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务员考试中谈学习能力(原创)

       至今,我对公务员考试的研究已经一年有余了,这一年多针对于一种考试的研究的话算是比较久的了。我这个人喜欢玩游戏跟大多数的电迷是一样的,但是玩游戏的快乐却跟很多人大相径庭的。不像很多人喜欢强化装备、喜欢杀人取乐、喜欢泡妞吊妹,我则更加侧重于喜欢写攻略,曾经写剑网三七秀攻略的“董大吉”也在百度上名噪一时。因为我喜欢跟与我有这共同嗜好和理想的人分享我的收获和智慧。对于公务员考试这件对于很多人来说改变命运的“大事”,本人也一直都想写一部全科攻略的,但是由于一直都没有太多的精力,而且要做大量的数据统计和总结,所以一直到今天才准备写这部攻略。前段时间工作实在占用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这部攻略是否能够真的和曾经的七秀攻略媲美,还有待于商榷。
       首先要说的是网络上和公考班上的现有的资料和攻略已经是非常非常全面和详细了,这其中也不乏专业化质量很高很高文章和材料。那么今天我的这部攻略并非老生常谈。因为在漫如大海般的复习材料中要想真正找到能提高自己分数的材料的可能性其实真的很小。因为参加过多次考试的同志们都知道,考高分的总是那些很少的人,而能够突破自己极限成绩最后实现梦想的人实在太少了。
       所有的备考人员中,我大致给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天才的学习专家型,尤其是具备很强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高学历、高智商的甚至名校的优秀学生,这些人不适用于我的这篇攻略,因为在几乎这个世界上现存的所有考试中,他们只要加以研究,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都能够成功晋级并且脱颖而出的。
       第二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公考优势的人群也不适用于这部攻略的,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目的,可以不必继续研究了。
       第三类,经过多次考试和备考经历并且勤奋努力却始终不能够在历次考试中脱颖而出而又非机遇问题的那些苦逼同志们。看过我的攻略后,一定会给你启发的。
       说到考试,其实考察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当然这个出题者和组织者的本意,所有的考试归根结底都是这样的,无论是通关型还是选拔性的考试,都是为了考察出一个人的潜在的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的,本人还是非常鄙视那些只研究纯粹考试技巧而非提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那些人和教辅人员,对于本身具备高端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人来说
算是如虎添翼,但是对于大部分不具备这样高端的水准的人群来说无异于是给那些将要死亡的人注射吗啡--死马当活马医而已,想要靠撞大运来实现理想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尤其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且有很多不公平现象的公考来说,其成功的几率远小于日本人能够占领钓鱼岛。
       我母校的校长姜澄宇先生曾经教导过我们,他说:我们给你们的不是四年以来学习的知识,而是一双点石成金的手。今天我已经明白他的初衷,我感谢西工大四年以来培养给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是在这里感谢一下曾经在校期间鄙视过无数次的母校吧~!
       “天道酬勤”
这个被自古以来被无数成功者和失败者们奉为经典的语录早在《尚书》中就已经提及了,但是大家肯定从来都没怀疑过这句话的意思,可是上帝真的会给勤劳的人回报的么?我认为至少在读书考试这一领域不完全如此的。勤奋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是勤奋确实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普通人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勤奋的努力,但是付出努力了却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努力占有99%的成功因素,而1%的奥秘的的确确是必须要领悟的。这个奥秘决定了这个世界上勤劳的同志们虽然很多,但是成功的人们却总是那么少。在公务员考试中的这个奥秘就是学习的能力。下面就公考中学习能力来总结一下:
一、公务员考试难度大么?
