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庄严肃穆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着众多革命烈士、党和国家已故领导人。

八宝山革命公墓大致分为墓区和骨灰室,以骨灰室为主,骨灰室有若干个,其中一室规格最高,其中安放着董必武、林伯渠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骨灰,而其他几间骨灰安放室存放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骨灰。

一室内,一个骨灰盒静静地陈列在那里,它的主人是贺子珍。

贺子珍既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不是革命烈士,一生最高的职务是浙江省妇联主席,她的骨灰为何能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而且是规格最高的一室?

这源自她一生的传奇经历,也源自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英明决策。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贺子珍

永新一枝花

1909年9月28日,贺子珍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她的父亲贺焕文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开明乡绅。贺子珍兄弟姐妹一共4人,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弟弟贺敏仁,其中贺敏学、贺子珍、贺怡先后参加革命,在江西当地很有名气,被称为“永新三贺”。

少年时的贺子珍身材修长,皮肤白皙,五官漂亮,是出了名的校花,即便放在整个永新县也是数一数二的,有“永新一枝花”之称,但贺子珍可不是温柔听话的乖乖女,而是一个拥有革命思想的女战士。

1927年7月,18岁的贺子珍随哥哥贺敏学参加了著名的永新暴动,后来因敌人镇压,暴动队伍决定向井冈山转移,贺子珍也随暴动队伍上了井冈山,和王佐、袁文才、贺敏学等人开始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可以说,贺子珍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奠基人之一,而这个时候,毛泽东还在酝酿发动秋收起义呢,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论起在井冈山上的资历,贺子珍比毛泽东还要深厚。

不过,千里姻缘一线牵,两个人很快就见面了。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原本要进攻长沙,但在途中遭到敌人镇压而失败,34岁的毛泽东毅然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率部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进军,经过辗转战斗,毛泽东最终将目光锁定了井冈山。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军登上了井冈山,开始了一段传奇般的历史。在井冈山上,毛泽东结识了很多革命同志,有王佐、袁文才、贺敏学等等,当然也包括年轻的贺子珍。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贺子珍故居

初见贺子珍,毛泽东愣住了,他没想到在这个“草莽之地”竟有如此年轻貌美的姑娘,而且这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居然是一个早早参加革命的战士,充满英姿飒爽的巾帼气质,一点都没有娇滴滴的大小姐模样,这让毛泽东对贺子珍刮目相看。

毛泽东来到井冈山之后,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他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幽默风趣,讲起革命理论头头是道,很快征服了原本是“山大王”出身的王佐、袁文才,他们对毛泽东由衷敬佩,将毛泽东视为精神领袖,而贺子珍也被才华横溢的毛泽东逐渐吸引。

闲暇之余,贺子珍经常去找毛泽东请教,看毛泽东的眼神也充满了柔情蜜意,对毛泽东产生了依赖感,遇到大小事都喜欢找毛泽东倾诉。慢慢地,毛泽东察觉到了贺子珍对自己的感情,而贺子珍坚强、独立的性格特质,也吸引了毛泽东,两人越走越近。

终于有一天,毛泽东大胆地向贺子珍表白了:

“贺子珍同志,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

贺子珍又激动又害羞,用手捏着自己的衣角,接受了毛泽东的表白。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毛泽东与贺子珍

艰苦征战多

1928年5月,35岁的毛泽东和19岁的贺子珍在井冈山结为革命伴侣,由此开始了十年的感情岁月。之后的日子,不管是反“围剿”、还是长征,尽管革命岁月极其艰苦,但两个人感情和谐,充满幸福,井冈山上的红旗、长征路上的号角都是最好的见证。

1932年11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生下一个男孩,小名叫毛毛,但当时环境十分危险,贺子珍没有办法一个人独立抚养毛毛,在长征开始前,贺子珍和毛泽东不得不忍痛把孩子交给毛泽覃和贺怡抚养,但随着毛泽覃的牺牲,毛毛下落不明,成了贺子珍一生的痛。

长征,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艰苦的磨难,但对贺子珍来说,她的磨难无疑更加艰苦,艰苦到常人难以想象。长征途中,贺子珍所在的部队遭遇敌机轰炸,眼看一颗炸弹落在地上,贺子珍一把将战友扑开,用血肉之躯挡住了炮弹爆炸,炮弹碎片深入她的体内,即便后来接受手术仍未全部取出,残留在颅内的碎片一直折腾着她的后半生。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贺子珍(影视剧照)

最惨烈的一次是在云南贵州交界处的行军路上,当时敌人在几十里穷追不舍,部队正在加速行军试图甩开敌人。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 身怀六甲的贺子珍突然临盆,在缺医少药、没有稳婆接生的情况下,她生下了一个女儿。

