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到底该不该死,李克用要处死李存孝时为何无人劝阻?

大顺元年(890年)三月,李克用家族中仅次于李克用的猛人李克修病逝。唐昭宗李晔听信谗言,毫不念及李克用的光复之功,趁机下诏削夺李克用官爵、属籍。任命宰相张濬为河东行营都招讨制置宜慰使,京兆尹孙揆作为他的副手。同时委任镇国节度使韩建为都虞候兼供军粮料使负责粮草辎重,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为南面招讨使,成德节度使王镕为东面招讨使,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为北面招讨使,赫连铎为北面招讨副使,兵分三路,各路军队都将直奔他们的对手,消灭一切敢于拦阻的顽抗分子,待时机一到,便三路合击,最终直捣晋阳。

李存孝到底该不该死,李克用要处死李存孝时为何无人劝阻?

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完美的军事计划,但最终实施起来嘛......

虽然形势一开始的确对李克用很不利,但凭借着李存孝、李罕之、李嗣源三位猛人的勇猛冲锋,联军很快溃败。

在这次反击战中被后人称为“唐末第一猛将”的李存孝,更是所向披靡,战功赫赫,但也就是这场战争,让李存孝的内心世界开始塌陷。

李存孝为李克用收复了潞州,击溃了汴军,可谓大功一件。可是论功行赏时,李克用却把昭义留后的位子给了康君立,李存孝得到的,不过是一个汾州刺史的职务。李存孝怎么想也想不通,为啥自己忙活了半天,好处却都让不知道在做什么的康君立拿了去。李存孝一怒之下绝食数日以示抗议,可他最终悲哀地发现,一切都是无用功。

之前李存孝一直以为他的世界(李克用)抛奔了自己,结果发现其实他的世界根本没空搭理自己。事后的发展表明,李存孝的愤怒是时间所无法平息的。这种怨怒的情绪就如同一颗毒芽,在李存孝的心中不断生长,并最终让他背叛了自己的义父。

李存孝背叛的直接原因,是李存信。

李存孝和李存信关系一向不太融洽,虽然他们都是李克用的养子,但说实在的基本没一起成长生活过,手足感情什么的基本谈不上。李存孝只知道这个回鹘的小子明明资质勇武都比不上自己,但还要跟自己争高下,十分之可恶。而李存信则认为自己从小就精通骑射,更掌握了四种语言,通晓六蕃文字,远比那个只会喊打喊杀的莽汉子安敬思(李存孝的本名)强。

于是李存孝立志立下大功,让李存信输得心服口服。李存信则选择留在李克用的身边,通过搞定李克用,最终搞死李存孝。

实践证明,李存信最终成功了。在他持续不断的刻意中伤之下,李克用渐渐对李存孝的忠诚度产生了怀疑。

李存孝到底该不该死,李克用要处死李存孝时为何无人劝阻?

金戈铁马十余年,竟然比不上李存信的一张嘴,李存孝的不满终于爆发了,他不想看到李存信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的样子,更愤恨于李克用的偏听偏信。但是对此,李存孝无力改变。

在软刀子下、即便是李存孝这样的猛人,也不过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弱者。

以李存孝的性格、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为求自保,李存孝暗中与承德节度使王镕、宣武节度使朱温取得了联系,并上表朝廷,希望以自己控制下的邢、洺、磁三州之地的归附,换取节使度的旌节以及朝廷会齐诸道兵讨伐李克用的诏命。

刚刚被李克用打趴下的唐昭宗很快给出了回复,大致意思是:归附朝廷,欢迎;授予旌节,可以;讨伐晋阳,不行。

见朝廷不敢采取行动,李存孝也只好选择隐忍。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举动早就被义父李克用了解到了。

李克用的情报部门不是吃干饭的,特别是自李存信屡次反映李存孝怀有二心,一直不全力进攻成德时,他们便开始密切关注李存孝。此后李存孝的“附梁通赵自归于唐”,自然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于是在认真读完他们递交的报告后,李克用当即做出决定:出兵邢州,清理门户。

景福二年(893年)二月,李克用亲自带兵包围邢州,将李存孝堵在了城内。李存孝的反应很快,在义父的军队合围前就派出了使者向成德求援。

王镕接到李存孝的救援后,当即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天分,他并没有马上派兵去救邢州,而是派出牙将王藏海代表自己前去拜会李克用,从中调解。

听说王镕派人来调解他和李存孝的关系,李克用顿时火冒三丈,王镕写给他的信都没看,就让人把王藏海拖出去砍了,然后亲自带兵去打王鎔。

老子的家事哪里轮到上你插嘴,要不是你们这些外人挑拨,我儿子怎么会跟我反目。

李克用先在平山击败了成德军,而后迅速进攻天长镇。

李存孝到底该不该死,李克用要处死李存孝时为何无人劝阻?

