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金门炮战爆发后,美国曾扬言让厦门成为第二个广岛。面对美帝的威胁,中国在一片唱衰声里艰难开启核工业发展。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是"596",源自该工程是1959年6月正式启动的。历时五年多,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于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自此刻起,中国再也不用遭受核威胁。全中国的人民都在为这个伟大的时刻欢呼雀跃,然而大部分人都不知晓有那样一群青年曾为祖国的核事业抛洒过青春热血。

被抹去名字的地方

金银滩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王洛宾的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曾让此地名声远扬。

如今的人们可以穿行此地无阻,随时欣赏它的风貌,然而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曾作为禁地被抹去名字。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自1958年起,金银滩就曾在地图上被抹去了30多年。那个时候,有一位导演凌子风曾拍过一部名叫《金银滩》的电影,也因此被按下了暂停键。

原因无二,只因为这个地方被新中国选定作为制造原子弹的工厂基地。

自此,一批批军人、科学家、工人以及学生等被送往这座神秘的原子城。但是身处其间的很多人都不知晓自己身处何处,以及自己所做的事到底有什么意义。

有些人甚至因此与亲人朋友彻底失去联系。他们放弃了前程与名声只为了国人的一个期望。

为了隐藏金银滩的原子城身份,这里拥有过多个隐藏身份,国营221厂以及青海矿区等。身处其中的人们也不得随意与外人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所处地方的情况等。为了躲避他国势力的围追堵截,可谓是挖空心思进入地下作业。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自中国的核事业在此地开启,一群群青年才干来到此地,让泥沙变作地基墙土,捱过资源匮乏以及技术封锁的苦楚,终于让第一颗原子弹以及第一颗氢弹诞生在了祖国大地上。为了等待这个奇迹的诞生,无数的青年选择深藏功与名。

很长的岁月里,关于金银滩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事都是不能言说的秘密,更不会留下太多的资料记载。

直到1987年,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终于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央决定撤销金银滩基地。

1993年,青海省政府接受移交来的基地,并将此地更命名为西海镇,定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

进入如今的西海镇,你会看到一块纪念碑。入眼的风景难免会让你觉得它太过平凡,然而这个平凡的地方却藏着一段绝对隐秘的奇迹岁月。这里的每一块砖瓦与碎片都曾浇灌过一个平凡人付出的热血与汗水。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如今的纪念馆里也摆满当年的事物供游客瞻仰嗟叹,其中一张四位上海姑娘的合照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讲解员口中:这个基地里唯一的私人合影

这张照片从左往右分别是——王兰娣、范德娟、罗惠英和俞锡君。四人都是来自上海的姑娘,原本互不相识的几人因为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岁月在遥远的金银滩相聚。

年少的她们并不知晓自己匆匆留下的剪影会成为后来如此珍贵的存在。

隐秘岁月里的纪念

1963年7月初,命运让她们四个人登上了同一趟从兰州到西宁的火车。

她们并不知晓自己的目的地具体在哪里,也并不清楚等待自己的是怎样的工作。只能从周遭神秘的环境里了解到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程。

浑浑噩噩地来到西宁后,她们和所有参与者都领到了防寒四件套:狗皮帽子、蓝色棉大衣、大头鞋、牛毛毡。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看着手中厚实的御寒物品,她们几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在陌生的西北之地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欢欣雀跃的她们此刻还并不能体会动员人说的那句:"你们一个肩膀挑的是中国7亿人的担子,另一个肩膀挑的是全世界30亿人的担子。"

抵达当时的金银滩时,她们满目都是加厚牛毛毡搭的帐篷。她们被告知这个地方是青海221厂。四姐妹被分配的任务是根据生产需求到全国各地订购并管理相关器材。

余锡君负责基建材料,罗惠英负责科研器材,王兰娣管理化学试剂,而范德娟则是管理生产器材。

四姐妹埋首在各自的岗位,并没有察觉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但是她们都察觉到自己所处厂区的特殊性,譬如领导对她们关于保密性的叮嘱,作为厂中职工也不能随意参观只能坚守各自岗位。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她们对于厂里到底生产何物并不清楚。每个人手中都像有块细小的碎片根本拼凑不出全貌。

高原之地,生活极其艰苦,风沙大的日子里,帐篷都可能被刮跑。那个新中国的特殊时期,水与食物也经常短缺。最艰苦的时候,每人每月只能吃半两油,24斤粮食,

还是带麦麸的面做出的馍,极其难消化。厂中生活的每个人几乎都因为营养不良而水肿过。同时也是几乎全中国民众都处于饥饿与水肿的时代。

这样的苦楚放到如今根本是无法想象,可身处其间的人却并不抱怨颓废。年轻的四姐妹就是如此,她们不以此为苦反而面对困难更富冲劲。

密不透风的环境里,陪伴她们的只有夜以继日的工作以及藏在指尖与手中的厚茧。

苦寂的日子里,厂里的人们难免想要和家人述说自己的境况以及寄送照片以表安慰。可是照片这些可能泄露的位置以及环境的东西是明令禁止的。只是历史并非不近人情,总能留下些值得后人纪念的东西。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那是1963年7月底的一天,俞锡君正在货站接收设备,因为其中一件设备包装破损了,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就带了相机过来拍照,准备向厂家索赔。

年少的俞锡君看到照相机和心动,她想和自己的姐妹在这个神秘的地方留下纪念,于是询问保卫处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也拍一张吧。"

此话一出口,俞锡君就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可没想到保卫处的人却答应了。于是那张在后来具备历史意义的私人照片就诞生了。