       公务员考试是由50%的知识积累和50%的思维考察组成的,因为国家肯定考虑到招聘干部不能像招聘科学家那样高端,所以所有的知识和题目还是基于高中以下知识来确定的。(囧~~!本人没有鄙视国家干部的意思,不过说实话咱们的公务员招考题目标准和美国他们比在科学性上是差了点儿)
       有人跟我提起既然是高中以下的知识,那岂不是高考中的优胜者更加有机会成为高端人群?答案正确!其实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不过大部分非名校的同志们不必太担心,一来我们国家绝大部分名校的高材生还都没有去考公务员的想法,二来很多高材生其实在大学这四年都荒废了,尤其一些院校的文科专业尤为如此。(那个啥,这里鄙视一下那些神马部神马局里的管公务员的干部们啊,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在中国医学是技术含量最大也是学业负担最重的,其次是理和工,这是为啥高级干部里理工多,就连那些企业管理精英也是理工出身多的原因吧,其实医科大的学生也很厉害的,不过他们一般都不舍得放弃他们的专业而从政和从商而已)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家不必担心自己曾经是那所大学毕业的或者是哪个专业出身的,因为现在开始认真对待公考完全来得及的,我身边就有很多甚至于是在职或者函授大学的学生考高分的。
       既然公务员考试的难度不大,那为啥每年大家分数普遍都不高呢?其实这是出题人故意设置的一种效果,难度虽然不大,但是公考考察实在全面,百科知识+全面思维素质,因为人无完人,所以没有高分。
二、考试的科学。
       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讲考试的科学其实有点老生常谈,
一个拥有正常教育经历的人对于考试太不陌生了。但是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了解考试的目的、考试的科学么?
       考试的目的就是考察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素质的,考试的实质就是考生于出题人的斗争。请各位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其实出题的专家是有着正常人思维的,他们出题并非无迹可寻,我这里说的不是押题的事儿,而是要通过对出题人的研究了解每一个考试的出题思路和要考察的重点方面。还有就是要研究你在公考人群中占有的位置,这个可以在一个比较固定的范围内,比如省考范围内或者国考范围内,比如考省直的人群里或者市值的人群里,甚至细化到考沈阳、考大连或者考丹东等等这部分人群,因为归根结底分数是要跟人见面的,而不是单纯的机械化的一百来分。
三、你了解你的真实水平么?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不难,但是知己你做得到么?或者说全面、客观、科学的了解你自己很容易么?
       我这里结合公务员考试的话题来谈了解自己就是说要弄清楚几个问题:我的成绩排名大概多少?我的成绩稳定么?我在考试中优势和弱势是那几个方面?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和实践积累情报搜集。
       建议大家在开始复习之前要把之前做过的题翻一翻要是都扔了的话没关系,反正是要做套题的,现在开始积累也没关系,以后用得上。从过去做过的习题中就要总结这些问题。比如说行测考试,语文题、图形题、常识题、推理题、数学题、分析题这几大类,把做过的试题以同类题型为单位归纳总结出平均正确率,最好成绩和最差成绩统计出来,有余力者研究一下波动率,从根本上分析一下自己在行测方面的综合形势,数据一定要真实可靠客观,不然算出来也是废物。我们中国人没有用科学解决问题的习惯,从现在开始也要培养自己的科学判断分析总结的能力,以资日后!具体的数据分析这里无法详细说明了,大家要认真研究。总之研究自己的实力是高智商人的必备奥秘,我提出来了也就算是捅破了这个天窗,以后我们就有努力的方向了。(PS:加入一些考试群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对手的实力)
四、复习时的基本原则。
       第一,先慢后快。新一轮的复习过程开始一定不要吝惜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熟练的基础其实就是要先弄会,只有弄通学透这些知识才能谈下一步--熟练。开始复习我不担心大家浪费时间去研究一些自己始终搞不懂的知识和题型,不要着急,着急了只有一个后果,那就是自欺欺人。往往在老师或者高手辅导的时候,问大家这道题会了么?大家都会说会了!其实这其中能有百分之一的人会了就已经很不错了,毋庸置疑过一段时间以后你发现这种习题还是不会,甚至于原题都不会。这就是急功近利或者说模棱两可的害人之处,这种背离科学的精神导致大部分人始终无法提高自己的真实成绩,所以切记切记要不怕浪费时间,真正把这些知识研究明白。当然是否能够真正把知识搞懂弄透不能全靠考生自己,这里面有很多很多工作是需要辅导老师去做的,可是我们大部分的辅导老师他们也许是考试高手(甚至有的连考试都不算高手),但是他们却不是优秀的老师,因为他们可能跟我的思维是不同的,他们研究考试有余,但是我会研究考生。说实话研究教会别人比研究学会知识要高端得多!