成德军野战干不过沙陀骑兵,守城还是没问题的,李克用在小小的天长镇打了十天,硬是没有取得丝毫突破。

本来李克用该一筹莫展的,但是王镕很快给他带来了一个机会。

说起来王镕到底还是太过年轻,沉不住气,听说天长镇被围攻了十日,唯恐有失,当即调兵遣将组织了三万人马前去增援。

这下李克用立马精神了。在叱日岭下,李克用统领他的沙陀騎兵大破王援军,斩首万余级,又一次打得成德军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得胜之后,李克用趁势进军井陉。就在李克用准备挥军镇州的时候,密探告诉他,李存孝带兵前来援救王镕,此时已经进入镇州,同王镕商议应对之策了。

臭小子,还真是彻底反了你了。

李克用的愤怒值再度突破了历史最高点,此时此刻,他真的对他的十三太保起了杀心。

李存孝确实来了镇州,在和王镕碰头交流后,两人一致认为,要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必须要靠朱温。因此最终由王镕写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到朱温处,请求朱温尽快派兵前来救援。

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的朱温正和时溥打得火热,根本没空去管其他的事情,也只是抽空写了封短信,派人送到李克用军中,此信内容如下:

“我在邺下驻有十万精兵,只因我的管控他们才未推进到河东。”

个人以为,朱温的这句话与曹操那句著名的“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杀气逼人。

可惜的是,李克用不是初登大位的孙权,拥有沙陀骑兵这一大杀器的李克用可比孙权硬气得多。

出于礼貌,李克用很快派人回了信,他是这样回复的:

“倘若你在邺下确实驻有雄兵,那么我恭候大军的到来;如果真的想要一决雄雄,请到常山脚下决战!”

朱温没有再回复,他最近很忙,灭掉时溥才是他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而就算朱温有新的回信,估计李克用也没工夫看了,因为他也忙了起来、他需要对付刚刚到来的对手一卢龙的李匡威

李匡威来得依旧很及时,而且表现得很给力,到来的当天就在元氏击败了河东军。

李克用得知李匡威到了,就先撤到了邢州。

压力之下聚集在一起的对手是不好办的,但只要减缓进攻的节奏,麻痹对方紧绷的神经,待得对方松懈下来,就好办了。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不过发生变故的不是李存孝、李匡威、王镕三者之间,而是李匡威自己的家里。

原来李匡威在出征前的家庭聚会上,干出了一件颇为让人不齿的事情,他趁着酒醉欺负了弟弟李匡筹的老婆。

老婆遇到了这样的事,而施暴者还是自己的哥哥,李匡筹自然十分愤怒,但由于李匡威到底是卢龙节度使,执掌生杀大权,李匡筹只得把牙齿咬出血,强忍下来,等待复仇的机会。

机会就在李匡威出征后。

趁李匡威不在,李匡筹秘密谋划并成功发动了兵变,占据了卢龙军府自称留后。

消息传来,李国威魔下的士兵们便很快一哄而散,只留下李匡威和他的少数亲信。

李存孝到底该不该死,李克用要处死李存孝时为何无人劝阻?