那张照片只有余锡君有一张,因为保密的缘故一直被压在箱底。直到1993年前后,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城技术馆向原厂职工征集旧物件时,俞锡君将那张珍藏多年的照片拿了出来。

之后,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来绵阳征集实物的时,这张照片终于兜兜转转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无法言说的过往

直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她们四姐妹才知晓自己参与的是何等重要的工程,也终于明白了当时动员人的神秘话语,更是理解了当时工作的厂区为何管理如此严格。

特殊的工作经历结束后,她们四个人就各自接受工作调动,四散天涯了。在那个传媒通信不发达的时代,她们就像鱼入江河,彻底失去了彼此的音讯。关于那段工作经历,她们四人的履历上都未有言明。

离开青海221厂后,王兰娣依旧在自己学习的化工领域专研,能力与资历同步提升。

在1988年,评高级工程师的时候,王兰娣提出自己曾参与过研制原子弹的工作。

只是空白的履历里并没有能为她佐证的言辞,她遭受了揶揄,"你履历表里哪有原子弹嘛,一点原子弹的信息都没有。"也就没有评上职称,自此对这段经历绝口不提。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原本罗惠英是可以从医的,因为投身于原子弹制造事业而错过了成为一名资深医生的机会。

当面对晚辈的遗憾时,她始终觉得能够参与原子弹制造事业是值得的。那些年为之隐姓埋名失去前程名利的实在是太多了。

俞锡君则在绵阳安然老去,她依旧保持着健谈热闹的生活作风,如同她的青年时代一样。只是无论是她们的事情以及照片公开前还是公开后,她都未曾改变过,对于那段经历也并不多提。

2014年8月11日至12日,海西镇举行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的纪念活动,当年的四姐妹也在邀请之列。只是四人之中的范德娟却已经离世,并没能实现故地重游。

其余三人都倍觉伤感,故地重游时,她们才发觉原来这个地方比记忆中的大许多。她们一步步走着,并没有多少言语,只默默地丈量着各自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青春。

恍惚间,年少的四个姑娘仿佛又一次重聚在了这里。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分别之后,俞锡君将那张照片的复制品给了王兰娣,作为自己那段经历的唯一证据,它被细心存放在了相册之中。

那段无法言说的经历终究随风而逝,等到可以开口讨论被人们知晓时,当时的人们早已两鬓斑白。

若说没有几分遗憾自然是不真的,但是对于这份隐秘的神秘岁月终究是满心欢喜的,即使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可以诉说,但历史已经将一切刻在了丰碑上。这一生拥有了这样的经历终究是不虚此行。

在平凡岁月里老去

随着金银滩神秘面纱的逐渐褪去,四个上海姑娘以及如同她们一般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们逐渐向人们走来。只不过他们等待这一天用了30多年的时光,几乎是普通人的半生岁月。

在得知自己参与了如此重大的工程后,她们无疑是骄傲而欢欣的,只是因为特殊环境里被抹去的记录,她们终究无法得到他人的信服。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在人们的质疑里,她们渐渐失去了诉说的热情。在忙碌而平凡的生活里结婚生子,等到自己花白了头发,自己的孩子都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与延续后,那个久远的日子才敲响了她们的门。

2009年7月的一天,已经67岁的罗惠英和老伴以及女儿重回了金银滩,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里的那张四人合照,让她以及家人都倍感激动。

那些曾经与自己家人提及却无法印证的故事照进了现实,这无疑是一份肯定,对罗惠英本人以及所有当年的参与者们。

虽然因为没有证明参与的资料而痛失了升职的机会,王兰娣却并不多难过,能重见自己的姐妹与这张照片已经足够了。

她们还记得拍完照片后,各自都忙碌奔波了起来。范德娟很漂亮和实验部的年轻人处了对象,后来范德娟和对象一起调到了苏州热工艺研究所去了。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只是那个明艳的人却再不能得见了,只有照片上那道靓丽的身影感知人们,她来过。

1967年,王兰娣调到了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去了。1970年,罗惠英也前往了甘肃靖远4502厂。而俞锡君也带着照片离开了金银滩,前往四川筹建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902工程。

她们散落天涯,再未有彼此的消息,直到金银滩重新让她们相聚。

合影公开后,她们三人的生活也没有发生多大改变。或许是已经将那段经历习惯性地"保密"了。

在四川绵阳的俞锡君依旧喜欢看电视和遛弯,和普通的老人家并没有什么不同。

回到上海的罗惠英却坚持每天给小区的老太太们读报纸以及执着地每天走一万步,在四个人中她的学习精神最强也最爱热闹;在西安的王兰娣则过着中国许多老年人的生活——带孙子和看电视。

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唯一私照,照片上的4个上海姑娘,各自发展如何

她们的生活里充满柴米油盐以及琐碎烦心,但也有热烈以及欢乐的点滴,家人以及曾经热爱的事业都是支撑她们前行的动力。

当身边人知晓她们的那段岁月后,无不用崇敬的目光与她们交流,在对方激动的叙述里,回应对方的大抵就是那句:"好汉不提当年勇。"

那一刻,她们仿佛回到了最初的金银滩,回到了见证新中国崛起以及自己青春的遥远地方。

无法言说

新中国的崛起无疑是一代代先辈抛洒热血与青春换来的。

他们中的很多人或许根本等不到见证的机会,或者如同这四位上海姑娘一般不能言说。但是历史终究会铭记那些付出与牺牲,让后来者领悟以及寻找到真正前行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原子弹   上海   子城   照片   青海   中国   金银   姑娘   地方   工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