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志愿军为何越打优势越不在?


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950年10月入朝参战后,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的较量。经过第一、第二两次战役的较量,忐愿军就将已进至鸭绿江边的“联合国军”,全部打退到三八线及以南地区,从而根本扭转了朝鲜战局。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从第三次战役开始,敌对双方均形成了连贯的战线,并且在北起三八线附近南至三七线以北地区,出现了反复拉锯的形势。

第三次战役时,志愿军以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配合下,用8天时间,把“联合国军”从三八线打退到接近三七线的地区。

此时,“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物资运输补给困难,没有后续部队投入作战,遂在志愿军和人民军刚刚转入休整时,依靠其优势的现代化武器装备,集中所有地面部队,在海、空军支援配合下,发起了全线反扑。志愿军和人民军被迫停止休整,转入防御作战——进行第四次战役。志愿军在兵力未得任何补充、物资补给状况未得任何改善的情况下,采取坚守防御与战役反击相结合,以及实行全线运动防御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法,与人民军一起经过87天的顽强作战,将“联合国军”阻止于三八线南北地区,完成了掩护第二番作战部队向三八线地区开进集结的任务。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以第二番作战部队为主,共11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的配合下,先后在西线和东线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攻势作战,又将战线从三八线附近地区平均向南推进60~70公里,将“联合国军”打退到汉城至下珍富里一线。当志愿军结束第五次战役,主力转移准备到三八线以北地区休整时,“联合国军”再次发动了全线反扑,志愿军和人民军又展开主力进行阻击,至1951年6月上旬,将“联合国军”阻止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战线稳定下来。

这期间,战争双方为取得战场上的有利形势,均不断投入军事力量。到1951年6月,与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时相比,双方战场上的军事力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联合国军”方面总兵力由42万人增加到69万人,其中地面部队计有美军7个师和1个空降团、南朝鲜军10个师和1个海军陆战团、英军2个旅、加拿大和土耳其各1个旅以及其他国家的部队共55.4万余人。其中美军25.3万余人,另有1.2万余南朝鲜人在美军部队中服役,南朝鲜军26万余人,英法等其他“联合国军"2.8万余人。坦克由880余辆增加到1130余辆,轻迫击炮以上火炮由2820余门增加到3720余门,另有装甲车490余辆,3.5英寸口径火箭筒7080余具。

空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由20个大队另数个中队增加到23个大队另8个中队,各种飞机由1200余架增加到1700余架。其中属第5航空队指挥的(包括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战斗轰炸机、战斗截击机、轻轰炸机、战术侦察机、空中指挥机和空中救护机等各型飞机1030余架,远东轰炸机指挥部指挥的战略轰炸机和战略侦察机115架,第315空运师指挥的运输机220余架,海军舰载机240余架,此外还有炮兵校正机120架。

海军可用于朝鲜海域的舰艇270余艘,包括第77和第95两个特种混合舰队以及第90两栖登陆舰队,部署在朝鲜东西海域和日本沿岸。仅第77和第95两个特混舰队,即编有5艘航空母舰等各种舰只108艘。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总兵力由41万余人增加到11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由30万余人增加到77万余人,人民军由11万余人增加到34万余人,计有志愿军14个军、10个炮兵师(含高炮师)、2个坦克团及其他勤务保障部队,人民军7个军团。

志愿军各军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2个坦克团共80辆坦克,刚刚入朝尚未来得及参战,共有轻迫击炮以上火炮(连同火箭筒)8500余门(具);人民军也没有装甲车编制,有1个坦克师约100辆坦克,轻迫击炮以上火炮约2500余门(具)。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苏联空军有2个歼击机航空兵师共120架飞机,从1951年第二季度开始,掩护清川江以北地区铁路运输,另人民军有1个航空兵师约40架飞机参加作战,志愿军只有1个歼击机航空兵师在苏联空军的带领下完成了实战练习,尚未正式参战。

志愿军和人民军没有海军参战。

战争双方投入到战场上的军事力量对比,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兵力上以1.6:1占有优势,但在武器装备上则处于悬殊的劣势。“联合国军”占有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仍掌握着整个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但兵力不足,兵员补充困难。双方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特别是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6月上旬,在三八线附近至三七线以北地区,进行5个多月、3次战役的反复拉锯的较最,表明双方在战场上的军事力量已趋于均势,旗鼓相当。

