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日本算是麦克阿瑟的“福地”,二战时期他是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总司令,战后又被杜鲁门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代表盟国接受日本签字投降。

这个喜欢叼着大烟斗的西部牛仔,摇身一变成了日本人的太上皇。

客观公正地说,麦克阿瑟在日本干的很不错。

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日本民众成为受益者;而保留天皇则为死要面子的日本人,留住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他还为日本争取了大量的援助,帮助战后奄奄一息、几乎化为废墟的日本迅速恢复重建,渡过了危机,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仅以二战后的表现来说,日本能蓬勃发展,麦克阿瑟功劳很大。

在他6年后选择离开的时候,日本上百万民众夹道欢送。在他们的心里,原本以吊儿朗当形象示人的麦克阿瑟,已经由此前的“侵略者”,变成了“救世主”。

不过,麦克阿瑟的离开,却不是主动的,而是收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撤职命令后,不得已而离开的。

杜鲁门究竟出于什么样的理由,要撤掉麦克阿瑟的职务呢?

期间,麦克阿瑟曾提出向中国投原子弹的主张,杜鲁门是怎样回应的呢?

对嚣张到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毛主席又有着怎样的态度?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美军接管日本

一、由“福地”驰向“滑铁卢”

如果说日本是麦克阿瑟的福地,那么朝鲜对他来说,就是“滑铁卢”。

在日本风光无限的麦克阿瑟,没有想到朝鲜战场的局势竟然会让他遭遇政治生命中的致命重创。

不仅他没有想到,包括杜鲁门总统在内的西方军政两界精英人士,也完全没有想到战局会如此糟糕。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

原本在美国人的眼里,南韩军的装备是全套的美械装备,还都接受了美式训练,优势很明显。

然而朝鲜内战一经开打,与中国的解放战争如出一辙,美国人失望地看到:他们支持的南韩军队,和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没什么区别,都是有名的“运输大队长”。在战场上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被武器装备全面落后的朝鲜人民军打的溃不成军。

在派麦克阿瑟乘坐专机前往朝鲜战场实地察看的同时,随着杜鲁门的命令,驻日美军的空袭也呼啸而至。

然而美军的空袭,并没有取得美国人想要的效果。

麦克阿瑟带回来的消息是:如果美国再不出手的话,那么南韩李承晚政权的覆灭,几乎要板上钉钉。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李承晚欢迎麦克阿瑟

对杜鲁门来讲,这完全是个坏到不能再坏的坏消息了。

因为当时的国际形势,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只能放在欧洲,帮助西方那些盟国,以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

如果美国贸然出兵的话,在杜鲁门看来,那就有可能落入苏联的圈套。

到时候如果苏联介入进来,也许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响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作为二战的最大受益国,美国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美军接管日本

然而仅用了3天,进展神速的朝鲜人民军就于1950年6月28日,打进了汉城。

白宫彻底坐不住了,除了出兵,再没有其它的出路。

此时麦克阿瑟洋洋洒洒2000字的主战电报,摆在了杜鲁门的办公桌前。

在杜鲁门决定对朝出兵的10天后,也就是1950年7月7日,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军开始被派往朝鲜战场。

毫无疑问,此前风光无限的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成为了美国委以重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

仁川登陆,成为麦克阿瑟的得意之作。

看到战场上美军势如破竹,盟军总司令对外界夸口: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让小伙子们回家过圣诞。

麦克阿瑟的野心确实对提振联合国军的士气,有莫大的帮助。但他似乎忘记了,朝鲜旁边的中国是什么态度。

在我国国内,高层领导对赴朝作战有不同看法。

毛主席以卓越的政治眼光力排众议,派出了以彭德怀任司令员及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给侵略者迎头痛击。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很快就沦为了全世界人民眼里的笑柄。

仅1个月的时间,联合国军损失3.6万余人,其中美军更是达到2.4万余人!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联合国军“纸老虎”的本色可谓是“原形毕露”,只能狠狈不堪地撤回“三八线”。