幽州是回不去了,李匡威没有办法,只好暂时滞留在镇州。不过,他也并不绝望,因为按照惯例,像他这种突然无家可归的节度使可以向朝廷申请,入朝去做个闲官,虽说实权就此不在,但人身安全和品质生活一般都会有保障。

于是李匡威派遣判官李抱贞送奏表到长安,申请入觐京师。谁知,朝廷不久之后居然给了他一个完全没想到的答复:不行。

不行,是真的不行。因为李匡威“金头王”的威名早就流传在外,他要入京的消息一传开,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毕竟是屡经大乱的城市,居民们的神经比较衰弱,唯恐李匡威是来谋夺李晔皇位的,一时间谣言四起,各处都在传“金头王来图社稷"”,胆子小一点的老百姓直接就举家搬进了山谷里。

这人还没露面,长安城里就鸡飞狗跳,乱成一团,要是真来了,皇帝陛下的日子估计还真不好过。所以拒绝,是最佳的选择。

李抱贞失望地回到了镇州,然后他惊奇地发现、问题居然解决了。

原来王镕听说了李匡威的遭遇,认为都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所致,于是便把李匡威接到镇州安置。

王对待李国威可以说是相当够意思,他为李匡成在镇州修建了大宅院,并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李匡威,军中的机要事务在李匡威面前也完全不回避,基本上就是把李匡威当作自己人来看待。

李匡威表现得也很让王镕有找到家人的感觉,他帮助王镕修缮城池兵甲,指导王镕方略政务,几乎也是把王镕当自己的儿子悉心培养。

当李国威目睹了成德的美好山川,切身体验了权力回归的舒爽快意时,沉睡着的野心便再次悸动起来,这个正值壮年的汉子已然无法甘于做配角了,每当他看见身边那个稚气未脱却执掌一方大镇的少年,想起曾经的峥岁月,一种想法就会油然而生:

彼可取而代之!

当这种想法反映到行为上时,他开始暗中施予小恩小惠,四处收买人心。

这一套方法如果用在别的藩镇,无疑很管用,李匡威的鸠占巢计划说不定能成功,但是很不幸,这里是成德,是全军上下无一例外忠于王氏,始终团结在王镕身边,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成德军。因此李匡威越努力,成德军上下对他便越是厌恶,只不过李匡威本人并不知情。他反例是自以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行动了。

李匡威采取行动的那一天,是李匡威亲人的忌日,王镕理所应当地过府参与祭拜。于是李匡威趁机设下伏兵,将王镕劫持到牙城。

镇州兵闻讯集体愤怒了。不需要动员,不需要指挥,怒火被彻底引燃的成德军自发出动,猛攻牙城。

李匡威估计也是头一次面对如此不要命的猛攻,居然一时失神,让王镕被他的仆人救走了。牙城外的成德军见王镕安全归来,便再无忌惮,将这段时间以来积累的怒火完全发泄了出来。在成德军的奋力进攻下,李匡威到底没能顶住,被杀,其亲信党羽也跟着一起被全部干掉,一个没留。

李存孝到底该不该死,李克用要处死李存孝时为何无人劝阻?


李匡筹在李匡威死后,打着为哥哥报仇的名义进攻成德军。虽然这一举动最终给成德军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不过却等同于向天下的所有人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河朔三镇的联盟彻底闹掰了。

成德与卢龙反目,想要挡住李克用的话,只有靠联合李存孝了。

景福二年(893年)七月,王镕派兵救援邢州。这一次的救援,王镕指示得很请清楚,要小心谨慎,注意防范一切可疑敌情,尽力尽早与李存孝会合。

不过李克用这种对手可不是注意就可以应付的。成德军刚刚进入平山一带,就遭遇了闻讯赶来的李克用。一场激战后,成德军大败,李克用乘胜追击,一通猛赶,竟然一路进击到镇州城外。

王镕害怕了。此时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外援,而年纪轻轻的他自忖也没有能力力敌李克用,让沙陀人退兵。于是他只有一个选择,背叛李存孝。

七月六日,成德军方面遣使赴李克用大营,提出了两点退兵条件:

条件之一,成德方面提供兵粮二十万、帛五十万军,与河东重修旧好;

条件之二,成德军愿出兵助攻邢州,直到城破,李存孝覆没为止。

李克用同意了。事实上,李克用暂时没有一举吞掉整个成德的能力,他担心的只是李存孝放弃了邢州后,投入王镕的麾下,如果真是那样,李克用控制成德的日期至少要推迟十年。

现在好了,他可以全心全意地清理门户了。

从镇州撤军后,李克用暂时驻军在栾城,王铬的三万援军依据他的安排驻军于邢州东南方向的任县,而身为李存孝死敌的李存信自然也不会缺席,他统领所部驻扎在邢州龙冈县的琉璃陂。

