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乡韵土味弹“老调”

古浪:乡韵土味弹“老调”

古浪老调艺人

古浪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乌鞘岭北麓,腾格尔里沙漠南缘,为古丝绸之路要冲,隶属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马踏飞燕的出土地甘肃省武威市。在旧时代,古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们的文化生活较少受外界影响。但古浪人民性格开朗,热爱艺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老调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老调音乐”,就是古浪民间艺人借以表现本地特有的戏曲内容的一种流传久远的独特的音乐形式,它有固定的曲牌,固定的旋律。明清时期,眉户戏在古浪盛行,后因戏迷众多而舞台条件有限,因此,部分爱好者将原眉户剧的整本或折子戏简化(包括服饰、乐器、道具甚至戏词)搬入庭院。再后来,由于观众对看戏的热衷更倾向于“听”,所以艺人们干脆连服饰道具也取消了,“坐”着将戏唱给观众听。

古浪流传的老调剧流传地域主要在大靖、土门一带,剧中运用的曲牌主要有月头调、慢诉、紧诉、西京、东京、京板、五更调、冈调、长城调、琵琶调、老龙哭海调、苦诉调、银纽丝调、月尾调、过江调等。老调音乐在旋律上与现代眉户有相似之处,但它更质朴,更古奥,更具乡韵土味。在表现方面,尤其长于叙述悲酸凄婉的磨难故事。其音调高亢、昂扬,旋律曲折回还,乐句长短相间,节奏快慢相应,风格粗犷而不失细腻,格调通俗而不失幽雅。

古浪老调的伴奏比较简单,也许为了适应农村的简易条件,一般由干鼓、响铃、三弦、二胡、板胡组成,演唱者往往也是乐师,操一种乐器。在表演上,无角色演员,实际是一种演唱叙述。农闲时节,艺人们凑在一起(一般一个村就可组班,小村庄则与邻村凑班),夏日傍树荫,冬日围炕头,在村中男女老幼的环围中一折一本地用音乐和歌声讲述那些扬善疾恶的传统故事。一般场合,开场都要先来一段《赐福》,也叫《大赐福》,分唱八洞神仙,祈仙赐福之意。之后,才演唱其他剧目。剧中故事都富有强烈的正义感,正面人物具有高尚品德,也就是说,剧目内容十分健康,偶有鬼神故事,也喻含正义,不能完全以迷信斥之。

古浪老调演唱内容主要取材于古代小说、传说故事、经典戏曲剧本等,多为褒扬忠孝节义,鞭挞奸邪恶丑之作,也有部分是艺人在演唱中创作的。如《百宝箱》取材于“三言小说”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强烈谴责那种见利忘义的丑恶行径,同时,也反映出旧时代妇女的低下地位。《彦贵卖水》则取材于秦腔剧《李彦贵卖水》。也有一些是贴近农村生活的剧目,如《两亲家》,表现两亲家之间时好时恼的喜剧生活,告诫人们要多讲道理。

老调剧目的歌词很优美,文学性很强,属于优雅高尚的音乐戏剧,一代代艺人在演唱传唱中也自然地融入了一部分本土的东西(包括地方方言、古浪民歌曲调等),使古浪老调更富地方特色。如《阴功传》中有这样有唱段:“头上的青丝如同墨染,两绺绺眉毛赛过弓弯,灯笼的个鼻子长得端了又端,粉白的脸蛋长得真正好看,两耳坠腮挂了银耳环,身穿石榴裙红得那么好看,八福罗裙扫脚面,裙下面露出个小小金莲。” 如此唱词,重彩浓墨,绘声绘色,而且韵味和谐。

古浪老调在传承上大多是口耳相传,没有特殊的拜师授徒仪式,师徒之间多为亲属关系。在现代文明冲击下,老调音乐日渐衰微,后继乏人,所存艺人寥寥无几了,好在《甘肃省戏曲音乐集成·武威分卷》设立了“古浪老调音乐”专目,使这一古老艺术的主要内容可得保存,也是爱好民间文艺的人们的一件大好事。

草川人 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古浪   老调   甘肃省   曲牌   亲家   剧目   戏曲   艺人   故事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