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替你教育孩子

大众传媒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分析


谁在替你教育孩子

又到周末了,很多的孩子又开始了紧张的课外辅导班学习,有时候孩子的休息时间真的有限,你有没有觉得孩子很累、很幸苦?

其实家长也不轻松,有可能比工作、上班还累。为了使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家长也真是拼了。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除了你做为家长这样的辛苦付出的真的能教育出一个人格独立、三观纯正的孩子吗?你知道除了花大把的钱买教育,还有谁在替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我们今天聊聊这个话题。


谁在替你教育孩子

二十几年前,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一般是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传播的速度远没有现在这么快,现在的信息几秒钟之内就能一下传遍全世界。不知不觉中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成员获取信息和社会生存资源的重要途径,深深的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低头族”随处可见。

不得不承认社会已经步入超级信息化时代。先进的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无比的快捷,但同时又表现出了诸多弊端。由于各类媒介信息传播的公开性,一个比较现实和严峻的问题出现了,就是成人和儿童之间不再有秘密,很多儿童迷失在了如此强势的成人信息网络系统中。如果说手机的泛滥很大程度减少了家庭成员,朋友之间的交流,还造成未成年人阅读时间减少和大众“傻瓜化”的倾向。

往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新传媒、新媒体承载的知识和内容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一个现实的问题,谁在教育你的孩子?谁来解答这个问题呢?

我们谈谈手机为载体的新媒体对孩子成长的实际影响,个人总结了一下大致有5个方面,供大家思考:

1.向往超自然的魔幻力量,脱离现实社会

从以前的“哈利.波特”、《指环王》、《午夜惊魂》,到现在孩子们都爱看的日本超人“奥特曼”(还有几部叫什么,名字我叫不上来了,我发现我儿子在看),如果你陪着你的孩子一起看过的话,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的儿童剧往往都具有离奇惊悚、悬念跌宕、惊险刺激的离奇情节,你像这个日本的卡通有很多我认为都是在传播日本人的价值观,但是我们的孩子却喜欢看,而且很痴迷。恰恰是这些外国的影视反而使我们许许多多的儿童沉迷其中,脱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不是说我们国产的没有好剧,也有,但是不多,比如那个动画的“三国演义”我认为就不错,我儿子喜欢看)。


谁在替你教育孩子

2.影响孩子们价值观的形成

各类娱乐明星本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传递一种先进社会文化,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审美标准,可是你看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类影视明星、歌星袒胸露乳、奇装异服、眼神暧昧、神情举止怪异、搔首弄姿;唱歌的,歌词要有爱,最好是痛不欲生、欲罢不能的爱,歌声也可以不圆润优美,呼喊嚎叫、捶胸顿足。你每天打开手机、互联网、电视,想不看这些所谓的时尚都不行。毫无辨识能力的孩子们盲目地模仿演员们。有很多父母无奈地说:“电视里出现成年男女亲热的镜头时,我该不该把4岁孩子的眼睛蒙起来?”问题是,如果真要蒙的话,那只好让孩子成天戴着眼罩生活了,因为家里电视机、手机可以不看,走在大街上广告牌是没法不看的。不论静态广告还是动态广告,动辄就是俊男靓女,很多内容在宣传产品的基础上迎合大众的口味,以媚俗的形式出现,深刻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

3.广告误导儿童的消费,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互联网中的儿童广告毫无节制的刺激儿童购买欲,并能通过儿童来影响父母的购买行为。

有调查结果表明:孩子对家庭消费的平均影响力已超过25%;在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方面,孩子的平均影响力约达60%。他们太容易受广告的影响。

现在的手机、电视广告轻易地操纵着儿童的信念和喜好。在不良传媒的误导下,他们只想通过消费满足自己的愿望,提高自己在伙伴中的地位、威信,孩子也是喜欢炫耀的。大众传媒,尤其是广告,不仅刺激儿童消费,而且对他们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4.对暴力的崇拜,增加儿童暴力行为

很多影视文艺作品中常常拿黑社会、黑势力、流氓、打斗、施暴作为渲染的啄头,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影视、媒体的卖点;网络游戏中的枪杀、放火、流血等,更有很多诸如口语暴力、武器暴力、物品暴力的展示,这一切都会使儿童产生虚幻的暴力倾向,很容易给儿童造成错觉,以为现实世界就是这样。儿童本身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更容易模仿暴力节目中的情节、手段,很多孩子现在的举止都在往成人化上发展。

5.对性题材的滥用

出于吸引观众的需要,很多影视、游戏、短视频等无一例外地在其文本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性题材,从原先的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到后来的大胆挑逗,再到现在许多时段加长或篇幅加大的亲吻、抚摩、器官展示。如果说在“欲说还休”阶段还讲究些许唯美色彩的话,现在对人体器官的夸张突出,已经将人的视觉和感官还原为蒙昧状态,但即使是这样,文本的设计者似乎还担心不能吸引观众持久的关注,连卖牙膏、汽水、奶糖的广告统统都用上了性暗示。这种情况不仅在以普通大众为定位对象的大众传媒中存在,而且还在向似乎更为理性和高雅的学术杂志中蔓延,其学术表述方式也充满另类特征。

生活条件的改善提前了人们生理的成熟期,再加上大众传媒有意无意的“性刺激”,强化了青少年的性幻想,但没有合适条件承载的性刺激是令人担忧的。

说到底,大众传媒无法避免商品规律的影响。为争取大众流量、点击率、收视率而不可避免的媚俗倾向,使得大众传媒承载的信息难免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电子传媒的形象性、直观化使今天的儿童习惯于“看”而忽视了“想”,“眼球文化”带来的是思想的浅薄和思考力的下降。

手机瘾、电子游戏瘾、网络瘾毁掉了孩子的学业前程和身心健康,色情黄毒、暴力犯罪使花季少年迷失本性、堕入深渊。很多教育专家忧心地说,现代的儿童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新的一代,手机带来的大众传媒正成为危害孩子们成长的一大隐患,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同龄伙伴成长并列的第四大影响因素。

以上我说的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家长、社会的足够重视。

各位家长应该指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利用手机、互联网,识别虚假信息,排除有害信息,选择科学、有效的信息,对儿童接触手机、电视、游戏加以引导和控制。社会各级要形成创作精品的共识,社会、教育管理机构应发挥各方力量,加强对各类媒体的管控、指导,对街头各类不良广告进行清理。鼓励和倡导作家、导演为儿童多创作高质量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作品,大力发展儿童电视艺术,很多话题比较敏感,我不能再细致的说了。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就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谁在替你教育孩子

今日的青少年就是明日国家的栋梁;如果教育不善,很多的孩子可能会走上歧路。这对我们国家的未来有什么好处呢?

对我们孩子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老师和家长能够完成的。如果我们为人父母没有引导孩子塑造健康的价值观的意识,那你要知道是谁在替你教育你的孩子,如果不重视这类问题,现在社会上出现的那些打母亲、骂爸爸的现象今后会更多,我做这期节目只是想说明对孩子的教育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大众   教育孩子   暴力   家长   现实   少年   儿童   孩子   社会   广告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