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最挂念的人,病重时嘱咐罗青长:台湾有3位老朋友不能忘

1975年12月,周总理在发高烧的情况下,坚持要见罗青长,并交代他千万不能忘记帮助过我们,在台湾的3位老朋友。周总理说的三位老朋友是谁?他们之前做过什么,为什么周总理直到病重还惦记他们呢?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其实周总理早在很多年前就不止一次提过这几位对我党有过帮助的朋友,他们对党和人民做过贡献,是战争年代的功臣。周总理病重时仍念念不忘的这3位老朋友就是张学良、张镇、吴石,那么过往的年代他们到底为党和人民做了什么呢?

第一位朋友 张学良

周总理最挂念的人,病重时嘱咐罗青长:台湾有3位老朋友不能忘

少帅1901年出生于辽宁鞍山,东北沦陷后带领东北军转移到关内,并在1935年担任西北剿总司令一职。人们对于少帅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始终都是爱国的,对待抗日问题也很积极,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这件事,张学良将军功不可没。

日本占领东北后,野心逐渐膨胀,中国人民群情激奋,全国都充斥着抗日情绪。面对日寇公然侵犯领土的行为,国民党政府沉浸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内部情绪斗争中,对待日寇也是一味妥协。恰逢此时中共中央首先发表了《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一直抗日,张学良将军很受鼓舞,决定劝阻蒋介石不要纠结内部问题,将日本人赶出中国才是当务之急,蒋介石依旧一意孤行。

按照地域便利,少帅决定和延安地区接触,在陕北地区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中央方面收到少帅的诚意后,表现也很积极,并在1936年2月安排李克农前往洛川地区,与东北军王以哲接触。当时双方主要谈论的是共同抗日和相关经济问题,少帅想要一步到位,并且希望和中央主要负责人当面探讨。

4月中央决定派遣周总理前往川口地区和少帅谈判,没想到谈判当天双方由于通讯问题没有及时解除,少帅本人亲自乘坐飞机到达延安,第二天两人才在川口的一座教堂中会面。少帅表示自己十分赞同中共关于“停止内战,统一抗日”的号召,对于红军的作战行为会给予让路,并且希望私下进行一致抗日的准备工作。

周总理最挂念的人,病重时嘱咐罗青长:台湾有3位老朋友不能忘

同时,少帅还认为,关于一致抗日的问题,还是尽量争取更多的力量,联蒋抗日很必要。既然要建立统一战线,就应该争取蒋介石。并说出了如果绕过蒋介石产生后果的顾虑。周总理对少帅的观点也很赞同,一致抗日的前提是扭转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态度,一旦解决了这一点,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也就指日可待了。少帅随即向周总理表示自己会去想办法说服蒋介石。

随后双方交流了对抗日问题的看法,并对抗日战争是否会取得胜利提出自己的几个疑问,周总理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答,至此少帅对周总理的真知灼见心悦诚服,并当即送上自己的带来的礼物——一份最新绘制的地图,也象征着保卫中国领土的决心。

少帅回去后,表现出自己对于这次合作的最大诚意,在洛川、延安等地先后修建建议机场跑道,方面与中共进行交流。同时还积极和蒋介石方面取得联络,多次劝谏其与中国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无奈蒋介石依旧不为所动。国家危难存亡之时,张、杨二位将军也很着急,不久后决定对来到西安的进行兵谏。

周总理最挂念的人,病重时嘱咐罗青长:台湾有3位老朋友不能忘

1936年12月12日,少帅致电延安方面,告知自己将执行兵谏这一计划,并希望毛主席能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延安方面也很重视这次行动,很快给予少帅回电,称会让周总理亲自到延安与他详谈,中共方面也做好了一切准备。

12月17日,周总理到达西安,随即住进了少帅公馆。寒暄过后,少帅提起了蒋介石态度已有所缓和,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现在可谈。周总理赞扬了张杨二位将军在民族大义面前的义举,提出少帅和蒋介石接触的几个注意事项,关于蒋介石的处置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24日晚,周总理在宋美龄和宋子文的陪同下,见到了蒋介石。两人相识许久,还曾是黄埔军校时期的老同事,双方谈话也还算顺利,周总理代表中央释放出诚意,关于一致抗日的问题希望蒋介石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表示只要停止内战,红军方面也可以交由蒋介石统一进行调配。在宋美龄等其它亲信的劝说下,蒋介石最终同意了联合抗日提议,并表示放弃“剿共”,最终达成了协议。