“联合国军”方面虽然占有武器装备方面的绝对优势,但美国人自己也承认其“最大的弱点在地面”。其步兵战斗力弱,并且部队士气低落,士兵厌战情绪严重,所谓“铁多气少”。1951年春季的较量表明,“联合国军”仅仅依靠战场上的军事力量,不但根本不可能再打到鸭绿江边,而且在被打回到三八线以南后,每向三八线推进一步都十分困难,并且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

在第四次战役中(其中从1951年2月17日至4月21日的60多天,志愿军和人民军实行的还是运动防御作战),“联合国军”依靠其优势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火力,实行陆、海、空军联合、全方位的立体作战,用了87天时间,付出7.8万余人的伤亡代价,才将战线从三七线附近推回到三八线附近,平均每天伤亡900余人,才向北推进1公里左右。

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后撤准备休整,“联合国军”全线反扑,用20天时间,付出3.6万余人的伤亡代价,才将战线从汉城至下珍富里一线推回到三八线附近,平均每天伤亡1800余人,才推进2~3公里。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在讲到这时的朝鲜战场形势时曾说:虽然美国第8集团军向中国发动了反攻,但“把敌人逐出‘堪萨斯一怀俄明'线并不容易”,志愿军“仍有很强的战斗力。这一点在6月中旬联合国军试图夺取‘铁三角'地区所受到的激烈抵抗中得到了证明”。

此外,成千上万的中国部队正从东北地区开过来,在那里集结着比可用于战斗的联合国军多得多的预备队;北朝鲜地形崎岖,公路和铁路已被联合国军的炸弹、炮弹摧毁破坏了,不便于高度机械化的美国第8集团军行动;第8集团军越向北推进,离釜山和仁川补给基地越远,补给就越困难。

相反,中国军队的补给会越来越容易。志愿军方面占有兵力优势,步兵作战勇敢,战斗意志顽强,依靠劣势的武器装备在少量炮兵支援下作战,取得了连续五次战役的胜利,迅速打出了战争的有利局面。

但由于武器装备落后,特别是没有空军和海军支援配合,因而作战中的困难很多,在敌我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之前,难以歼灭美英军重兵集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解决朝鲜问题。

彭德怀在1951年9月曾指出:

“在朝鲜战场上,经过了五次战役,特别是第五次战役给予敌人的打击,使敌人认识到了我们的力量是不可侮的。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在目前敌我装备悬殊的情况下,想一下打到釜山去也有困难。”

朝鲜战争经过1951年春季在三八线附近至三七线以北地区的反复拉锯,到5~6月间,双方均已看到,战场力量势均力敌,谁都难以迅速打败对方结束这场战争。因此,从1951年6月中旬开始,战争双方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形成了战略相持局面。


2、美国为朝鲜战争的投入


从1950年6月到1951年6月,美国侵朝战争一年来,美军已付出10万余人的伤亡(美国公布的数字为7.88万余人),运往朝鲜的军事装备达1500万吨,直接战费100多亿美元。这几项数字都比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年的消耗多一倍。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由于侵朝战争,美国1950年7月1日至1951年6月30日财政年度的军费,在420亿美元预算拨款以外,又特别补充拨款64.6亿美元,1951年7月1日至1952年6月30日财政年度,军费预算拨款将增加到600亿美元。付出这样巨大的消耗和损失,并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以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连遭失败,被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再被打退到三七线,并且无力再向三八线以北推进,只能在三八线地区与志愿军和人民军进行对峙。这引起了美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也增加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由于战争相持局面的出现,无法估量这场战争还要打多久?美国还要付出多大的消耗才能结束这场战争?这些情况促使美国当局不得不考虑朝鲜战争的出路。

美国当局曾经试图再向朝鲜增调部队,以打破双方在战场上的军事平衡。

美国自武装侵略朝鲜以来,其国家总兵力由150万人增加到330万人,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有军事基地,这些兵力仍远不敷使用。到1951年5月,美国陆军总兵力约150万人,陆军作战部队共18个师又18个团。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说,这已经是美国“日前所能匆忙地准备的全部数目”了。

美国投入到朝鲜战争的有6个陆军师和1个空降团,已占其陆军18个师的1/3(此外还有1个海军陆战师在朝鲜作战),另在日本部署2个师和1个团,计划在欧洲部署4个师,这样国内只剩6个师的作战部队了,而这6个师又多是动员组编时间不长、编制不足缺乏训练的部队。

