机构测算出来的定位信息差异不大,能够相互印证。我之所以最终选择引用中科宇图的数据,是因为这样对你们有利,算出来的造假金额最小。

獐子岛:但是他们3分钟一个点位的定位频率太低了,这种精确度无法准确判断船只的作业状态。我们船出海并不是时时刻刻在捕捞扇贝,还有可能在放网、收网,或者执行其他的看护、防盗、捕鱼等任务。

证监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其数据具有很好的时空特征,民用定位数据的精度在10米以内,能够记录渔船位置、航速、航向等,可以用于捕捞作业分析。3分钟一个点位频率是北斗导航设备固有,也是现有取证条件下所能获取的最高精度。捕捞扇贝无非是在特定海域内重复来回的拖网作业,很容易和其他的看护、防盗、捕鱼任务区分开。在对你们公司的船舶的定位过程中,已经剔除了其他作业的定位信息。

獐子岛: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公司的扇贝库存地图和库存坐标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实际的捕捞过程中,我们是可能越过库存区域作业的,这地方也可能捞出扇贝啊。贵会完全按照我们的库存图和北斗定位出来的捕捞面积来核定我们的主营业务成本,会与我们实际的真实成本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请求减免处罚。

证监会:在库存区域外的捕捞,这些区域本身在账上没有对应的成本,所以没有结转成本的基础,因此不应当计入捕捞面积。你们所说的库存地图和真实情况存在差异,恰恰说明你们公司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

獐子岛:可是,这样真的会跟我们实际的采捕面积存在差异啊!

证监会:好,那我问你们,你们用什么方法结转成本?

獐子岛:我们在平常生产的过程中,会定时地对一些海域进行抽测,按照抽测的结果,测算出一个平均每亩能产出多少吨的扇贝,也就是平均亩产。假设我们这个月实际捕捞了10吨的扇贝,除以平均亩产,计算出当月的捕捞面积。(10吨 1吨/亩=10亩)

证监会:证据呢?

獐子岛: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我们确实是这么做的。

证监会: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一直请你们配合提出捕捞船的航海日志,逐日出海捕捞区域或位置等采捕记录,但是你们就是拿不出来。

獐子岛:我们公司的精细化管理程度肯定是有待改进的,但是也是由于那些出海捕捞的船员都是五大三粗的,让他们精确记录船只的出勤和采捕区域确实有点为难,况且即使有签字的采捕记录,也和公司实际采捕的区域有时会有差异。

证监会:这样更证明你们公司的采捕信息不可靠。会计的信息讲究可靠性和谨慎性,你们非但没有留下可靠的,一贯使用的成本结转方法的底稿,而且你们实际上也不是按照平均亩产来测算采捕面积。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对比你们账上实际结转的采捕面积和北斗定位信息,发现多个月份存在有采捕轨迹的区域没有进行任何结转、进行结转的区域没有任何采捕轨迹的情形。

獐子岛: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我们确实是这么做的

你们公司的财务记账凭证后面都会附成本结转的依据,即《底播扇贝采捕记录表》,表格详细记述了“作业区域坐标”、“采捕亩数”及“产量”,并未记述“平均亩产”及“总在养量”等指标

该“采捕亩数”与“作业区域坐标”存在对应关系,且结转成本使用的即为该表格提供的“采捕亩数”,而非“实际采捕量与平均亩数的比值”。

这是我们调查的复印件,你们看看。

獐子岛:……

证监会:所以,我们对你们提出的申辩意见不予采纳。鉴于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零容忍的指导思想,对你们公司做出60万元的处罚,相关责任人3-30万元不等的处罚。

启示

古今中外,任何地区任何组织,一个人或者一份部门一旦掌握了人事任命权,就拥有了无上的权利。

权利不受约束,必然带来腐败。吴厚刚在獐子岛公司内部的地位和其他的造假公司一样,权力集中带来了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正确的意见没人敢提,任人唯亲。

像扇贝这种生物资产因其固有的不确定性,使得近年来农业股的财务造假事件频发,如獐子岛、嘉汉林业等。会计准则本身就带有估计性,而生物资产的特性更是增加了这种估计的不确定性。

虽然经过证监会处罚,现在事情好像烟消云散了。但是这种生物资产的固有特性不会发生变化,因此獐子岛仍然存在为了保壳,而在财务上进行舞弊的可能。

(全文完)

参考资料:

【1】 陈文,做世界的海洋厨房——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董事长、总裁吴厚刚,华商韬略,2013

【2】李超,獐子岛“岛主”吴厚刚的起伏人生,中国经营报,2020-07-11

【3】沈伟民,“拷问”獐子岛,经理人,2017年282期

【4】晚烟,吴厚刚:海底银行家,Leaders|领袖,2011/01

【5】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厚刚等16名责任人员),〔2020〕29号

【6】韩声江, 2000人实名举报獐子岛当事人:冷水团事件是弥天大谎,澎湃新闻,2019-12-17

【7】 上市公司獐子岛(00245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獐子   亩产   扇贝   作业   证监会   北斗   证据   库存   确实   面积   成本   区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