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河源——霍山

       据说霍山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有着“小丹霞”之称。可网上几乎找不到详细的攻略,由此可见,那还是一个待字闺中,众人不识的地方。也正好达到此次出行目的:远离城市,远离喧嚣。

       从苏家围出来,直上汕梅高速,在龙川西出口下。按照指示牌的显示,离霍山风景区还有四十多公里,当时我们就郁闷了。攻略上说龙川西出口不远就到了,想必也不过几公里,谁知竟然还有四十多公里。我们只好拿出GPS重新定位,搜索前行。在一个珠塘坑的地方,我们看到了霍山的广告牌。广告牌指向一个新修的两车道小路。问过当地人,告诉我们这就是去往霍山的旅游专线,刚开辟不久的。这条路比老路要省去十多公里的路程。

       爬行在专线上,道路两旁渐渐简单起来,路上没有其他车辆,仿佛就是为我们而铺设的。道路穿山而过,越来越静,最后只听得到风吹虫鸣。天上的行云,两旁的绿树青草,都是默默静寂。而我们,全部成为局外人,仿佛在一幅身临其境的风景画前,静静的享受着。

       转个弯,穿过一个山谷,前面豁然开朗,霍山已全部呈现在眼前了。

     眼前突兀此山,震撼无比。

     霍山原名怪石山。山体突兀怪异,方圆十几里,不算大。关键在于怪得唯一,周边除此山之外再无他山。仿佛是上天刻意安排的一座怪石微雕盆景。



      霍山的牌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当初建成时是岭南最大的牌坊,号称岭南第一门。

      这里是国家AAA级旅游景点,虽说不如四A、五A那样风光,却是相当幽静。相传当年蓝乔喜之幽静,在此修行,终于得道升天,号称太乙仙人。

      到达霍山大门已是下午四点多钟。看不到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场景,只有保安默默的看着我们。和门口的保安聊了半天,知道这个大门里面有一个空旷的停车场,可以在那里找住宿的。有一家霍龙宾馆,双人间220元。当时我们就犹豫了,这个价格比深圳都贵啊!可是这个地方人迹罕至,别说住宿的,就连路上的行人都看不到几个。如果回走,就要花费2个小时才能到达镇上,才能找到旅馆。

      即来自则宰之,一行人买了门票,进入霍山风景区。



      穿过一条幽静的小路,几分钟就看到了停车场。旁边还有一个公交站牌。看来这里是通公汽的。除了霍龙宾馆外我们还找到当地的农民房。一问价格果然是便宜不少,单人房90元搞定。如果是平常,四五十元也是可以搞定的。虽说是农民房,卫生条件还算可以。老板娘非常热情,还自己养了鸡,种了菜。晚餐也可以搞定了。

     

       这个所谓的停车场和武汉的夜市差不多,很多商户把座椅摆到外面,可以聊天、喝茶、吃饭,很是惬意。一扫刚进来时的不安,我们决定现在就上山。老板娘告诉我们,只要住在里面,明天还可以继续上山,不用再买门票了。他们本地人都是直接进去的。安顿好住宿,向老板娘定好晚餐,我们便开始游山览水了。


       最初以为这个是狮吼峰。感觉狮子不像,倒像家里的小狗,耷拉着耳朵,看着我们。后来才知道角度不同,我们看的是狮吼。而别人看的是酒瓮石。



        借着这个气势,吼一个吧!


     这是在灵山寺后面拍的酒瓮石。巨石犹如酒瓮倒置,这个景点叫“酒瓮凌云”。但是已经先入为主了,怎么看都像狮子趴在那里。

     酒瓮石还有一个典故:相传此峰中有一泉眼,终日不断。泉水甘醇如酒,饮用后消疲解乏。更为奇异的是饮用的人多,泉水就多,人少,泉水流出的就少,不管人多人少都够用。可有一个村民觉得泉水流出太慢,想将泉眼开凿扩大。不料弄巧成拙,塞住了泉眼,反而将泉水堵住了。有诗为证:“闻道古时尽酒香,人多人少亦无妨。谁知世有贪心汉,酒瓮从此不芬芳。”

     人心太贪,终会有失。



      在石壁上开凿的小路,沿山环行。

 



       岩壁下摆放的是众仙家,供人朝拜。

 

     今天的目标就是登上“登高冈”。沿途怪石兀立,赞叹不已。


      山中小道曲曲折折,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

     远处的群山却都没有这里的怪了,普普通通,毫不出众。摆个pose,大赞祖国河山吧。


         来个天鹅舞!