危险重重的战斗不允许她带着一个婴儿在身边,为了孩子的安全,贺子珍和毛泽东只得再次忍痛割爱,留下13块大洋,把孩子送给一位老乡抚养。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离开自己,贺子珍只看了这个女孩一眼,她不敢多看,怕看了再也不舍得把孩子送走……

先后失去两个孩子,自己又身受重伤,贺子珍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这些痛苦没能打倒这位坚强的女战士,贺子珍以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一路之上遇到的所有困难,成功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到达了陕北。

1936年,贺子珍在延安为毛泽东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李敏,乳名叫娇娇,这是贺子珍所有子女中唯一长大成人的孩子,也是毛泽东的长女。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贺子珍(影视剧照)

遗憾远离别

都说患难见真情,志同道合的毛泽东和贺子珍经历了这么多苦难的考验,却始终不离不弃,而且有了爱情的结晶,延安的环境也不再那么艰苦,按理说两人的感情应当更加融洽,但在延安,毛泽东和贺子珍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痕。

贺子珍的个性很强,对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没能冷静处理,而是选择了“逃离”。

1937年冬,她不顾毛泽东的挽留,选择了一个人远赴苏联治病。谁都没有想到,贺子珍这一去就是10年,她和毛泽东的感情道路也走到了尽头。

贺子珍虽然是毛泽东的夫人,但她在苏联并没有受到太多特殊照顾。如果说长征对贺子珍来说是一场艰苦的考验,苏联的十年对贺子珍而言不啻为一场更艰苦的折磨。

异国他乡的生活是寂寞的,尽管有张闻天夫妻等人的陪伴,但贺子珍还是产生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她想念毛泽东,也想念女儿李敏,却因为个性孤傲倔强,不肯给毛泽东写信认错,同时又很少收到国内的来信,这让贺子珍精神上十分苦闷。

但是贺子珍在苏联并没有虚度光阴,她选择到莫斯科东方大学进修,而当时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兄弟恰好也在东方大学学习。贺子珍见两兄弟没人照顾十分可怜,便主动担当起照顾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生活的重任。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在苏联

1941年底,毛泽东把女儿李敏送到苏联学习,女儿的到来给贺子珍带来了短暂的快乐,却也给她增加了新的负担。为了养活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三个孩子,贺子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家务,工作学习之余,她彻夜织毛袜子、洗衣服。大冬天为了取暖,贺子珍一个人跑到森林里伐木、劈柴,日子过得比长征还要艰苦。

不管日子过得有多苦,贺子珍都坚持悉心照顾三个孩子的生活,尤其不让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受苦,她每月从70卢布的生活津贴中挤出钱来给他们买东西,有时情绪苦闷时打骂孩子,也只是把气撒到女儿李敏头上,绝不动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

贺子珍早年受伤,有十多块炮弹皮碎片残留在体内,她在苏联期间接受了手术,取出了大多数碎片,但因为当时技术限制,颅内的炮弹碎片无法取出,只得留在颅内。时间一长,这些碎片不时压迫脑神经,让她不时阵阵头疼,甚至难以控制自己的精神状态。

可以说,在苏联的十年是贺子珍日子最黯淡、精神最苦闷的十年。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贺子珍与女儿李敏

心中唯一人

1947年8月,贺子珍带着李敏、毛岸青返回国内。

一别十年,物是人非。贺子珍离开时,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当她返回国内时,解放战争已经过半,毛泽东的地位也今非昔比。在苏联期间,也有异性追求,但都被贺子珍拒绝了,在她心中,只有毛泽东才是她唯一的真爱,也是她唯一的牵挂。

怀着忐忑的心情,贺子珍向组织提出了一个小小的“心愿”——见一见毛泽东,哪怕是说句话,握个手也行。

遗憾的是,这个心愿直到12年后才实现。

那是在1959年,毛泽东到庐山开会,与贺子珍有了一次秘密会面。这次见面,贺子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当她见到毛泽东时,整个人惊呆了,紧接着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最后哽咽说:“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这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分别22年后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贺子珍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似乎也放下了一切牵挂,她按照组织的安排,一直在上海工作、生活,过着与世无争的平淡日子。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贺子珍与家人合影

在这期间,女儿李敏一直在北京工作,只能在工作之余到上海探望贺子珍,有时给母亲带来毛泽东的关心,但贺子珍从未见过毛泽东本人,只有彭德怀、陈毅等领导人去上海看过她,当提起毛泽东时,贺子珍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泪流满面……

