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有时候我们需要“什么也不做”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女儿写完作业已经很晚了,收拾书包时才想起来,美术社团的作业明天要交了,但最后一张素描练习还没画完。


她叹口气,重新坐到书桌前,开始画画。我拍拍她的背说:“辛苦啦,妈妈陪着你吧。”于是拿了本书,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看。


过了一会儿,又听见叹息声,我探头过去,女儿趴在桌上,显然是累了。我劝:“要是累了那就这样吧。画到什么程度,就交什么,老师应该也能理解。”她摇头不说话,继续画。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有时候我们需要“什么也不做”


后面进展似乎比较顺利,没多久,就差不多完成了。她直起腰来,满意地看看自己的作品,伸手拿过橡皮,打算把之前打草稿的参照线擦掉。


没想到,那块橡皮可能是很久没用了,很硬,不但没擦掉铅笔线,反而擦出了一块黑色的污渍。


女儿有点慌,使点劲继续擦,污渍却更重了。她一下就急了,把橡皮重重地扔在桌上,用力跺脚。


我能理解她的沮丧:好不容易画完了,一不小心,却又出了错。她向来有小小的完美主义,不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我像以往安慰她时一样,想搂搂她的肩,她用力扭动身体,不让我碰她。我试图劝一句:“就一小块儿,其实,不妨碍的……”(事实上,在我看来,真的只是一点点脏,完全不影响画面。)她忿忿地说:“哼!”一边用力在自己的画具里翻找,同时烦躁地把觉得碍事的各种笔往四下扒拉。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有时候我们需要“什么也不做”

我想帮她想想办法:这块橡皮不行,换一块别的,你有好多橡皮呢。

我也想接着安慰她:真的没关系,你画得挺好的了。

我同时也有点焦虑:时间越来越晚,明天还要早起。晚上睡不够,早上又起不来,又得不开心……

我甚至也想大喊一声:干嘛呢!多大点事啊,至于吗!!


不过,我深呼吸了很多次,这些话,我一句也没说。


我默默坐在她身旁,关切地看着她。

她翻找了一会儿,试了不同的橡皮,效果也不太好。沮丧地坐在椅子上,眼里闪着泪光。我又抬手,试探地放在她肩膀上,她这次没有抗拒。我搂着她。


我说服自己不去留意时钟的滴答声,就这样陪她,静静地坐着。


过了一会儿,她伸手擦了擦眼角。然后拿起橡皮,很轻很轻地擦了几下,再找到一只高光笔,在污渍上轻轻涂了一层白色颜料。污渍还在,但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了。


“画完了!”她说,声音变得轻松了。

“哦耶!”我说,抬手和她击了个掌。这是我们庆祝各种大小事情时常做的动作。


她飞速收拾好书包,开心地跑去洗澡。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有时候我们需要“什么也不做”


看着她轻快的背影,我长出一口气,心里的感受是:“幸亏我刚才什么也没说。”


记录这件事,是因为收到一位妈妈的提问——


事情是这样的——


儿子每周末有足球训练。那天去球场接他回家。到得早了,在一旁等,刚好看到这样一幕:教练让孩子们分成两队踢比赛,结果没有一个队愿意我儿子加入。还有个孩子冲他大喊:“小屁孩儿,你跑那么慢,球都追不上!”儿子只好孤零零地坐在场边板凳上。


训练结束,我们一起回家,他明显变得非常沮丧,干什么事都慢吞吞,无精打采的。我又心疼又着急。想做点什么安慰他,但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妈妈问:这种时候,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呢?


我问这位妈妈:“你之后做了什么呢?”


她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觉得那些孩子太欺负人了,也觉得儿子有点怂,怎么不反驳呢?,或者,去找教练告状呀!但看孩子垂头丧气的,也不忍心再说他。他不说话,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俩人就沉默着。看他情绪不好,本来那天还有两段英语阅读练习的,我也没再让他做。晚饭,我给他煎了块牛排。”


“你做的很好啊!”我说。啊?妈妈很惊讶,“我做什么了?”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有时候我们需要“什么也不做”

在我看来,这位妈妈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陪伴。这也是当孩子处于负情绪中时,最希望身边的亲人为他们做的事。


当孩子不开心或者发脾气,一旁的父母总想做点什么来帮助他们,或者说点什么来劝慰他们,这种想法非常自然。


以往讨论情绪问题,我们反复提到“事情与心情要分开”——


要回应心情,而不要着急讨论事情。

因为——

1. 解决事情,不一定就能安慰心情。

2. 不是所有事情都有解决方案。

3.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做到:即使事情不顺心,也有办法调整好心情。


前面的两个例子中的“事情”,刚好都属于不太容易解决的。在我女儿画画的例子里,“事情”是“画被弄脏了”。“脏了”是事实,无论想什么办法不可能彻底解决。


可能也有人觉得,“事情”应该是“这么一点儿脏要不要紧?”但“要不要紧”就像“一幅画画得好不好”一样,是没有客观标准的。在孩子已经处于负情绪中时,与她争论一个没有客观标准的问题,只会把我们的关系卷入对抗,让她更加生气。


在男孩足球训练的例子里,“事情”是“被同伴排挤和嘲笑”,而妈妈既不方便干预训练,也不合适直接指责别的孩子。(其实,我们从各自的经验也能预料到,类似事件中,直接干预无益于事情的解决。)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有时候我们需要“什么也不做”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

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真诚的理解,带着关切与关心陪伴他。


最后一个关键点是:如何表达关心和理解呢?

首先,是在一起。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陪在孩子身边。

然后,拍拍背,搂搂肩。

或者,陪着散散步,一起吃点好吃的。

接受孩子撒个娇,耍耍赖,在日常生活的某些环节中降低一点要求……

这些,都比语言更能清晰地向孩子传递关心与爱。


而当孩子平静了,放松了,他才能冷静下来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勇气去面对更多麻烦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不管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理解我,都会陪着我。


这个重要的道理,是孩子成长路上爱和勇气的蓄水池。

游戏力经典套装(全2册) 58 购买



欢迎关注@游戏力亲子

为家长提供游戏化的育儿指导

+

为孩子提供游戏化的心理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情绪   孩子   污渍   作业   橡皮   会儿   负面   女儿   事情   妈妈   心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