 

 



        此处是回音最佳的地方。初步统计,喊一声,会有五个回音,相当壮观。犹如山里有人在为你喝彩。

       

        远处青山一片褐红,来的时候我们就发现那是成片的树林被烧毁的痕迹。公路曲曲折折蜿蜒在丘陵中,犹如清秀飘逸的书法笔墨。       

        回到住宿已是天黑了,今天花了两个小时,走马观花,领略了霍山独特的风景。明天将登上最高峰“船头石”,一览众山小。

        晚餐两荤一素一汤。两荤是一鸡两吃,白切鸡和滑鸡。味道不错,颇有岭南风味。鸡是老板娘养的走地鸡,食材自然新鲜,无需其他就有好的味道。

       饭后闲聊,却是最难忘怀的。满天星辰犹如宝石镶嵌在巨大的天幕之中,苍穹下,却只有两个人,借着宝石的光芒,促膝长谈,忘却了尘世间的烦恼,心也宽慰了。虽有蚊虫叮咬,却是自自然然,原滋原味。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所以今天没有看到日落,于是计划明天早起,登上船头石赏日出。

       清晨6点钟,窗外已是雨打芭蕉,登山看日出的计划只能取消。听着淅沥沥的雨声,想起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感慨万分,唏嘘不已。

       在这深山里,呆在房间里,没有任何声响,只听得到窗外的雨声,令时间都仿佛停滞了。人的烦恼,不是得到的太少,而是计较的太多。只有在一个朴素得无法奢华的地方,才能真正体味到“淡泊而明志”。

       8点多钟,雨停了。拌着山野清新空气,吃完河粉,我们出发了。

       再看看我们住的山脚,现在云雾环绕,仙境一般。


       最右边就是我们落脚的东江酒店。老板娘热情好客,自然纯朴。这里也为她宣传一下,希望有朋友去霍山能住在她那里。老板娘叫杨春招,手机号码13794720814。



      首先还是来到灵山寺。昨天的一炷香还没有烧,今天再来吧。相传当年宋代蓝乔就是在这里修道成仙的,自称太乙仙人,因此这个山岩叫太乙仙岩。太乙仙岩左侧有一个巨大的石室,是霍山最大的天然石室。石室冬暖夏凉,四季清幽可人。灵山寺就是依着天然石室而建的。

 


     斑驳的墙壁,证明着自己的历史。据说春秋时期,岩石外,就建有灵山寺。当年唐宣宗为僧时来此参禅。后元代被毁,九三年当地政府出资再次修缮。在石室内原本还建有一道观,在文革时期也被毁了,现在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这些石碑上刻着修缮时捐款的人名。寺庙香火据说很旺,过年时节,这里非常热闹。

 



       寺庙还在建设中。金佛还未开封呢!



        依岩石而建,倒是可以省去很多材料。



      你看,屋顶都是丹霞红岩。



      这是间住家的房子,屋顶也省了,真是自然。岩石屋顶自然也会偶尔掉些小石头下来,但是从未伤人。


       离开灵山寺,沿着小路走,看到一间未建好的小屋。和主人沟通了几分钟,我们就不再问了。因为没有一句话听得懂。倒是他能听懂普通话,我们问一句,他回答好几句,真是郁闷啊!

