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这两天很无聊就等着新浪网上有好文章,今儿的好文章都是老先生们的,一篇是关于《红楼》的,若说到《红楼》、《三国》之类,觉得这个老先生的看法总是极中肯,虽然也不能完全有同感,但是瞧着觉得大多还真是那么回事,瞧着便觉得得趣,似是与学人共语。就如瞧《水浒》的金评本,极易让人神魂飞扬,呵呵。
 
        另一文章是忆苦思甜的——不知道为什么那似乎是哥儿俩的,这次竟像掉换了心境,昨儿那篇不见了那条调皮的小尾巴,就得有些干巴巴的。这一个四平八稳的,最后那个结尾却忍不住让人发笑——想起小时候的那些事儿。
 
        记得那会子我们也有忆苦思甜这档子事,忆苦会大多是学校里的有线喇叭里的报告,是什么内容全然没影响,写作文也没法用那个,多半还是得从家里发得材料里找,好在老爹老妈的学习材料里从来就不少这样东西,那些崭新的书多半也就是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用,有一本秕林批孔的玩意也就是我在瞧。
 
        但是对于忆苦饭这玩意,我是比较有兴趣,也许因为小时候吃辅食早,向不挑食——除了鸡蛋,因为小时候得过肝炎,老娘不知道打那儿得来一偏方,也许是从什么球蛋白的概念引伸的,反正她觉得我每天得吃一鸡蛋,那会子全家计划内的鸡蛋大约是给我一人吃了,吃了两三年,以至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要瞧到鸡蛋就有拔脚相逃的感觉。
 
        打小好奇心就重,家里以前有本书,是一个老中医大师为备战备荒写的,似乎叫《食物中药与偏方》,记不清那名儿了,那位老先生一定还是不能做良相,就去为良医的旧时代济世者,写得用是能吃又有益的树木花草,也有少量的动物材料。整得我小时候常在晒台上抱膝冥想对面那些榆树叶会是什么味道。那书上不仅有药理,还有白描的图,以及那些玩意的吃法,瞎得我总想去尝尝。
 
        不过我奶奶她老人家对些却毫无兴趣,她是那种旧时代的人,连肉类都是只吃方正的主。忆苦思甜、学工学农于我都是一个涉水的“机会”。当然成年人很少那么想,从忆苦饭上都能瞧得出来。我们小学的忆苦饭大约是最“正统”的,两个大团子,一个是麸子做的,另一个不知是豆渣还是泔水的,掺入了不知道什么野菜,老师说必须吃完,那个早就超出我们饭量的玩意。
 
        对于麸子的那个,我是很乐意吃掉的,因为那玩意甜甜的,觉得不错,另一个酸不拉叽的,吃了很久,真是不怎么能下嚥。而南大那些成年人做的也就是杂粮与蔬菜煮的一大锅粥,就和我们现在的这种咸菜粥没什么区别,老娘带回来,我是很乐意效劳,老娘自己也疑惑,不知道忆苦饭是不是真是那玩意——她小时候虽然也不是富贵人家,但那玩意只怕也没吃过,因为她是属于“成份”不怎么好的那种人家的。
 
        因为吃野菜有“革命感”,还能满足好奇心,如果有同学正好也有此好,我是很乐意同往。经常会按书上,再加上人家说的样子去整点回家,不过我奶奶她老人家对此多半深恶痛绝,每次都说:好好好,搁那儿吧,但多半在饭桌上见不到那玩意,若是你哪次忽然记起,也是无果,后来不再挖,是无意听到她小声地和别人说这娃儿怎么老把猪草给弄回家,顿时兴趣缺缺。
 
        记得小学后山还开过一块菜地,当时有把那些都是虫眼儿的菜整回家,估计她也没能给弄上桌,因为听别人说起那菜比菜场里买得还难吃,又老又涩,呵呵。不过对于种植一直心心念念,每次整一个机会去学农都跟捡到宝似的,那次的作文也多半比较有“诗意”,那怕是当真睡在稻堆里,从来也不会去想那些玩意是不是真的有用。
 
        但这大约也是为什么第一次一头撞入川藏路能“扛”过来的原因吧,那个时候能体会到的,多半也只是一种新鲜的玩的过程,呵呵。以至于到现在我老人家还是很容易被古怪的东西吸引,一听到有什么奇奇怪怪的玩意就会精神大振,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玩意   忆苦思甜   小时候   麸子   老娘   鸡蛋   乐意   野菜   也就是   偏方   材料   榆树   老先生   好奇心   书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