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真正的自我时,我们便觉醒了。”


这是《家庭的觉醒》前言的第一句话。


《家庭的觉醒》的作者沙法丽.萨巴瑞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畅销书作家。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就告诉我们,需要觉醒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01

“觉醒意味着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自己或他人认为我们应该成为的人,觉醒的家庭意味着每个人都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因为孩子本来就是觉醒的,父母的任务是巩固孩子天生的觉醒意识。如果我们不觉醒,就会用错误的方式压制了孩子天生的觉醒意识。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要从真实的自我说起。


作者认为,我们内心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希望与孩子亲近的真实感受,另一种却在用无理的方式对待孩子,让孩子和我们疏远。


这种非理性的一面就是“自我”。


“自我”是一种习惯性的反应,是一种求生存的状态,是我们脑海里常常出现带有控制欲的、苛刻的、愤怒的声音,由情绪所掌控。

02

“自我”是从哪里来的呢?


它来自于我们小时候被灌输的“应该”和教条式的要求。


我们常常被父母或大人要求:


“你应该优秀”、“你应该孝敬父母”、“你应该好好学习”、“你应该勇敢”、”“你应该保持环境卫生”、“你应该宽容”“节俭是好的”“你要每天刷牙”“吃饭要快”、“要细嚼慢咽”“不能大声喊叫”“说脏话是坏孩子”......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我们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免于因为不遵守要求受到惩罚或者教养的冲击,就会错误的以为那才是真正的自己,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自我”。


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说“觉醒的家庭意味着每个人都表现出真实的自我”,那是因为我们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并不是我们内在真正的声音,而是受过去的影响,他人的声音在我们身上的复制。


有人可能疑惑:“这些‘应该’都是对的呀!”


不是这些“应该”不对,这些“应该”如果是人内在的需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我们的内在是自由的、松动的、有力量的,是被允许的。


但是当我们内在充满了“应该”的声音和教条的话,这些声音就变成了规条束缚了我们,甚至有些人将规条变成了绳子绑住了自己的手脚。


当我们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当我们很累不想打扫的时候,当我们不想付出的时候、当我们很难投入学习的时候、当我们害怕不敢面对的时候、当我们做不到那些要求的时候......


我们不允许自己与这些内在的声音不同,也无法接纳孩子与之不同,控制就变成了必然。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03

要想觉醒,首先要对“自我”有所觉察。


“自我”大多起源于恐惧。


当我们感受到“担心”、“失望”的时候,就是“自我”出现的时候。


“你这么拖拉(懒、粗心、不自律等等),以后学习不好怎么办?”


“房间这么脏也不知道收拾,以后怎么能规划好自己的生活?”


“我不给他买玩具,他会不会不开心了?会不会认为我不爱他了?”


“我说他,他不听怎么办?”


“玩沙太脏了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找不到路怎么办?”

......

这样的声音背后都是恐惧,有对这个世界的恐惧,有对自己的恐惧,这些恐惧都会变成对孩子的担心表现出来。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自我”也会以对孩子过分夸张的愿景表现出来。


他以后要上名校。


他要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他要会很多种才艺。


他学就要学最好。


孩子的成功为什么对我们很重要呢,重要到我们都来不及分辨他们本来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喜好和追求,就是因为我们担心孩子的未来。


自我总是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以指责、说理的形式存在。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你怎么又在玩游戏?”


“快走,快走,别打扰我,没看到妈妈在忙吗?”


“你看看你写得这是什么,狗爬似的。”


“你今天必须把作业写完再睡觉。”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我们无法掌握和其他人的关系,只能通过掌控孩子让“自我”获得满足,所以,“自我”是脆弱的。


04

要想觉醒,需要以孩子为镜,检视自我。


当孩子喜欢迟到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没有条理、喜欢拖延?


当孩子软弱胆小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害怕权威、习惯讨好?


当孩子说得多、做得少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光说不练?


当孩子邋遢懒惰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不喜欢打扫?


看到孩子焦虑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很焦虑?


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看看我们是不是也在大喊大叫?


书中作者借孩子的嘴说:“醒醒吧,看看你自己,是时候改变了。为自己而改变,好让我也可以摆脱你的负担获得自由。”


孩子的这些不被我们所认可的行为就是一面镜子,在提醒我们需要改变,提醒我们把“孩子要改变什么”变成“我可能需要改变什么”。


当我们的内在没有那么多恐惧,变得安全;没有那么多规条,变得自由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也会做自己,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样子。


要想觉醒,需要回到自己身上。


当我们拼命想改变孩子的时候,感觉到孩子的行为非常让我们愤怒和苦恼的时候,先回到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看看自己的内在是什么样的状态?是一个受伤的孩子,还是坚定的大人?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是恐惧羞耻,还是愉快平和?


自己的内在有什么样的声音?是“你必须”还是“你可以”?


自己的渴望什么?是渴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还是渴望被爱、被关心?


当我们把意识回到自己身上时,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有觉醒的力量和勇气。


所以,当父母被孩子的行为所困扰,内心想到的不是孩子为什么这样,而是我可以怎样时,就是觉醒的开始。


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是享受,而不是“应该”这样时,就是觉醒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父母   教条   恐惧   身上   声音   自我   真实   孩子   家庭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