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10)-----穿越阿尔卑斯山

                                           穿越阿尔卑斯山
    走马观花的游览了威尼斯,回来后立即坐车去达涅利总部乌迪内。这期间,柯南瑞丢已经把车准备好---标志商务。根据之前的计划,我们一行六人,要驱车穿越阿尔卑斯山到奥地利,在奥地利有达涅利改造的一条重型钢轨生产线,据他们自己讲,这条生产线上,融合了很多达涅利自己独有的成熟技术。
    车子一路向北行走,速度始终控制在一百二十迈,一路上很少有其他车辆超越。越是往北走,车辆越多,其中很多车的行李架上带有小型的专用室外专柜,一看就知道这是到山里滑雪或旅游的。在意大利,大多车辆装有电脑芯片,随时记录车子的工作状态;走高速,各种车型的车子最高时速不一,速度都被严格的限定;一但超速,被交通部门验车时发现,不但要缴纳巨额罚款,甚至还要吊销执照;柯南瑞丢之前从事过驾校教练工作,这一点更清楚。开始车子在平原上行走,慢慢的海拔升高,沿着河岸行走;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我们逐渐进人山区。
   资料介绍:这条耸立在欧洲南部的著名山脉,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东延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东止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长约1200千米,宽130 260千米,东宽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山脉主干向西南方向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东南方向延伸为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3段。西段西阿尔卑斯山从地中海岸,经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的西北部,到瑞士边境的大圣伯纳德山口附近,为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在蓝天映衬下洁白如银的勃朗峰(4810米)是整个山脉的最高点,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界。中段中阿尔卑斯山,介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有马特峰(4479米)和蒙特罗莎峰( 4634米)。东段东阿尔卑斯山在博登湖以东,海拔低于西、中两段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呈一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山势雄伟,风景幽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晶莹的雪峰、浓密的树林和清澈的山间流水共同组成了阿尔卑斯山脉迷人的风光。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阿尔卑斯山脉的气候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南欧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山地气候冬凉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温度下降1 ,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 。整个阿尔卑斯山湿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 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边缘地区年降水量和山脉内部年降水量差异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为终年积雪区。阿尔卑斯山区常有焚风出现,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都发源于此。山地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又有利于发电。
  进入山区,虽然坐在车内,也能感觉到气温慢慢的降低。两边的山峰巍峨耸立,壁立千仞;山上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连片的青黛色的塔松比肩接踵,巍然壮观;偶尔裸露的山石瘦骨嶙峋,铮然峭立,山间沟壑雾气升腾弥漫,虽然是白天,来往车辆一路车灯打开。进入山区不久,车子停在一个不知名的服务区内。意大利政府规定,长途驾驶,两小时左右必需停车休息十五分钟。进入服务区超市,我们每人要了一杯意大利黑咖啡。说是一杯,的确也是一杯,但是杯子是在是太小了,还不如家里的酒杯大,一不小心,一口就解决了,一点滋味都没有感觉到;无奈,再来一杯吧。
    超市里面货物齐全,仔细看看价格,按欧洲人的收入消费,感觉也不贵。在欧洲看价格,不要老是换算成人民币,和国内的比较;因为人民币和欧元大体是十比一的关系。这样说,如果一个欧洲人和一个中国人月收入都是两千(各自的币种),都在自己的国家消费,生活水平基本相当;一瓶矿泉水,在国内大体是两块人民币,在欧洲大体也是两欧元。
    需要说明,在欧洲买瓶装水,一定要看清楚说明,因为欧洲人喜欢苏打,很多水里都加了苏打,中国人不习惯。临近上车,我又买了一些瓶装纯净水,以备路上喝。
    期间,我们抽空到路边拍了几张照片,虽然天色暗淡,从照片上仍然可以感觉到阿尔卑斯山的雄伟。当然,山里面还是比较清冷的,因为我们已经进入雪山的怀抱里。
    车子悄然前行,不知何时已经进入奥地利国境。不觉间天上飘起鹅毛大雪,而且愈下愈大,柯南瑞丢打开了刮雨器,并把车速降到八十迈;走到一个服务区时,停下来进去打了个电话。这时的雪已经是乘风狂舞,密密匝匝,这样的雪在国内的北方,这些年也很少见到,几个人下去很是感受了一番-------毕竟是阿尔卑斯山的雪吗。
    山里的高速很发达,需要经常的变换;再次上路不久,我们经过一个匝道时,前面的岔道上停了一辆大型推土机,看到我们过来,迅速启动走到我们前头,大约经过五公里左右,一直走到主干道上,才在路边停下来,并鸣笛给我们送行。原来,柯南瑞丢担心这段路被积雪覆盖,通过时有危险,特意给告诉管理处打电话,告诉对方;马上有一个高级别的中国代表团要通过,需要帮助,对方立即安排了清雪车在指定路段等候。呵呵,效率还是很快的,这要是在国内,一个普通的驾驶员打电话,能这样及时的得到帮助吗?或许吧。
    随着海拔逐渐降低,大雪逐渐减小,到山底时,已经完全停止,但道路两边的山上依然白雪皑皑。
    晚上九点,我们终于来到奥地利的第一个小城镇----里奥本。今晚我们就在这里吃饭住宿。
    车轮碾过一扎厚的积雪,行驶在小镇的路上,虽然只是晚上九点,可能是刚下过雪的缘故,街道上没有一个人,我们象幽灵一样悄然走过。小镇不大,十分安静,街上的商店、饭店大都已经打样,其间还有一些中文标识的店面,看来这里也有我们的同胞居住。柯南瑞丢找了一家奥地利特色的饭店把车停了下来。
    走进饭店,马上感觉到了温暖;房子十分高大,里面已经有很多客人用餐,还是很安静,绝对没有我们吃饭时的高谈阔论;因为店门口并没有车,这说明他们都是本地人。客人们很是惊讶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对我们报以微笑。这顿饭吃的很从容,也很惬意。一个是多种杂粮粉做的稠稀饭一样的糊糊,非常好喝,很适合我们中国人的胃口;第二虽然不是在德国,却品尝到了纯正的慕尼黑啤酒。为了款待我们,老板娘又给每人赠送了三扎自酿的啤酒,口味都不同。可惜我基本不喝酒,除了黑啤酒努力喝完,另外三杯一滴没动。哑巴吃扁食,肚里有数,再喝一定会吐的。出门在外,绝对不能丢国人的形象。
     上洗手间的时候发现,入饭店的大门左转,有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面有很多中学生在喝啤酒跳舞,老板是一个二十左右的小女孩,热情的和柯南瑞丢打招呼;可惜小女孩讲德语,柯南瑞丢讲意大利语,交流不太顺利;最后两个人讲英语、打手势,小女孩才搞清楚我们的来历。其实柯南瑞丢也不过二十五岁,他自己讲还没有女朋友呢。
    十一点的时候我们才住进宾馆。安顿好我们,柯南瑞丢宣布他要回去跳舞,问我们谁陪他。呵呵,谁陪你去当灯泡呀!从中午一点坐车到现在刚住下,都累死了,谁还有精力?再说,在家里都不去,何况在国外?别找事啦,睡觉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阿尔卑斯山   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奥地利   海拔   车子   意大利   欧洲   千米   积雪   降水量   山口   法国   大圣   山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