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兰芳—3

梅兰芳去世后,陈毅给他的评价是“一代完人”。这是今天许多所谓搞艺术的人所不能仰望的高度。我看到一些介绍梅兰芳的文章,都说他品行很好,温柔和气,不急不躁,无怨无怒,永远彬彬有礼、从容不迫,一句话,道德操守足资楷模。有许多关于他良好品行的小故事。比如,有个名演员有一次和梅兰同台演戏,提前一个小时就去准备,结果到了那儿以后看到梅兰芳已经化好了妆坐着默戏呢。老舍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说是和梅兰芳一起出差坐火车,梅兰芳坚持要把下辅让给他,自己一把年龄了爬上爬下的睡上辅。梅兰芳不允许在舞台上随随便便,对演出特别认真,检查演员的化妆连耳朵后面都会注意到。家里一个佣人有一次到去看戏,回来提了个意见,梅都能虚心接纳并修改。梅兰芳盛名之下,家里来往的人特多,经常开着流水席,谁来了谁吃。逢年过节时,梅一定会去看望那些生活贫困的老艺人,即使自己在外地演出还要叮嘱家人去看望。梅兰芳的伯母(好象是伯母)去世,来吊唁的人很多,有贵族名士,也有一大帮子引水卖浆剃头拉车的穷人。按规矩开饭,上得菜比较好,钱有点紧,帐房先生来请示能不能给那些穷人换普通点的菜,梅坚决不同意,无论贫富贵贱一律上同样的菜。抗战时因为罢演,自己的生活比较紧张,还要贴补比自己更困难的同行和朋友。还有个故事,说拍《梅兰芳》这部戏时,有几个搞这方面研究或艺术创作的人想去他的墓地吊唁他,在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转来转去的迷了路。这时山里出来个樵夫,指引他们找到了梅兰芳的墓。吊唁后,有人感慨,到底是梅大爷呐。感慨他即使逝后,在天之灵还懂得照料眷顾他人。凡此种种,体现出来的是梅兰芳对生活、对艺术、对人性的尊重。其实想一想,反过来,这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人拿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他人,换回来的肯定也一样。我读到这些故事,总想起《诗经.淇奥》里的形容,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可不就很象他么。
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是和他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的。梅兰芳的出身很卑贱,在那个时代就算是出生在穷人家里,也好过出生在唱戏人的家里。戏子是很被不耻的一种行业。《梅》剧里演梅兰芳的表哥拉着梅兰芳去陪酒,被他掴了一掌,这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事。在《看电影》杂志上有陈凯歌的一篇文章,网上也有一些,说过去开戏班的也办着一种叫做“公子堂”的场子,其实就让男性伶人陪有钱人寻戏做乐的地方(这种变态的爱好怎么从古至今都有市场呢)。梅兰芳自己家开着戏班,也安排着这样的事。所以艺人和妓女一样,是没有地位的,盛时吃香喝辣,衰败了则穷困潦倒,再红的戏子,也会被上流社会、寻常百姓人家不耻(《梅》剧里,邱如白一开始都不敢出去见梅兰芳,就是因为他是官宦人家出身,除非是花花公子,否则是不能和戏子搭上一点关系的)。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能不同流已是不易,而梅兰芳的一生都在和他的出身进行进行抗争。他有幸生活在这种歪风邪气已经衰退的时代,一批有识之士渐渐能够从尊重和弘扬艺术的角度出发,去对待京剧演出,对待艺人,加之梅本人善于学习,品行较好,自尊自强,所以能够使他超脱出这种黑暗的出身。虽然出身是不能改变的,但梅的一生都在努力,努力让人们记住他只有美好而干净的现在。
当然,梅兰芳并不是个没有脾性的人,他在万人瞩目的环境下生存,不可能没有痛苦没有委屈没有挣扎没有不奈,只是他从不采取象常人一样的渲泻方式,更多的是隐忍、避让、舍弃和化解,也许是面对的东西太多性格上形成的圆通老道,也许是看得太清楚太过明白而酿化的超乎常人的心灵平静,而对世事纷争的一种不屑于顾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梅兰芳   出身   戏子   品行   家里   穷人   伯母   艺人   盛时   演出   艺术   圆通   老舍   常人   如切如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