麦克阿瑟终究为他的任性与狂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二、推波助澜下的原子弹计划

早在1943年,共和党就曾有推麦克阿瑟参加大选的计划。虽然总统没有当成,但可见麦克阿瑟在美国政坛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现如今战败的消息传回国内,麦克阿瑟如同“落架的凤凰”,狠狈不堪。

威信扫地的他气急败坏。为回应国内不利的舆情压力,他将对白宫的强烈不满情绪公之于众,认为正是华盛顿的限制,导致了他的一身军事才能,没有用武之地。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麦克阿瑟与杜鲁门

除此之外,1951年,麦克阿瑟提出,参谋长联席会议要再次考虑他关于“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

按照他的设想,不仅要依靠海空军优势,对中国沿海进行军事封锁,而且还要台湾的蒋介石派兵加入他的联合国军。

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是麦克阿瑟提议中最让人们惊愕的。

按照麦克阿瑟的计划,美国需要给他安排至少26颗原子弹。甚至每颗原子弹的投放地,麦克阿瑟都已经有所安排。

他计划在朝鲜战场安排8颗原子弹:志愿军前方部队和后方保障各投放4颗。

至于其它的18颗原子弹,他计划对中国的各大城市进行轰炸。此外,他意图在鸭绿江两岸制造出一条核辐射区!

麦克阿瑟如此丧心病狂、不择手段,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他本身就以反共而闻名美国军政两界。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1950年10月朝鲜新义州笼罩在浓烈烟火中

美国此前对使用原子弹的态度无疑对麦克阿瑟如此提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如果没有“小男孩”和“胖子”这两颗原子弹,面对困兽犹斗的日本人,美军的伤亡无疑会大很多。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彻底奠定了美国在二战后的霸主地位。全世界的人们谈核无不色变,第一时间就会想起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正是在原子弹上尝到了甜头,白宫对于在原子弹方面,保持对苏联的领先和压制,一直特别的上心。

苏联1949年8月试爆原子弹成功后,才让美国有了严重的危机感。

为保持领先优势,美国对原子弹的研制与储备更是快马加鞭。

对于原子弹的使用,美国军方已经有了自己的详细计划。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也确实曾考虑过使用原子弹。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B-29战略轰炸机

早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的防范一刻都没有停止。

早在1950年7月底,美军就将B-29战略轰炸机派驻关岛,对朝鲜战场形成虎视眈眈之。

同时,对苏联和中国,也形成了一定的战略威慑。

让麦克阿瑟更感高兴的是,1950年11月30日,在参加记者招待会时,面对记者追问会否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杜鲁门有意无意地“泄露天机”说:把原子弹当成了一种新式武器,美国“一直在积极地考虑”!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总统都这样表态了,这让快被朝鲜战争逼疯的麦克阿瑟仿佛溺水之人,抓到最后一根浮木。

如获至宝的他,怎么可能不欣喜若狂?然而进入狂癫状态的麦克阿瑟根本没想到,属于他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三、杜鲁门总统不敢按下第3颗核按钮

因为杜鲁门的盘算,与麦克阿瑟大相径庭。麦克阿瑟不明白,情势已经此一时彼一时了。

在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接替了他的位置。

这位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就迎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原子弹在1945年7月16日试爆成功了!

