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独守空房41年,1936年鲁迅深夜离世,她说了一句著名怨言

近代时期,能把群众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除了革命烈士外,还有一部分用文字唤醒国民意识的人。在那个战争硝烟弥漫空气的年代,是他们高举新时代革命大旗,成为国人精神面貌上的骄傲。就拿鲁迅来说,经过他手的文字如同镀金一般,唤醒国人的良知,在全世界都享受着光荣。但话说回来,生活中的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鲁迅与当地一家书香门第的朱小姐联姻。此人名叫朱安,在当地是有名的才女。二人刚认识不久,父母就要为其安排婚姻。一个是封建家庭下长大的女子,认为联姻一事合情合理,而另一个却是文学界有名的才子,鲁迅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这种封建思想。因为讨厌和封建思想有关的事物,鲁迅也会排斥朱安。

朱安独守空房41年,1936年鲁迅深夜离世,她说了一句著名怨言

对于朱安来说,她从小就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联姻一事本就是为了两大家族的发展考虑,因此不管婚后鲁迅对她态度如何,朱安都能接受,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而鲁迅为了拒绝这场婚姻,还跑去了日本留学,无奈最后还是被母亲骗回家中完婚。结婚之后,一边忙于自己文学事业的鲁迅,对朱安基本上没有好脸色。

在鲁迅的心里,朱安作为自己的原配妻子,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她。在他看来,二人同样都是为了父母之命,既然如此朱安的生活与他无关,他也只是朱安名义上的丈夫,二人无权干涉彼此的生活和工作。正是鲁迅心中对封建社会的抗拒,让他和朱安维持了10多年形式上的关系,也注定了朱安这悲惨的一生。

朱安独守空房41年,1936年鲁迅深夜离世,她说了一句著名怨言

鲁迅的去世与朱安的怨言

即使结婚后也分隔两地的鲁迅与朱安,直到1909年鲁迅回国,二人才罕见的见了几面。回到家中,鲁迅精神上已经升华到了另外一种层面。朱安一直陪伴着鲁迅的母亲,很少对文学有研究。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使朱安看不懂鲁迅的文章,但只要远远的望着他在窗边写字,朱安总是感到很幸福。

几年之后,鲁迅的母亲本以为夫妻二人感情能得到改善。但不曾想鲁迅没有和家人商量就做主买下了新的院子。在这里,他还是没有把朱安放在心上,而是希望朱安能继续照顾自己的母亲,自己单独住进了一间房。必要的时候,鲁迅还总会以文学为由,不让旁人打扰他清净。看着眼前这种无力的局面,朱安知道自己改变不了自己和鲁迅的结局。

朱安独守空房41年,1936年鲁迅深夜离世,她说了一句著名怨言

直到1936年,鲁迅病重离开人士,生前好友来北平探望,希望朱安能够留下鲁迅生前的遗作。作为鲁迅的妻子,这是她第一次见到鲁迅文学界的朋友。面对好友的请求,独守空房近41年的朱安说到,:“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既然遗物要保存,你们也应该保存我呀”。听起来是一句玩笑话,却把自己这么多年的心酸和无助都化成了一句怨言。最终,不忍心将鲁迅作品出售的她,将作品保存至今。

朱安的晚年生活与经历

鲁迅去世之后,朱安晚年在艰难的抗战中度过。作为鲁迅的合法夫人,朱安生活得依然很有尊严。当社会各界都知道鲁迅身后还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夫人时,纷纷向她伸出援手,希望她能够接受社会的捐助,但朱安却不愿意过着这么苟取的生活。清醒的朱安知道自己是封建社会家庭中的一员,对于时代和命运的安排,朱安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

朱安独守空房41年,1936年鲁迅深夜离世,她说了一句著名怨言

在朱安去世的前一天,她第一次面对记者提起了自己的丈夫鲁迅。即使鲁迅对自己从来没有过夫妻之间的感情,但朱安认为二人之间没有争吵,在周家度过的几十年自己的回忆也是开心的。只不过,朱安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见到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她生前还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死后能和鲁迅葬在一起,但并没有实现。

1947年,朱安在北京病逝,她走完了自己平静孤独又卑微的一生。她的一生充满矛盾,善良却寂寞。不过,朱安做到了有尊严的活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出现,比鲁迅遇到许广安更要有意义的多。

朱安独守空房41年,1936年鲁迅深夜离世,她说了一句著名怨言

结语

朱安是封建时代旧社会的典型,一方面从未想过去改变规则,一方面又默默接受。或许鲁迅先生从未想过,正是在朱安身上见到了封建礼教对命运的压迫,才使得他在革命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鲁迅   怨言   文学界   封建社会   空房   遗物   生前   封建   深夜   父母   母亲   婚姻   著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