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量撞进太平洋的那颗直径约七千公里小行星的周长

大家见到恐龙化石巨大的骨架只有惊叹,从不会去思考为什么恐龙为什么可以长到八十吨重,那时因为恐龙时代的地球较小,因为大约直径七千公里的小行星和地球合并以后地球引力增大的环境中不适合巨大动物的生存。

直径约七千公里的小行星撞进太平洋的几个证据:

一:太平洋东海岸上的科迪勒拉山系就是小行星撞进地球以后激起的岩浆波顶出来的波形山脉。

如何测量撞进太平洋的那颗直径约七千公里小行星的周长

二:小行星埋入太平洋内的岩浆以后,就像热油锅中放入了一个土豆,锅里的油面上什么位置冒泡最多?可以看看太平洋海底什么位置的小凸包最多。

三:太平洋中的岩浆中埋入了一颗小行星以后,太平洋中的岩浆冷却次序是从中间向外依次冷却,而其他大洋中的岩浆冷却次序是由外向内冷却,所以太平洋海底的岩浆在冷却时集中向中心收缩,太平洋海底周边就被拉出了巨大的裂缝,我们现在称这些裂缝叫做海沟。

如何测量撞进太平洋的那颗直径约七千公里小行星的周长

四:地球上几大洋的地壳在未完全冷却的时候海拔应该基本一致,现在的太平洋比其它大洋都要深许多,那是因为太平洋地壳下面那颗小行星熔化出密度较小的岩浆流动到了大陆板块下面,太平洋地壳失去了支撑所以下降了。

五:现在的地质工作者已经探测出太平洋海底是两层地壳。

测量那颗小行星的周长:用电脑把地球陆地和大陆架拼成一块整体(当然是边缘部位不能有裂缝,中间部位可以稍微有些重合),这个拼出的整体面积的周长就是那颗小行星的周长。

测出那颗撞入太平洋的那颗小行星的周长简单,要使大部分人相信事实就有些困难,最困难的是取证,证据就在大陆架边缘的岩壁之上,我可以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用枪打一块玻璃,玻璃碎了,我们想要知道弹孔的大小可以把玻璃拼起来,也可以把碎玻璃上的弹孔周长一断一断加起来,碎玻璃上弹孔内断面粗糙,弹孔外的玻璃断面光滑。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后撞击口内的岩壁上也有均匀的蛛网状裂缝,地球海底大陆架边缘岩壁图片或者视频还真没见到过,大陆架边缘岩壁都经过高温的岩浆炙烤过,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分得清楚撞击口内岩壁与掰断岩壁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周长   小行星   太平洋   弹孔   大陆架   岩壁   地壳   岩浆   海底   测量   地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