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趴窝在家的孩子说:请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我们

本篇作者 | 清风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当值编辑 | 识无边

今日导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许多家长,总是想着为子女安排好一切:衣食住行、吃穿冷暖、学习规划、未来发展.....怀着对孩子最深的爱,把孩子牢牢捧在手心里,不愿让他受到一丝伤害,但同时对孩子又怀着最深的期待,希望孩子早点长大,出人头地,却不知这样的做法,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

今天带给大家的分享,便是一位休学在家的孩子和他的母亲,对此话题的一次探讨。故事从干妈家的女儿涵宝想要转读文科开始,逐渐跟不上理科学习进度、又想参加艺考的涵宝,萌生了读文科的想法,却对此没有任何规划,这让妈妈万分焦急。原来,从小便在能干要强的妈妈掌控下成长的涵宝,习惯了被妈妈推着走,已经失去了自己对生活的掌控.....

如何解决涵宝的难题?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来看看孩子真实的心声和需求吧!


一位趴窝在家的孩子说:请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我们

秋风悄悄,吹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有了凉爽的温度。儿子带着干妈还有我穿行在那条常走的小道上,耳畔的空气中处处弥漫着人间烟火的清欢。


我们仨一路聊着涵宝转科的事。涵宝是干妈家的女儿,也是我的干女儿,我看着她长大,从一个十八般武艺全有的小丫头,长成今天婷婷玉立的大女孩。


涵宝这个学期就读高二了,她想参加艺考,因为她喜欢画画,而且她想从理科转到文科来,因为物理、化学已经慢慢超出她的学习能力,她很是为难。可是现在已经是高二了呀,这个时候转到文科来,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她必须恶补上已经掉下了一年的文科知识?她知道她将要面临的是什么吗?她有这个能力赶上吗?就这些问题,妈妈始终秉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于是她追问过涵宝很多次,涵宝除了一句话要转科之外,并没有和她有过多的交流,更没有给她哪怕半点的承诺,于是老母亲就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因为她害怕将来会面对一个无法收拾的结局。这个晚上,她想听听我家儿子的意见。


一位趴窝在家的孩子说:请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我们

儿子说:请把方向盘交还给我们


儿子始终淡定,他说,解决一切孩子的一切问题的终极办法就是:把自我归还给孩子。“我”想做什么?“我”想要什么?而不是“你”说“你”想让我做什么!“我”必须首先是建立在这个“我”上,这个“我”的建立如何获得?你得先把她交还给她呀!


干妈说,我也想还给她呀,可是她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她根本就不知道她自己想要什么呀!她就是因为一次考试差了,就痛不欲生的,就想着理科太难了,已经试过了再转到文科来试试,她认为文科死记硬背的,虽然也不愿意,但可能要好搞一些。


儿子断然否定,理科学不好就转到文科来,她了解文科是什么吗?文科一味的记背就能学好?这岂不是对文科生的亵渎?学理科你又不够聪明,学文科你又怕记背,那你到底想要干什么?其实这不光是学习的态度问题了,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模糊,遇难则退,一天到晚只想混日子。


我为什么会休学?那是因为我感觉我受到的学校教育,把我全部的学习热情都抹杀掉了,直到现在,在我回家休养的这些日子里,我才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一些些兴趣。说白了,教育其实对我们这类有个性的孩子伤害更大,它扼杀了我们发展独特个性的可能性,而硬想把我们改造成不该成为的样子,它让孩子不再有更多向内探索的动机。


我认为涵宝本来就应该是学文科的,她的思维更多的是文科生的思维,而且她将来还要参加艺考。但可惜的是,她到现在始终还是没有把自己搞明白,既想换科,又不正确认识,既想学艺术,又仅止于一个表面肤浅的理解,整天在学校里得过且过,从不审视自己的内心。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学习这个事没有完全交还给她,这也意味着她没有把比学习更高的生活态度拎清楚。遭遇学习难题只是表象,我们要透过这表象看实质。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你,除非那个人是你自己。人生的成长,始于自我觉醒;人生的进步,就在于自我改变。


一位趴窝在家的孩子说:请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我们

那现在帮助涵宝的关键点在哪里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她的内驱力。人最终活下来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这个源头在哪里呢?这个源头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根植在我们的内心,一颗种子的潜能是将来会成为一棵树,这个种子存在的意义就是将来成为那棵树,而我们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将来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而这个内驱就像那颗种子,所以现在是要帮涵宝找到那个被厚厚深埋的种子。


学文学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她自己搞清楚,她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这个生活的态度不是指要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和梦想,而是面对眼前的一天天的日子,你是打算怎么样去过的?是整天嘻嘻哈哈混日子、还是一天天充实自己?比如我喜欢艺术,那我就去对艺术不断探索。混日子一天天象是看不到尽头,但有一天你就会突然发现,这日子就这样过完了,而且过得快得很,关键是还会有很多的无意义感。


没考好就想着转科,这是任何一个人趋利避害的正常反应而不是动机。动机是什么?动机是我们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我要干什么,我这个人要通过什么样的行动去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连动机都没有,谈何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涵宝现在就是搞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混沌一片,她从来都只是被别人被妈妈推着走,而丝毫不去直视自己的内心,只凭着眼前看到的最浅显的东西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我将来要干什么 ?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学不学习?这都是一个人的主观意识,而不是要妈妈去逼着,可惜她现在都还不清楚。


