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金瓶梅》


今儿在网上看到一篇写潘金莲的文章甚有趣,我老人家不知道作者是男是女,因为我没有看作者的习惯,呵呵。作者说《水浒》上街坊说潘金莲专一好偷汉子,可施耐庵也只说是潘氏爱站在门口看街,引得浮浪弟子饥鼠似的在门前转悠阿,不然他后面的王婆十计岂不成了勾引西门庆的了?当然也可以说是王婆自抬身份,呵呵。若不然,必须十计方能成其事,则潘氏只有王婆一知己,岂不是人言可谓?若无西门、武二成全了那些街坊的流言,潘氏岂不被冤?若说《金瓶》还有张大户之事,《水浒》中潘氏可是拒绝了户主的勾引,张大户为了恶心潘氏,资助的倒是武大的买卖,呵呵。《水浒》中是武大白捡了一便宜,所以水浒中的潘氏其实是情有原的,《金瓶梅》的作者才会改写这个人物的来历,说明作者是有人文思想的,不然一个时代的受害者——尽管她终亦害人,却亦有避害之实——因为谁也经不了武二那对醋钵似的精拳头,岂不成了不杀不足平民愤、全道德,而杀之其心何忍?笑笑生毕竟不是施耐庵,他心中有感慨,却没有怨毒,所以他杀不了那样的女人,他不是还把瓶儿称为素门德妇,让她得归西门祖茔么?其实《水浒》中的潘氏出轨原先只不过是了报复武二,但武大用武二威协求生时,潘氏知道捉奸的动静那么大,即便武大不说亦未必能善终,再有王婆之唆,武大之死就成必然。故《金瓶梅》作者才会嫌郓哥多事——因为他看出此子并非出于义愤,而是呷汤不着,试图借刀泻愤,终致武大之死。

《金瓶梅》把一个拒绝了有钱主子的诱惑,写成了被张大户所收买,为了成全王婆十计,才有潘出资典房之举。那王婆十策,不论在《水浒》,还是《金瓶梅》不是也得先由武二激之方可行?不论《水浒》还是《金瓶梅》在此行文处理上都是依势而行的,不然情节如何能合理?然潘氏非见人就上是不言而喻。《金瓶梅》中潘氏的行为也是依次展开的,因不满现状、到上了王婆的贼船无以自拔,再到不得不依西门而生存,再到深宅后院的情渴性饥,最后才是人性绝灭——在《金瓶梅》上她可是杀人最多的主,我并不同情潘氏,但是她亦有情非得已之时。所以《红楼》上凤姐虽也伤天害理,曹氏仍入之于薄命司中,这就是曹氏比笑笑生更具人文情怀,也是他对凤姐即爱又恨又悲悯之的原因。其实潘氏又何尝不是呢?便是如今女人爱上个“好爷们”,也非不当之举。然不必情所不至,即迫而害之,此则属不当。现今又不是大宋朝,便是潘氏亦不必杀诸人,不好不是还可以自己过?你不以人为衣食,人何得以你为鱼肉?若不然,尔辈诚非丈夫。笑笑生因《水浒》潘氏虽可杀,亦不当是武二之刀,故有前陈后叙,以足其死有余辜。

至于潘氏是不是技能压倒娼妓,潘氏归西门,西门并未断过三街两瓦的走动,便是后院亦非专宠,刘瞎子、薛姑子亦无以助之。人云亦云并非必然之理,然理却在字里行间,这便是好书与孬书的区别。就如《风月宝鉴》,如看不出其正反之关联,看之无益,是以曹氏言,不必诋人妻女,亦能成缄。然时与时之不同,《金瓶梅》所对之人正明末达人耳,虽有范蠡张良,何足为训?神州于若辈门户计中沉沦却比比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金瓶梅   水浒   西门   作者   大户   街坊   后院   祖茔   不当   姑子   凤姐   人文   死有余辜   说是   义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