因此,美国已没有机动的陆军作战部队可再调往朝鲜。柯林斯甚至说,为了把在朝鲜作战的美军“补充到接近于作战的员额,必须实际上调光国内的正规军,但连这样做都不够,还不得不动员后备队”。

实际上,美军在朝鲜实施仁川登陆之前,就征召8600余名南朝鲜人,补入美第7师,另有2100余名南朝鲜人分别补入美第2、第24、第25师和骑兵第1师。为了解决美军侵朝部队兵员补充的困难,后来华盛顿当局核准,在朝鲜作战的每个美军师可以编入2500名南朝鲜人。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此时,美国的海军和空军也无力再往朝鲜增派部队了。美国海军已将其近半数的作战力量投入了朝鲜战场。美国空军也已将其作战力量的1/5投入了朝鲜战场,并且美国在国外建立的军事基地多为空军基地,因此,这时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官要求再派1个空军联队驻日本,另调2个喷气式战斗机联队到朝鲜作战。对此,美国空军当局则表示无能为力,“因为他们再也没有多余的空军部队可以抽调了”。

美国当局也曾寄希望于他们的盟国能为在朝鲜作战的“联合国军”提供更多的部队。美国军方认为,土耳其、希腊、英国、菲律宾、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均有能力派出师级规模的部队去朝鲜作战。

美国国防部早在1951年1月底,就曾要求国务院向这些国家寻求增援部队。3月底,国防部再次要求国务院催促盟国提供更多的部队。5月间,美国又通过联合国要求巴基斯坦、印度、危地马拉等国派出部队参加联合国军在朝鲜的作战行动。

上述这些国家有的根本就未向朝鲜派出部队,有的虽然派了部队,但也是象征性的,除英国派出2个旅、土耳其派出1个旅外,其他参加“联合国军”行动的国家均派出1个营,有的迟迟才将部队派出,最晚的直到1951年5月部队才到达朝鲜。他们已看到,美国在朝鲜没有取胜的希望,因此对美国要求军事增援均表示冷淡,予以拒绝。有的国家还宣称,将已派到朝鲜的部队,召回一部分,以加强本国的防务。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麦克阿瑟在被解除职务后抱怨说:

“我们有许多盟国,可是他们之间有很多没有做像我们一样慷慨而崇高的贡献。”"联合国各会员都没有全力支持在韩国的努力……他们没有作实质的努力来增加我们在韩境的武装力量。"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也说,这时“联合国的盟友在开始时支持联合国在朝鲜采取行动的决心,正在消失”。

虽然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认为南朝鲜尚有充分的人力可以利用,并一再要求美国扩编南朝鲜军队。但扩编南朝鲜军队的所有装备均需由美国提供,这些部队的所有训练也都需由美国完成,而李奇微和范佛里特对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一直不满意,加之,短时间内不可能提供扩编南朝鲜军队所需的全部装备和完成对其训练。


3、美国的无奈


中国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集团,曾经多次表示愿派部队参加“联合国军”在朝鲜的作战行动,并做了准备。美国五角大楼认为,蒋介石的军队是中共军队的手下败军,战斗力不强,火炮、装甲车等所有重装备以及后勤保障也都需要美国来提供,并且使用国民党军队可能会引起中共在台湾登陆和在朝鲜更为猛烈的抵抗,李承晚坚决反对在朝鲜使用蒋介石的军队,参加“联合国军”行动的英国等国家也坚决反对在朝鲜使用蒋介石的军队。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美国五角大楼也考虑过麦克阿瑟提出的各种主张,即轰炸中国东北的军事基地和工业体系,封锁中国海岸和允许蒋介石的军队攻击中国大陆,以迫使在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三八线撤回到中国境内。

五角大楼认为,这些都难以达到预想的目的,并且有可能引起苏联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公开参战,甚至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同时美国为进行朝鲜战争而亲手撮合的、本来就勉强维系着的联盟就会遭到损害。

对美国来说,如果在朝鲜继续打下去则无力取胜,寻求盟国的军事增援则得不到响应,长期僵持则消耗不起,寻求在朝鲜以外开辟战场则担心引起世界大战,就此撤出朝鲜则太丢面子。