次日消息传到身在柏林的杜鲁门耳朵后,他迫不及待地与邱吉尔举行会谈,商讨是否对负隅顽抗的日本使用这一“新式武器”。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杜鲁门总统

仅20天后的8月5日,B-29轰炸机携带的“小男孩”,在距离广岛650m的高空爆炸。为了掩盖民众的恐慌情绪,日本政府对外宣称是遭遇“陨石”灾难。

仅隔4天后,也就是苏联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进攻的次日,又一颗名为“胖子”的原子弹轰向长崎。

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政府再没有能力欺骗民众,一周后即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广岛原子弹爆炸

在记者问及美国是否还有其它更好选择的时候,杜鲁门总统斩钉截铁地用“NO!”做了回答。

他提醒招待会上的记者注意,他们当年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

虽然杜鲁门此举,有炫耀美国武力超出苏联的用意,但对于彻底击碎日本法西斯分子铤而走险的邪恶心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子弹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加速了和平的到来,起到了”以战止战“的效果。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在美国出兵侵略朝鲜的1949年7月,苏联的原子弹也试爆成功。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奥妙的核平衡,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也正是惧怕苏联的反应,美国从朝鲜战争的一开始,就一直举棋不定。

他们想要把战争规模控制在局部,并不希望以此惹恼苏联人。

这也是杜鲁门迟迟不敢按下第3颗核按钮的关键原因所在。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前线

因此美国总统1950年11月30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表态,震惊了整个世界。

“杜鲁门总统准备向朝鲜和中国扔原子弹”,成为各大报纸关注的头条消息。

麦克阿瑟没有高兴太久,杜鲁门就被各界的激烈反应,搞得焦头烂额。

中国和苏联强烈反对的态度,杜鲁门总统早有心理准备。

但他没有想到,最大的反对声音,竟然来自欧洲!

特别是作为最坚定的盟友英国,对此事的反对态度尤为激烈。

艾德礼首相第一时间向杜鲁门打去电话,表达了自己的坚决反对态度。

英国首相的恐慌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此前美国已经将B-29战略轰炸机,部署在了英国的军事基地!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前线

英国人认为,具备运输原子弹的战略轰炸机此时部署在英国,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万一惹恼苏联人的话,恐怕英国会成为首先遭殃的打击目标。

英国民众对美国总统的表态强烈抗议,100多名工党议员联合起来,集体向艾德礼表达强烈不满。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美国人有原子弹,但现在苏联人也有了!

你打我,我不还手,哪有这样的道理?

如同中国出兵朝鲜是“唇亡齿寒”的危机感,欧洲其它国家也同英国一样如芒刺背。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各国,也都通过各种渠道,向杜鲁门发出严正抗议。

四、如此羞辱的撤职让麦克阿瑟耿耿于怀

焦头烂额的杜鲁门,为了平息全世界的怒火,只好发表声明“不使用原子弹”。

然而他不知道,他的命令是否能够奏效。

因为早在1950年12月,按照杜鲁门的命令,美军已经秘密将原子弹运到远东!

考虑到此前与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的严重分歧,为了避免麦克阿瑟铤而走险自作主张,杜鲁门只能临阵换帅。

杜鲁门想到,用李奇微来替换麦克阿瑟!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李奇微

虽然杜鲁门此前任命麦克阿瑟盟军最高统帅等诸多要职,但随着朝鲜战争中美军的溃败,两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暴露地越来越多。

杜鲁门作为美国总统,当然要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而美国当时的全球战略重点只能是欧洲。

如果对中国和朝鲜使用原子弹的话,苏联不可避免会牵涉进来。

按照这个趋势,那么美国势必会深陷战争泥潭而无法自拔,这明显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彭德怀与金日成

更何况,欧洲盟国的态度,也是美国必须优先考虑的对象。

朝鲜战争只能是局部战争,作为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是这样定位的。

然而麦克阿瑟如若恼羞成怒,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不惜与中国全面开战,这只能让战争滑向不可控制的无底深渊。

盟军主帅与美国总统,在如何看待朝鲜战争这个问题上,已经出现了根本性分歧。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毕竟是盟军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撤换他的职位非同小可,起码要给他保留基本的颜面。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向外界做公开声明之前,杜鲁门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将撤职决定通知麦克阿瑟。

布莱德雷可能也觉得要慎重安排,为此给朝鲜战场的陆军部部长弗兰克-佩斯,要求他一定亲自带着撤职文件,当面向麦克阿瑟把事情讲清楚。

因为恶劣的天气,佩斯的飞机不能准时起飞。

这导致他赶到麦克阿瑟面前的时候,白宫新闻秘书已经向外界照本宣科了相关的撤职文件。

这相当于是打了麦克阿瑟一个措手不及。

他此前毫不知情,完全是通过新闻报道才知道自己被总统解除了职务!