       小屋和灵山寺一样,借了岩石作为屋顶和墙壁,挺省成本的。小屋外是一个小的庭院,在岩石的呵护下,即可遮风又能挡雨,还能遥望远山,比大城市里的别墅多了几分潇洒、野趣。

       雨伞、簸箕、石凳、圆桌、枯柴……古朴自然的生活。


        顺着小屋走,便是一个观景台。主人赏雾品岁月,悠然自得。让我想起郑板桥的《山居》:

        一间茅屋在深山,

        白云半间僧半间。

        白云有时行雨去,

        回头却羡老僧闲



      走近了发现老大爷是在抽烟斗。烟斗是用山上的一种药材,中间掏空,制作而成。呼次呼次,吞云吐雾也是一种生活。

      这种草药非常苦,能降火明目。据说是在狮子峰那个悬崖上采摘的。一个巴掌长的烟斗要15元一个。



      哥赏的不是风景,是人生。
      哥品的不是寂寞,是自然。



      昨日还在疑惑,丹霞地貌应为红色为佳。今日果然见到“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岩石。看来这丹霞还要和着山间的云雾,才能出彩。

     由于早上的一阵大雨,霍山云雾缭缭,群山犹如一幅山水画一般,若明若暗,相互呼应。


     雾越来越大,群山渐渐退去灿烂渥丹,还原一幅黑白山水画。


       山坳间却是没有半点雾气。


        云山簇拥,浑然一体。


       云雾渐浓山欲隐。

   

       丹霞不舍白云绕,有情却被无情恼。

 



         或明或暗,或现或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此山身后万重山。

 



           鬼斧神工。

 



             疑是小道一斧开,

             白云深处谁曾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郑板桥

        



         遥看登高冈,半云半雾中。



      拥翠小道何处去?白云生处有人家!



         趁云去雾散,赶紧拍一张。




       来到“横岩傲雾”景点。悬崖边缆索虽然都没有了,却也抹不去心里的兴奋。这里赏山,犹如赏窗外的美景一般,置身事外,却又无不在其中。心想,如果带些上等的铁观音来,烧一壶山间云雾茶,再赏人间仙境,岂不是痛快!


      “横岩傲雾”是最佳的品味地点。面对云、雾、山、亭只有不停的按动快门。



      桂林山水甲天下,丹霞风景甲桂林。



          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离开“横岩傲雾”,豁然回首,原来留恋凡间的还有仙山。



      一路开始下雨了。霍山天气变化太快,云雾之后便是雨。这便是霍山的最高峰,船头石。网上搜索发现船头石上原本有一个亭子。后因亭子影响自然景观就拆除了。


       砻盂石:亦名“砻盂接佛”上有佛迹十数处。侧有澄泉,其泉既清且甘。下有岩洞,非常清幽。峰似砻盂,传说昔时此砻有米出,乃供酒瓮石酿酒之用也。

       “砻”读lóng 是一种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像磨。听当地人说了半天,我也没有明白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但是这边看,倒像只狮子蹲在那里。



     雾气太大,下着雨,也没有伞。我们赶紧往船头石赶去。


       俯首看着刚才的地方,却发现是个品茗的好去处。



       云山雾罩,看不到对面的砻盂石了。


       终于登上船头石,一览纵山小。

      


       砻盂石,在云端。



        在雾里



          远处的酒瓮石,遥不可及。


       这次登山发现霍山有不少翠绿的鹅掌枫。如果到了秋天看枫树红叶,与丹霞相应,也应该是别有风味的。




       当年苏东坡登上船头石,一览众山怪石,作诗一首:

       霍山佳气绕葱茏,势压循州第一峰。

       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借云封。

       船头昔日僧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

       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苏东坡
    



       下山归路,止于云中。


        不经意间,又有仙人觊觎人间仙境。

 


         峡谷中,我是景。



        这快大石头,卡在峡谷中,怎么没人去推着试一下!

 



          喜欢山路在岩石里蜿蜒。


         利壁千仞,无欲则刚



       昨天登山至此,没有明白这个景点的含义。今天才发现,原来是这样跪膝的。

       爬山较累,双手颤抖,相机太差,遗憾遗憾。

 

 



      这块石壁里,有人休息,补充体力。游玩至此已快中午12点。是想如果这里搞点兰州拉面、上岛咖啡、麦当劳之类肯定很有特色。

      依依不舍下山来,由于要赶回深圳,其他部分景点未能游览。人生的美来自残缺的遗憾,留着秋天再来看丹岩红叶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霍山   船头   岩石   石室   老板娘   自然   云雾   泉水   怪石   景点   泉眼   小路   当年   屋顶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