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在欧洲,美国的主要对手是苏联,欧洲有美国最主要的盟国英国、法国和西德,欧洲具有可供美国利用的雄厚的工业基础、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许多重要军基地,还有靠近欧洲的中东地区廉价的石油资源等。苏联是世界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共产主义势力的主要代表,也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惟一能同美国在世界上抗衡的国家并且苏联的地理位置主要部分在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部分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就将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看成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威胁。

美国武装侵略朝鲜,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组成“联合国军”在朝鲜作战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在朝鲜与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势力作战。然而,美国在朝鲜打了一年,遇到的主要作战对手并非苏联军队,而是中国的志愿军。

美国军队被牵制在朝鲜与中国军队作战,不断消耗,而苏联则只是隔岸观火,连一个士兵也没有投入到战争中去。美国在朝鲜大量消耗军事力量和战略物资,而苏联则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美国的主要军事力量长期陷在朝鲜而不足部署在欧洲,这些与美国以欧洲为重点,以苏联为主要对手的全球战略严重矛盾。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早在朝鲜内战爆发时,英国、法国和西德等国就立即作出反应,担心朝鲜战争也会引发在欧洲出现多米诺骨牌现象,即担心在两个德国之间出现第二个“朝鲜战争”,因而影响整个欧洲的安全。因此,英国、法国虽然跟随美国派出了军队参加“联合国军”在朝鲜的作战行动,但他们一直担心美国在朝鲜大打,而影响对欧洲的力量投入,从而使苏联在欧洲有机可乘。更担心美国把战争扩大到朝鲜以外,会引起世界大战。

1950年11月末,“联合国军"在朝鲜遭到惨败,美国总统杜鲁门扬言不排除使用原子弹时,英国当局立即恐慌。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率政府代表团,于12月初飞赴美国与杜鲁门会谈,希望美国避免大战,而通过与中国举行谈判,在三八线上结束朝鲜战争,并要求美国尽快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统一军事机构,由美国任命一位司令官并派驻美国部队。

1951年3月底4月初,“联合国军”从三七线附近再次回到三八线时,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认为,这是结束朝鲜战争的“心理时机”,公开主张在三八线上实现事实上的停火。4月30日,英国陆军大臣在谈到朝鲜战争问题时说:“英国政府正在通过新任外交大臣莫里逊坚决地――我也可以说是不·顾一切地——设法阻止战争扩大。”

其实,美国当局也完全清楚,在朝鲜长期打下去会影响其在欧洲的利益,因此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说:

“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或者忘记,只要这一敌人还没有卷入战场而只在幕后拉线,我就绝不能将我们再度动员起来的力量浪费掉。”

艾奇逊、马歇尔、布莱德雷等美国军政要员,也担心美国在朝鲜长期陷进去,欧洲可能落入苏联之手。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此外,美国即便真的不顾一切,继续从驻在世界各国的军事基地抽调兵力扩大朝鲜战争,那么除了进一步暴露其帝国主义侵略本性和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消耗外,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得不到多少利益。

李奇微曾经说过:

如果联合国军在1951年春季一直推进到鸭绿江边,“所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获得的好处。我们可能要遭受惨重的伤亡(我当时估计,伤亡人数可能会达到十万之多),因为我们要在朝鲜北部的所有崎岖地形上与顽强抵抗的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

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只不过是若干平方英里的不毛之地,而且,在这片不毛之地的大部分地区,今后若干年内还会有大量游击队活动。………我认为,只是把敌人压回去而不能歼灭其相当的兵力,实在是很不合算的做法”。

假如联合国军真的攻到朝鲜北部的边界,那时,“我们的战线就会由110英里拉长到420英里,控制这条战线的主要责任就会落在我们头上,因为,这远远超出了南朝鲜军队的能力。接着,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美国人民会赞成保持一支扼守这条战线所必须的庞大军队吗?他们能同意为进行满洲之战所付出的血的代价吗?他们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在亚洲大陆这个无底深渊所进行的一场无休止的战争吗?我当时和现在都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个‘不'字”。


了解朝鲜战争双方投入,就明白五次战役后,战线为何在三八线附近

这些说明,美国绝不会为了南朝鲜而不顾其在欧洲的利益,更不愿为了打败中国志愿军而不是苏联军队,不惜冒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既然依靠军事手段不可能解决朝鲜问题,既然将主要军事力量长期陷在朝鲜与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相矛盾,那么关国当局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在朝鲜的政策。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南朝鲜   战役   苏联   人民军   朝鲜   志愿军   作战   国军   美国   战线   朝鲜战争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