这对于此前叫嚣着要使用原子弹的盟军主帅来说,无疑是五雷轰顶。

原本想给五星上将留点颜面,结果阴差阳错之下,却让麦克阿瑟遭遇了如此羞辱的撤职体验。

难怪多年以后,再度回忆此事,他依然耿耿于怀了!

五、毛主席早有应对之策

早在1938年5月的《论持久战》中,毛主席就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他始终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即便是看到美国人把原子弹丢在日本广岛、长崎,他也依然持这样的观点。

毛主席对转发原子弹威胁相关报道的同志,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他指出,原子弹作用的宣传有点太言过其实了。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写《论持久战》

在接受安娜-斯特朗的采访时,是1946年8月6日下午5时,正好时值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的一周年。

美国记者旧事重提,使全世界都听到了毛主席振聋发聩的声音: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从此,“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鼓舞着中国人民无穷的斗志。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派兵入侵朝鲜。

当时国内高层议而不决,围绕是否出兵的争论相当大。

是否出兵抗美援朝,可以说是毛主席一生中最难下决心打的战争,前后经历了三波两折。

但最终,毛主席坚持了自己的军事观点:人民群众对于战争胜负有决定性作用。

在谈到大家都觉得棘手的原子弹时,毛主席依旧充满信心:

“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胜利为止!”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很多人担忧新中国刚成立,容易受影响。

但毛主席却认为:打烂了,最坏结果无非是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大不了重上井冈山打游戏战!

事实上,毛主席深知:新中国刚成立,西方国家仇视着社会主义新中国。除了包围与封锁,他们企图想尽一切办法,将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为此,毛主席提出: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毛主席认为,美国隔着这么大的太平洋,无论是兵源补充还是后勤补经,都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他们发动的是不得人心的侵略战争。

为此无论怎么打,到最后胜利的都是中国人民。

当年国民党不是也占领延安了吗?结果胜利却依然是属于我们的!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毛主席

如同接见金日成时那样,毛主席对中央其它领导同志表示:这完全是一种恫吓,我们不吃这一套!

很多同志担心:如果美国狗急跳墙,真的要用原子弹来解决问题该怎么办?

毛主席对此也是成竹在胸,早有应对之策,那就是: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事实上毛主席已经看出,原子弹也不是万能的,在战场上也是有软肋的。

如果美军真的穷凶极恶,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那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害怕,只要抓住对方的弱点穷追猛打,最后打败对方。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比麦克阿瑟年轻10岁,同样出自西点军校的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当上美国总统后,也曾以“核威慑”来恐吓中国在朝鲜战场上做出让步。

但毛主席同样没有退缩。因为志愿军早已有了应对之策:所有的山体坑道,只要是直线洞,都会洞中有洞,尽可能地配备更多的物资,对原子弹轰炸后的冲击波也都被考虑进去了。

这就是典型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军事思想的活学活用。

朝鲜战争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越打越自信,越打志气越足,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吃尽苦头。

美国人所叫嚣的原子弹,没有真正到来。

从某种角度来看,如果真的要使用原子弹,又怎么会提前大张旗鼓,给自己四处树敌呢?

这完全是一种无能狂怒和虚张声势。

1951年,麦克阿瑟计划在中国投原子弹,毛主席对此如何回应?

无奈之下,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罗布泊的蘑菇云震惊全世界!

帝国主义的核恐吓,从此对中国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编辑:时光如水

责编:Thali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麦克阿瑟   杜鲁门   原子弹   苏联   朝鲜   日本   美国   中国   美军   战场   对此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