       第二,要专项不要全科。备考的精力大部分要放在专题攻克上,而绝不是整篇整篇做大量的套题,这里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比如,买一套中公的最新模拟题,我们先把这七八套题里面的数学提取出来单独做,数学都做完了再做语文,然后推理等等以此类推。但是要单项题型严格掐时间,如果时间不够,我之后会讲解提高速度的办法,时间不够的话就先空着然后标记时间不够的标记。当然具体的办法在文章中无法一一提及,欢迎来讨论。
       第三,认真总结。给大家先说一个道理。在体育界,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其大量消耗体力不是最终提高体育成绩的目的,大量的消耗工作其实最终得目标就是为了最后的恢复,训练量无论有多大,都是为了把人体的体能消耗到极限,这个极限接近零体能,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体能恢复有更大的空间,实际上就是说训练是为了消耗,恢复才会有提高。这个道理其实用在学习知识上面是同样有效的,也就是说无论你做过多少习题,看过多少材料,最终得目的只有一个--总结这些训练!总结是一个循环提高的过程,做完题、看完材料而不去总结,最后都是无用的。同志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你一厢情愿的过程,不要因为看过多少书,做过多少题就会成为高手,如果你这样想,你就永远都不会成为真正的高手,即便是成功了,那将也是事倍功半!
       如何总结?怎样总结?总结的时候要按照如下几个问题来进行总结:我错了那些题目,这些题目真的都弄懂了么?错过的那些类型里是不是都会呢?是原理不清楚还是计算不精确又或是根本就一点都不会。看过的这篇材料我能不能达到材料中要求的水平等等。因为我不是写书,也不是开班授课,因此我不可能很详细说明,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总结的这个步骤,一定要动脑筋研究自己的弱点。
       第四,必要的积累还是要有的,尤其要动笔!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凡事要多动笔,对于积累方面的知识非常的有效果,譬如说行测里的言语理解、常识题和资料分析题,申论里面的大部分题型都要动笔亲自操刀去写写,记记和算算,相信我真正动笔去操作一下你会无意中发现有些知识和习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而且很多简便办法也研究会了,并且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五、考试时间分配
       各个题型分配的时间很多辅导班都会强调,这里面我尤其要给很多菜鸟指出来行测的时间分配问题,之所以在复习之前提出来而不是考试前像很多辅导班那样才开始讲考试科学,就是因为我深深知道考试英雄绝不是考前磨刀,更加不是依靠临场发挥的,平时的半年、一年、三年甚至五年十年的努力都是为了每年两次的考场两个小时而准备的,常胜将军绝对不是考前才开始研究时间分配,并且时间分配这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极其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在平时就养成习惯,结合上文提到的专项题目训练来说,就是要在专项训练的时候引入抓紧时间的概念,当然每个人的时间分配都必然不同按照我的习惯以辽宁省考为例我行测时间分配和做题顺序如下:言语理解40题30分钟-----图形+类比+定义+推理30题30分钟-----常识20题10分钟-----资料分析20题20分钟-----数学题10题剩余30分钟。依照这个方法,2012年省考我做完全部题目需要1小时50分钟左右,还剩余10分钟。其实我的这个方法还是有待于优化的,因为剩余时间太多未必是好事,我的推理题因为太匆忙就没有真正仔细分析题目,失误了至少三道题,因为逻辑推理是我强项嘛,这样就很不划算了。我给大部分时间不太够用的人分配的省考时间如下(国考还没来得及开始系统研究过):言语理解40题30分钟-----图形+类比10题10分钟------定义+推理题20题25分钟-----常识题20题8~10分钟-----资料分析20题20分钟-----数学题10题剩余至少25分钟。上述的时间分配是希望大家达到的理想状态,而非金科玉律,并且希望大家能够按照这种标准去做好平时的训练。其实这里面很多题目是很费时间的,比如数学题就是本来就很浪费时间的;有些题是浪费时间都不一定做对的,比如图形题、类比题和言语题;还有些题目是有很多简算方法的,通过大量的专业化训练可以迅速提高效率的,比如说资料分析。之所以这样要求各位去分配精力和时间,也是有很多科学道理的,并且我不建议任何人都轻易放弃题目,尤其平时训练的时候,如果训练的时候就把很多知识放弃了,那么考试的时候绝对不会因为放弃曾经不会的知识而多答几道本来已经会的题目的。具体行测和申论的各种类型题目的分析将在下文逐一分析讲解。
(今天说到这里,洗洗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考试   时间   知识   题目   目的   攻略   分配   能力   科学   题型   同志们   材料   成绩   努力   神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