一位趴窝在家的孩子说:请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我们

那么面对涵宝的这种态度,你们有没有反思自己曾经在她的生活学习中包办得太多、管控得太多了呢?明明是她在驾驶着人生这辆车,这个方向盘本来就要在她的手上,可你们总是不放心,你总要把方向盘握着,生怕她跑错了偏了。


好了,那她现在干脆就放弃了对这个汽车的控制权,因为她晓得你会为她把控,就算你不把控,她知道你也会在旁边帮她推着的。这么多年,你们一直在驾驶员的位置上拉着她出发,而她在后座上,只管享受着,她不需要自己学习驾驶,不需要自己认路,不需要分辨怎么走对怎么走错,不需要观察有没有红绿灯,不需要看交警的指挥。


而今天你们不想开车了,却抱怨她什么都不会,连思考也不会。你不觉得好笑吗?你不觉得悲哀吗?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了把握住孩子的航向,做父母的把方向盘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权”。


儿子的话瞬间勾起了我的回忆,涵宝一样是在妈妈严历的掌控下长大的孩子。一个天性慢吞吞的资质平凡的小女孩遇到了一个极能干极要强的妈妈,妈妈那么聪明,妈妈还有太多人生的遗憾需要孩子去代替她完成,于是这个孩子从小就背负着妈妈的人生梦想,被妈妈推着一路奔跑,琴棋书画,歌舞诗赋,无所不能。


而且更多的时候,妈妈可以摆平涵宝学校里的很多人和事,涵宝不需要很努力,就可以在学校里得到很多,借用儿子的一句叩问:妈妈把该使的劲都使了,孩子还需要使劲吗?妈妈把方向盘牢牢把控着,孩子是不是就此会放弃了这个控制权?从心理学上来讲,这其实更是一种习得性无助。


一位趴窝在家的孩子说:请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我们

如何交还人生的方向盘?


涵宝妈妈问:“那我到底该如何做?”


儿子说,减少关注度,把责任归还给她自己。


“可是代价会很大呀?”


“受的伤可能确实会很痛,可是现在痛是为了将来不痛呀!错误是最好的成长机会。人不正是通过试错、改进、一次一次的循环,才最终找到合适自己的步伐,然后一点点靠近成功的吗?也只有在不断地“试错”中去尝试、探索,去建立逻辑思考能力,才能帮助自己最终找到自我。”


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一定要很正式地把方向盘交还给孩子,和过去的日子告别。要明白必须是孩子自己握着方向盘、自己驾驶、自己加油门、自己踩刹车。


其二,做一个好的“陪驾”,要做到让孩子主导,你接纳并信任、鼓励孩子。这么多年来,涵宝坐在自己这辆车的驾驶座上,但是连方向盘都没摸到过,全是你在代为拉方向盘,她已经傻坐了十来年,不会控制自己这辆车,现在,你把方向盘慢慢还给她了,她没开过嘛,一拿到,总是会开得跌跌撞撞,不那么靠谱,那没办法,开沟里了就沟里了,你耐心地陪着她开上来、换个方向重新开始,包容她、鼓励她。无论她何种表现,都是如此,千万不要嘴里说交给她了,行为上又总是不

信任,总是想去干涉想操控。


其三,父母要着手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去直面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活得幸福。这是你最重要的事情,涵宝的幸福只是你人生幸福的一丁点点缀,仅此而矣!

一位趴窝在家的孩子说:请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我们

父母当好孩子的副驾驶,就够了


儿子关于涵宝转科事宜的一席谈,让我心生无限的感概。时光啊,总是那么慢又那么快,成长啊,仿佛很漫长,却又往往就在一瞬间。这一年,我曾经无数次崩溃得怀疑自己无法坚持下去,可孩子却总在某个瞬间给我感动。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曾经我和干妈一样,是个“全能妈妈”。文能熟读四书五经,武能随口指出他哪个音弹错了,我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整日嘘寒问暖,我帮他做手工、录视频、做策划、盯作业, 我们先不谈这些行为的对与错,只问一个问题,我都帮孩子办好了所有事情,那孩子还需要做什么?


这也正如干妈说涵宝的,面临转科,学习没有紧迫感,未来没有方向感。干妈不解:我都急死了,她为什么这么佛系啊?为什么?因为“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在孩子眼里,学习是家长的事,不是他的事。事不关己,自然也就高高挂起。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时,才是最有力量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所以,操控的“代驾车”没有错,但我们只是替孩子活了一回,让孩子变成不用思考的“行尸走肉”。成长是一种离别,有时候不是孩子不行,而是父母不相信孩子能行。


写稿的时候,我也在不停地反省自己。扪心自问,在我对孩子做过的种种事之中,不仅蕴藏着母亲之爱,更多的是自己人生的遗憾和对未来的焦虑。 一如哲学家弗洛姆说:“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


爱的目的,是让孩子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让父母替孩子圆梦。《囧妈》的最后出现了一句旁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梦想继承人,他有自己的路和使命。怎样才能恪守边界,把人生还给孩子?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孩子,当他的副驾驶就够了。从此以后,山高水长,隔海相望。


一位趴窝在家的孩子说:请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我们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投稿加小编,有公益稿酬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方向盘   孩子   人生   干妈   动机   将来   态度   儿子   父母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