这个时候,邢州城内的李存孝同样知道了自己失去了一切外援的处境。但是他比王镕冷静得多,镇定得多。

出入疆场,一骑当千,李存孝从来都不畏惧死亡,他害怕的只是枉背污名而死,受到不明真相的人的唾弃和鄙视。

骄傲的李存孝完全无法忍受这些,他宁可放弃一切,也不愿声名受损,有失尊严。

因此当他得知陷害自己到如此境地的李存信也到了时,李存孝做出了一个决定:劫营,杀李存信!

九月某夜,月黑风高。李存孝偷偷领兵出城,向琉璃陂快速挺进。他们趁着黑夜悄悄拨开栅栏鹿角,潜入李存信的军营里。紧接着、随着一声呼哨响起、李存孝的士兵们以猛虎出笼之势杀向他们曾经的友军、今晚的死敌。

刀砍到身上时,李存信的士兵们オ反应过来。他们面对这些不速之客,说实话,完全没有任何防备,加上对方又是一副拼死一战不留余地的样子,李存信的大营短时问内使一片大乱、李存信和他的将领们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就这样,李存孝一战停俘虏李存信麾下的奉诚军使孙考老,只不过由于当时场面过于混乱,李存信又很精,最终还是让始作俑者给溜了。

收到李存信大营被一夜攻破的消息,李克用沉默了。过了很久,他才突然站起身来,做出了他最后的选择:

“就待本王亲自去会会那个逆子吧!”


李存孝到底该不该死,李克用要处死李存孝时为何无人劝阻?

李克用很聪明,他深知自己的这个养子十分勇猛,正面死磕的话,无疑会伤亡惨重,所以他并没指挥士兵攻城,而是让人围着邢州城深挖壕堑,构筑壕堑,意图把李存孝和他的骑兵困死在城里。

李克用没有想到的是,李存孝跟随自己多年,一眼便看穿了自己的用意,而且他比想象中的更为勇猛,仅凭小股骑兵的不断突击,就打得各处的施工队天天前功尽弃,身心俱疲。

眼见堑垒不能行,李存孝就不能收拾,李克用十分上火。就在这时,一个叫作袁奉韬的人出场了。

此人原是孟方立的部将,后来成了李存孝的手下败将,被活捉,但他的运气不错,没有被杀,反倒是在四年内慢慢做到了河东牙将。他与李存孝的关系平常应该还不错,至少说得上话,因此此时他派人秘密入城找到了李存孝,传了这么句话:

“大王等到壕堑挖成就回太原去了,如果堑全未成,恐怕要在此久等。尚书您所畏惧的人只有大王ー人,想必河东诸将没有一个能是您的对手。倘若大王西归,即便是黄河天堑,您也不在话下,这窄窄的沟壑,怎能阻挡得住尚书的锋锐呢?”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就是为了告诉你,你真好骗!

李存孝被袁奉韬一席话忽悠得高兴了,坐视城外的施工队抢修完工,等到十日后人家干完了,李存孝基本上也完了。要知道,李存孝虽然善射,但也射不透坚垒,虽然一手执槊,一手舞铁,就能出入敌阵,无人胆敢近身,但在又深又宽的壕堑的阻隔下,他已经连敌阵都到不了。这下就算李存孝身披重铠,有两匹宝马随身换乘,英雄无敌,也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李存孝完了。眼看城中粮尽,他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乾宁元年(894年)三月,数月不见动静的李存孝突然登上邢州城头,表示他有话要讲。

李克用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他当即纵马亲临城下。

远远望见那熟悉的身影,李存孝百感交集,当时眼泪就开始往下掉。不过,他没有大哭,因为他发现坐在马上的李克用正冷冷地看向自己,那是李存孝所熟悉的,义父看强敌时的眼神。

于是李存孝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公共场合的发言。

“孩儿蒙父王大恩,位至将帅,若不是有人进谗言离间,怎么会舍弃父子深情,依附仇人!孩儿虽然心胸气量有限,但走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李存信构陷所致。如今唯愿生见父王一面,即便见后则死,也心甘情愿。”

素来不善言辞的李存孝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着实让李克用心中一酸。于是他派出自己的刘夫人入城抚慰李存孝,劝其卸甲出城。

不久,刘夫人就带着李存孝出来了。

李存孝到底该不该死,李克用要处死李存孝时为何无人劝阻?

