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对了什么?3个共同点值得学习

邻居家的涛涛是个自律能力非常差的孩子,只要是在妈妈的视野范围内,他还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书,但是只要大人一走开,他就开始搞小动作,不写作业,一会摸摸这个,一会弄弄那个。

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对了什么?3个共同点值得学习

作为教育工作者,时常会看到班级中出现两种孩子,一种孩子属于自律型,上课认真听讲,会主动学习,而另一种孩子时常要在老师“管”的情况下才能安静的学一会。这样的孩子学习效率低,时时刻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孩子的自律性太差。

什么是自律?

自律是你可以克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身体,而为了更高的目标或者更大的利益,主动学习工作的能力。自律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自我督促,自觉学习,更是一种人格素养,是一个人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成功成才的必要条件。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脱颖而出,而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对了什么?3个共同点值得学习

自律是一种稀缺的品质

作为成年人,能够自律的生活其实是不容易的,更何况孩子呢?比如早睡早起是多么简单的事,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现在年轻人的常态往往是敷最贵的面膜,熬最凶的夜。为什么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早睡早起”会难倒绝大多数人呢?其实归根结底是是否有延迟满足感。

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对了什么?3个共同点值得学习

我们都知道有个棉花糖试验,一位心理学家把一群小孩分别带到一个没人的房间里,然后给每人发一颗棉花糖,告诉他们说,如果可以忍着不吃,等到十五分钟后,他就会再给他们一颗棉花糖。说完就离开了。结果,15分钟后,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已经把棉花糖吃掉,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坚持等到最后。多年之后追踪发现,当初能够忍着不吃棉花糖的小孩,长大后在事业上都很成功,生活也很幸福,而那些忍不住的小孩就比较糟糕。

自律的背后是与自己的懒惰做斗争,而懒惰、喜欢逃避做很难的事情都是天性,自律的人不会为了短期的快乐而放弃自己的目标。就像三分之一的孩子不会为了暂时的贪吃而放弃第二颗棉花糖。

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对了什么?3个共同点值得学习

自律品质的培养,要从好习惯开始

所谓自律无外乎就是2个能力的培养,一是控制时间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时间表”,要求孩子在什么时间去做?做多长时间。二是做好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路线图”,这件事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标准。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律品质呢?

一、冷静对待,细致分析

当孩子出现不自律的表现时,父母应该细致分析孩子不自律的原因。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不自律的表现往往有以下原因:

1. 专注力不够。周围环境嘈杂,孩子容易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学习分心。比如孩子在家里学习,爷爷奶奶在看电视,爸爸妈妈在玩手机,书桌上摆放各种零食、玩具,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自律就不可能了。

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对了什么?3个共同点值得学习

2. 时间观念较差。长期紧张的学校生活,到了放假到了熟悉放松的环境,没有了学习计划、锻炼计划,连基本的饮食都不能保证,日复一日,自律很难养成。

3、不够自信。很多孩子害怕做不好,害怕失败,为了避免失败,孩子选择放弃,不敢挑 战 困 难。比如孩子英语听不懂,就不愿意花时间在学习英语上,内心对学习英语有些畏惧。

4.逆反心理增长。父母过于强硬的态度和规矩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

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对了什么?3个共同点值得学习

二、对症引导

1、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遵守的命令。

孩子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他们不希望任人摆布。因此,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在平等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制订他自我认可的律令。比如,生活作息时间表、居家学习计划书等。同时,还要辅以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孩子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可以奖励孩子想要的物品、想看的电视节目等。反之,就要受到相应惩罚,如一天甚至几天不能玩手机、不能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

2、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往往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如果要孩子自律,家长首先要自律,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不仅仅是言传,更要身授。要求孩子不玩手机,家长也不应该玩手机,要求孩子多读书,家长也要长看书看报。

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对了什么?3个共同点值得学习

3、用“惩罚”帮助孩子树立时间管理意识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离不开对时间的管理,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家长yao逐步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当孩子特别想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时,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玩,时间一到,必须自觉停止。如果不能马上停止,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通过减少玩的次数或减少下次玩的时间,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付出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孩子   逆反心理   共同点   棉花   对了   高度   小孩   家长   父母   品质   自我   能力   时间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