谈判结束,但兵谏事件还未解决,事后少帅不顾劝阻,一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等周总理收到消息已经来不及了,少帅再也没能回来,这件事也成为周总理毕生的遗憾。

第二位朋友 张镇

周总理最挂念的人,病重时嘱咐罗青长:台湾有3位老朋友不能忘

1900年张镇出生于湖南常德,是国民党上将,曾是黄埔军校学员。张振将军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将领,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华大地军阀混战下的民不聊生,才决定考取军校,弃笔从戎。在校期间他表现优秀,成绩优异,并且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升职,毕业后被分配到校政治部担任干事。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和周总理有了接触,两人很是谈得来,在知道张镇已经加入国民党后,周总理很是惋惜。不久后,张镇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回国后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副官,很受重视。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有一段时间,蒋介石宣称要组建一个联合政府,积极邀请毛主席等人前往重庆谈判,周总理对毛主席和个人安危很是担忧,他曾与蒋介石共事,对蒋的为人处事方式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便主动联络了也在重庆的张镇,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周总理最挂念的人,病重时嘱咐罗青长:台湾有3位老朋友不能忘

张镇当即表示,会尽力保证毛主席一行人的安全。毛主席到达重庆后,张镇将军信守承诺,对毛主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进行了严格的把控,还安排了宪兵队保护毛主席等人的安全,出行时还亲自陪在毛主席身边,保卫工作细致到位。

重庆和谈期间毛主席等一行人虽然没有出现问题,但中共驻重庆代表李少石被枪杀,震惊两党。一时间各种猜测被传得沸沸扬扬,周总理再次给张镇将军致电,希望他能查清真相。不久后张镇将军回电表示,已经经过仔细勘察,并亲自走访了证人,排除了阴谋暗杀的可能性,确认是一起误伤事件。

10月11日谈判结束,张镇亲自护送毛主席到达机场,并仔细排查了各种隐患,毛主席登机前对张镇表达了感谢,周总理也很感激张镇在谈判期间的尽心尽力。1950年2月,张镇将军在台北病逝。

第三位朋友 吴石

周总理最挂念的人,病重时嘱咐罗青长:台湾有3位老朋友不能忘

1894年吴石出生于福州仓山区,年少时家庭贫寒,但吴石的父亲十分重视教育,从小便让孩子享受到了不错的教育资源。关于吴石的传奇也很多,著名影视作品《潜伏》中余则成一角,据说正是以吴石为原型进行的创作。

吴石参加过辛亥革命,毕业于保定军校,还曾在日本陆军学院学习,军事才能突出,也曾受蒋介石倚重。蒋介石对于党内军权问题一向都是交给自己的嫡系亲信,哪怕能力差,也依旧给予少帅军权,对于吴石这样没有根基背景的人,即便再有能力也没有真正授予他带兵实权。吴石本人是位有先进思想的人,他对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情况逐渐感到失望。

抗日战争后期,吴石开始与中共方面取得联系,帮助党内人士进入国民党内部任职,并收集了大量我党急需情报。1948年吴石在党内人士的引荐下,正式加入共产党,从此后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余则成”生涯。

1949年3月,渡江战役即将打响,南京城内一片紧张气氛,吴石将一份长江流域国民党军队布防图,悄悄交给我当地下组织情报人员,也正是有了这份绝密文件,解放军顺利渡江,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同年5月,吴石担任福建绥靖公署副主任,将手中大量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传递到我党。

8月吴石随同国民党到达台湾后,不顾个人安危依旧想尽办法向内陆传递重要情报。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牺牲,1973年在周总理和毛主席的提议下,吴石被国务院追赠为革命烈士。

结语

张学良、张镇、吴石等人都曾为国家的事业做出贡献,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拥有着强烈的是非观,他们是一身正气的英雄,更是人民的功臣和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洛川   黄埔军校   延安   少帅   台湾   重庆   战线   挂念   蒋介石   国民党   老朋友   中共   将军   罗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