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如何保护心血管?

度过国庆长假,迎来了寒露节气。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孝经纬》曰:“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谓露冷寒而将欲凝结矣。"古人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重要象征,此时已进入深秋。与白露之由热转凉、暑气尚未消尽不同,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天气由凉转冷,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随着寒露的到来,寒气滋长,阳气收敛,天气由凉转寒,气温不断下降,昼夜温差增。秋天很多人采用“秋冻”来让身体逐渐适应新气候,但是,寒露到来,“秋冻”应到此为止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寒冷是病情加重诱因之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痉挛,附壁血栓脱落,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若我们平常不注意防护,甚至“秋冻”,则很可能导致旧病复发或症状加重。

寒露至,如何保护心血管?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饮食等方面来保护心血管,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注意保暖

日常穿着时,要注意保护头、肩、背、脚。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之后,不宜赤膊露体;寒露之后,天气变冷,要及时的添加衣物,需要注意足部的保暖,防止寒气入体。“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手三阳与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脑,故平常外出,我们要注意头部的保暖

2、早睡早起

寒露已是深秋时节,秋三月,宜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也应避免因气候凉爽而懒床贪睡。秋季中午可适当午休,以平躺为宜。心血管患者不要半夜憋尿,膀胱充盈可使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加重心血管疾病。对于长时间憋尿的老年患者来说,一旦排尿易突发排尿性晕厥,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3、睡前泡脚

睡前泡脚有益于心血管患者,水温宜在37 -39 ,时间在20分钟左右,水中可加入艾叶、红花、生姜等药材,温阳活血通络。睡前泡脚能扩张人体外周血管,增加排汗量,血压下降,尿量增多,心率轻微加快,可使人体血液再分配,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胃肠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消除疲劳。

寒露至,如何保护心血管?

4、适当运动

天气变冷,可选择有氧运动进行适当锻炼。适当运动可放松交感神经、释放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年轻人可选择跑步,中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每周运动3-5次,时间宜在30分钟左右。运动时宜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出汗后应增添衣物,切勿着凉。

5、调和情志

气候渐冷,风起叶落,容易使人凄凉伤感,情绪不畅。情志不畅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持续兴奋会使血管内膜受损而引发慢性炎症,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血栓形成增加,引起血管堵塞。应该“使志安宁”,保持情绪稳定,平和愉悦,可登高远眺,放松心情。正如《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寒露至,如何保护心血管?

6、饮食习惯

饮食宜“清淡”,合理进补,油腻食物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故应控制食盐摄入,少食煎炒炸之物,少食腊肉、香肠等加工肉制品,遵循“少糖、少脂、多蔬菜”的饮食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寒露   孝经   心血管   交感神经   节气   保暖   血管   血压   患者   天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