见到李克用的第一眼,李存孝当即下跪叩头,诚恳请罪:“孩儿立有小功,本无大过,但被人中伤,申明无路,所以至此,这都是李存信从中作梗造成的啊!”

李存孝本以为他的主动告饶会继续换来李克用的怜悯,谁知,等来的却是一声怒喝。

“你给王镕写信,大肆毁谤于我,这也是李存信逼你干的吗?”

当李克用的这话传到李存孝耳朵里的时候,这位唐末第一猛将的意志彻底崩溃了,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这样被李克用挥手召来的士兵绑成了粽子,装到车子上,送回了太原。

当月月底,李存孝的结局被最终确定:车裂于市。

李存孝,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为李克用养子,后世人称“十三太保”。其人骁勇冠绝,常将騎为先锋,未尝挫败,“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李存孝虽勇猛无俦,却不知和光同尘,不晓人情世故,终于为妒火所伤,含冤殒命。

李存孝死,自是李克用兵势渐弱,而朱全忠独盛矣。

李存信终究获得了胜利,但不是最后的胜利。李克用平常的事情是很多,但他还是了解情况的。如果他连自己最得力的大将为什么要背叛自己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的话,称雄北方的就不会姓李了。

而且按照司马光的说法,临刑期间,李克用本来指望着众将出面为李存孝求情请命,然后顺水推舟把人从刑场上救下来。毕竟临上刑场再拉下来的搞法,同样很有教育意义,足以好好教训一下李存孝,让这个养子痛改前非。但是李克用一直等到监刑官回来交差,也没有等到一个将领出列为李存孝发声。

妒忌啊,都是妒忌,为了自己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宁愿让有能耐的死得不明不白,这是什么素质!这种当面肝胆相照,背后插你一刀的同事关系,又是多么令人不寒而栗!

在为李存孝伤心,休息了十余天后,李克用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一让那些构陷李存孝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第一个倒霉蛋不是李存信,是康君立。

这位康兄平日里同李存信关系很好,因此经常帮着李存信在李克用的面前说李存孝的坏话,不过他之所以倒霉还不是因为这事,.而是纯粹由于嘴欠。

这一年的九月份,李克用曾组织了一次将领们的聚会,在酒会上李克用喝得可能不少,于是又开启了酒后多言的模式,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李存孝,然后就开始哭。

按照职场原则,领导既然都哭了,你就跟着做垂泪状,不然在那里沉默也是可以的。偏不,康君立上来一句话(不好意思,具体说了啥,史书中没有明确写,我没查到)就把李克用给惹急眼了。

酒后的李克用是没有啥不敢说,不敢做的,抽出佩剑就是一招劈砍,将康君立砍倒在地,然后叫人把他扔进马步司的大牢里。

次日,酒醒。大家本来以为康君立就要被释放出来的时候,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消息传了出来:李克用下令将康君立鸩杀于牢中了。

众所周知,想当年正是康君立带着一伙人助李克用起事,因此可以说,康君立是李克用大业的第一功臣。此后,他又跟随李克用转战各地,立下汗马功劳,官至昭义节度使,算是股肱老臣了。但就是这么一个功臣宿将因为说了李存孝一句不中听的话,便被李克用毫不犹豫地毒杀了。由此可见,李存孝在李克用心中的地位确实不一般。

李存孝到底该不该死,李克用要处死李存孝时为何无人劝阻?

无论如何,世间再无李存孝,当十几年后,那个号为王铁枪的王彦章完全崛起之时,李克用麾下已再无一人可以抵挡住这员名将的锋芒。

在李克用失去一员大将的时候,他的对手朱温已经获得了新的决定性胜利,再一次脱胎换骨了。后世的许多人都认为正是这一关键的阶段性胜利,最终决定了大唐的命运将牢牢控制在这个叫作朱温的男人手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壕堑   河东   天长   义父   节度使   养子   德军   勇猛   朝廷   对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