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这篇文章给你科学解释

近年来,很多年轻的家长都倾向选择在孩子哭的时候,不去抱,让孩子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去安抚。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减少对家长的依赖,以后走向社会能够独立处理事务,成功的几率更高。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这篇文章给你科学解释

但是,孩子哭了不去抱真的好么?

美国学者罗兰米勒在其著作《亲密关系》中,提出了几种依恋类型。分别是安全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罗兰米勒认为,那些只要饥饿、尿床和受到惊吓时能马上得到悉心照顾和呵护的婴儿,能够舒心地依赖他人,觉得他人可以信任,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安全和友善。长大以后,也能够快乐地与人交往。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这篇文章给你科学解释

如果那些在需要大人照顾和呵护的时候,大人们心不在焉、焦急烦躁或者有时候根本就不出现,那么这些小孩儿就会产生焦虑而复杂的情绪。这些孩子不能确定大人是否能够及时地来照顾自己,长大以后与他人的关系就会变得过分依赖,对他人的关注过分贪求。

如果那些在需要大人照顾和呵护的时候,大人们完全拒绝或者带着敌对的态度勉强去做,孩子在长大后,会认为他人是靠不住的,在于他人的关系上会畏缩不前。会经常怀疑和迁怒他人,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罗兰米勒研究表明,在遇到危险或者陌生环境时,安全型的儿童会跑向妈妈,很快能够安静下来,然后开始勇敢地探索新的环境。焦虑-矛盾型的儿童会紧紧抱住妈妈,大哭大闹,完全不顾及父母的安危。而回避型儿童往往躲开家长,和父母保持距离,即使很害怕也不愿意和父母待在一起。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这篇文章给你科学解释

所以,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去抱,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而向上的亲密关系之后,再逐步培养其独立发展的能力,是明智家长们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米勒   舒心   友善   畏缩不前   孩子   焦虑   大人   家长   父母   儿童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