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贺子珍的存在,但贺子珍没有忘记毛泽东,她一直通过报纸、广播关注着毛泽东的一举一动,关心着毛泽东的身体健康,有时甚至在广播里听到毛泽东的讲话,贺子珍都会激动地流泪、晕倒。

但贺子珍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一个坚强的人,她始终把对毛泽东的思念深深埋在心里,不向任何人透露,她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默默关心毛泽东,默默承受这一切。

晚年的贺子珍身体一直不好,颅内残留的炮弹碎片始终在折磨着她。1984年4月,贺子珍出现了体温持续升高的状况,经住院治疗后好转,但到了中旬,贺子珍又突然发起了高烧,伴有便血症状,不得不再次住进上海华东医院。

医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了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也没能给贺子珍降温,贺子珍的身体日渐衰弱,不时陷入昏迷,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上海方面决定向中央汇报,中办很快通知了李敏,李敏二话不说,就和丈夫孔令华赶到了上海。

病床前,李敏、孔令华、贺敏学一家陪伴着病重的贺子珍,贺子珍看到最亲近的一家人都在自己身边,欣慰地点了点头,也放下了对家人的所有牵挂。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贺子珍与家人在一起

邓公定基调

1984年4月19日下午,饱经风霜的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

贺子珍病逝后,摆在上海市委面前的是一个个难题。

贺子珍生前担任的最高职务是浙江省妇联主席,级别是正厅级,正常情况下应当按照正厅级干部的规格办理丧事,但贺子珍的身份很特殊,尽管她结束了与毛泽东的婚姻关系,但她毕竟是毛泽东的第二任夫人,在全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很高声望。

贺子珍的后事该怎样办?追悼会规格如何定?谁主持谁出席?骨灰安葬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都很现实很棘手,上海市委不敢自作主张,专门向中办请示报告。

中办也犯了难,贺子珍的身份太特殊了,谁也说不好如何是好。

没办法,中办又请示了邓小平。

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由于贺子珍的特殊身份,所有人都不敢表态,即便是中央做决定,如果处理不妥当也容易引发人们的私下议论,换做别人恐怕是很难做出抉择,但邓小平只是思忖片刻,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邓小平

如前所述,一室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领导人骨灰的地方,以贺子珍的身份和级别,本来是无法存放在一室的。事实上,就连很多中央领导人的骨灰也按照其本人遗嘱没有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贺子珍也从未提过此类要求。

但邓小平毫不犹豫地拍了板,给贺子珍葬礼的规格定了调子,这需要很大的魄力,很大的决心,也需要很大的格局,很大的胸怀,毕竟这是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事情。

上海方面终于有了底,1984年8月25日,上海市委在龙华革命公墓大厅举行向贺子珍同志遗体告别仪式。贺子珍的遗体安放在大厅中央,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四周簇拥着常青树和鲜花,摆着贺敏学、李立英、李敏、孔令华等亲人敬献的花圈。

告别仪式上,胡耀邦、邓小平、陈云、邓颖超、聂荣臻、习仲勋、杨尚昆、杨得志、宋任穷、乔石、蔡畅、康克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来了花圈,贺子珍出生、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各省市地方党政机关也送来了花圈,发来了唁电。

肃穆的哀乐声中,中共中央、上海市委和贺子珍的亲属、生前好友怀着敬仰的心情,默哀鞠躬,向这位饱经风霜的共产党员做最后的告别,很多人泣不成声。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贺子珍遗体告别仪式的报道

贺子珍的遗体火化后,她的骨灰被专机送往北京,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仪式十分简单,李敏亲手捧着母亲的骨灰盒送进了一室,但很多曾与贺子珍并肩战斗的老大姐、当年曾在苏联学习受贺子珍照顾的革命子弟,以及认识不认识贺子珍的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自发赶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向贺子珍表达了最后的敬意。

这一幕让李敏十分感动,人民没有忘记自己的母亲啊!

第二天,各大报纸都刊载了贺子珍逝世的报道,在贺子珍的简历中,对贺子珍的评价是这样一句话:

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

这样的评价,贺子珍是当之无愧的。

84年贺子珍病逝,邓小平拍板:中央领导都送花圈,骨灰葬在八宝山

贺子珍纪念馆内的贺子珍雕像

贺子珍的一生有光辉和荣耀的岁月,也有苦难与不幸的时光,但不管命运如何折磨,贺子珍都终生不改自己的信仰,始终不忘心中的唯一,为中国革命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和力量。是她甘于牺牲,伴随毛泽东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是她顾全大局,选择一个人走完最孤寂的时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她,这个不朽的名字:贺子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宝山   骨灰   永新   井冈山   苏联   拍板   公墓   上海   碎片   艰苦   孩子   邓小平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