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旧老宅搬入诗意新居 待泾村首批村民平移到集中居住房

国庆假期里,朱泾镇待泾村花开海上生态园里的格桑花迎来最佳观赏期,从各地赶来一堵“花容”的游客络绎不绝,而还未入园就有许多游客被沿途的新村景吸引了过去。由古船舫西路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美观的集中居住房,粉墙黛瓦,古朴雅致,引得途经的游客忍不住先行游览一翻。

从破旧老宅搬入诗意新居 待泾村首批村民平移到集中居住房

图说:李菊英老宅。朱泾镇供图

“今天又有来村里旅游的人经过我们家门口,特意跑进来看看,里里外外看了几圈哦,羡慕得嘞。”待泾村村民李菊芳告诉记者,自从这些集中居住房建成,常有游客“不请自来”,李菊芳倒不觉得不自在,乡里人生来好客,她只是不禁感叹,原先都是村里人羡慕城里人,现在她倒感觉,城里人羡慕村里人的更多了。

据了解,待泾村集中居住首批(平移)签约户数40户。一期工程项目规划用地18.65亩,按照户口性质、人口数量等分为大户型和小户型,一期用地中大户型15户,小户型25户,均为“双拼”房型。项目于去年4月动工,今年3月开始陆续交房。

从破旧老宅搬入诗意新居 待泾村首批村民平移到集中居住房

图说:李菊英新房。朱泾镇供图

是什么原因让李菊英愿意成为第一批报名者?李菊英说,早年,为了照顾孩子读书,她随着孩子搬到镇上。如今,孩子已经工作了,母亲也年纪渐长,她想改变“晨往晚归”探望母亲的方式,希望能时时陪伴母亲左右。据了解,陈菊英家的老宅建于1994年,当时因为不富裕,仅是简装,到现在破损需要修缮的地方越来越多了,想着自己重建也是建,正好政府出了这个好政策,搭个顺风车,省心省力还省钱。李菊英还说道,这是镇上和村里第一批集中居住项目,当时房子会造成什么样,村民们心里都没数,很多人是观望着的,现在看来,这次第一个吃螃蟹算吃对了,早报名早住新房子。

待泾村村干部顾晓薇介绍,整个平移项目从施工单位、设计图纸、监工验收,村民们都全程参与,可以说整个工程是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及村民意愿一步步完成的。如今,到了内装待住阶段,40户村民满怀期待。

李菊英家装修进度较快,内部软装基本已经完成。趁着这个国庆假期,李菊英来到新房子清洁、整理、装扮。让李菊英的母亲陈巧妹特别高兴的是,未来这幢房子里将迎来三代同堂。为了方便老人出行,李菊英特意在装修时在底楼隔出一间卧房让母亲居住,李菊英将住在二楼,而她的女儿也准备回来住三楼。从造房到装修,支出不过百万元,李菊英直呼划算。

从破旧老宅搬入诗意新居 待泾村首批村民平移到集中居住房

图说:集中居住区朱泾镇供图

李菊英的老宅在蒋泾5组,靠村域东片,该区域民宅分散,一埭仅有3户,离国道的步行距离将近25分钟,而且大路转小路,车子较难行进。再看现在的集中居住点区域,道路进行了拓宽修缮,内部还增加了小广场等配套设施,与一个小社区没什么两样。李菊英说,现在交通方便了,周边环境又好,就像住在公园里一样,孩子以后也想回来住,一家人在一起,老母亲已经天天盼着了。

为了喜迎国庆,虽还未入住,但集中居住点的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己挂起了红旗。从破旧老宅搬入诗意新居,李菊英一家的生活变化,是时代变迁下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李菊英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会更加富强,百姓的生活也将更加幸福美好。

通讯员 殷洁如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城里人   镇上   图说   新居   村里   诗意   村民   国庆   羡慕   母亲   游客   孩子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