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烟台与辛亥革命的厚缘

西风东渐浸港城

烟台古称芝罘,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早在隋唐时期就是中国北方有名的商港,素有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称。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海上侵扰,当地官军在其傍海的一座小山上设报警用的烽火台,亦称狼烟台,故而得名。

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是近代山东早于青岛开埠的第一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 1858年,西方列强强逼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并将山东半岛的登州(后改为烟台),辽东半岛的牛庄,以及长江以南的南京、镇江、汉口、九江、潮州、淡水、台南等 10 地,辟为通商口岸。

中国的近代开埠,是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强行侵掠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密切相关的。它包含着迎纳西方的一切,包括宗教、文化、贸易、科技,甚至社会制度。这也是国人的奇耻大辱!但开埠也给这些城市带来了许多原属西方洋人特意设定,或是他们无心插柳而出现的一些预料之外的东西。如,烟台成为山东近代第一个通商口岸之后,随着外资的进入客观上也有力地刺激了烟台和全省沿海城市的发展;开埠也使烟台成为山东乃至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促进了当地与环渤海地区民族资本和新式航运业的振兴和发展;同时,也为烟台和周边地区带来了学习西方先进技艺、接受人类先进文明的重要机遇,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开埠使烟台及其所辐射的广大地区的传统文化得到冲击和嬗变,广大民众的近代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不断得到了惊醒、提升和崛起。

同盟会的北方基地

开埠通商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港城烟台带来了风气的渐开和观念的更新。20 世纪初期,这里一大批充满了蓬勃朝气的青年人在维新派启蒙和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抛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纷纷走出了国门,开始了全方位接触接受西方教育、思想观念和民主制度的学习新时期,并由此掀起了出洋留学的热潮。

有关分析材料显示,上个世纪初,中国许多热衷于出国留学的年青人,有感于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实现了救国之梦,故而他们也把留学的目标,选择了日本。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山东登记去日本留学的 600 多人中,被确定为山东籍的有 335 人,而这其中属登、莱、青府的有 130 多人,约占 40%。

这些充满了爱国激情的热血青年抵达已资本主义化的日本之后,求新知,觅新路,满眼新奇,求知欲特强。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涉猎新思想、新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民主革命思想。同时,他们也有感于祖国贫弱,在国外受歧视和侮辱,民族感情和爱国热情喷涨,并逐步从爱国改良走向了民主革命。

山东辛亥革命第一枪

烟台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北方支部的所在地,也是山东革命党人的指挥中枢。1906 年春,徐镜心受孙中山的委托在烟台秘密成立同盟会北方支部,并将其组织发展到济南、青岛、诸城、蓝村、高密、惠民等地。与此同时,他还在烟台周边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他在老家黄县利用自家油坊,与本家兄弟徐镜古等人一起,先后办起了明新学堂、坤元女子学堂,并亲编革命歌曲教学生演唱,歌词道:头角兮山崩,撞破自由钟。嘴唇兮海裂,喝尽匈奴血。翻身飞上大舞台,雷火天地开。转脚踏昆仑,风雨欧美并。

而烟台另一同盟会志士谢鸿焘夫妇,深入烟台牟平募集资金 3000 多银元,在烟台租美基督教会长老会房舍创办东牟公学,并以此为掩护联络革命志士,开展秘密革命活动除此之外,烟台的革命党人还创办了《晨钟》、《渤海日报》等宣传平台,宣传革命思想,同时,他们还按照中山先生的指示,辗转东北奉天、哈尔滨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在白山黑水之间留下了许多革命的足迹。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敲响了封建清王朝的丧钟,紧接着全国各地热烈响应,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十几个省宣布独立,革命势头如干柴烈火,越烧越猛。时任山东巡抚孙宝琦,是个典型的保皇派,因迫于革命舆论及社会的压力,明宣布独立,实则观望等待,致山东辛亥革命的序幕迟迟没有拉开。据此,同盟会的领导者们果断地采取措施,将山东辛亥革命的起点选择了有着悠久革命传统和坚实群众基础的胶东,烟台的革命者们,以勇敢无畏的大手笔,毅然决然地发起武装起义,打响了山东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且一夜之间,光复成功,正式建立了烟台军政府。

孙中山的烟台情结

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中,很重视烟台在整个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当时的烟台始终被他视为山东辛亥革命的中心。1912年,他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旋即派遣胡瑛来烟任山东都督。那时的山东都督府就设在烟台,以与山东的清军对垒。

1912 年 8 月 18 日,中山先生又应袁世凯的邀请,从上海沿海路北上进京议事。途径烟台,他又命轮船在烟台港靠岸,专门视察了烟台。

据《烟台文化通览》史载,中山先生于 8 月 20 日抵烟,下榻于烟台山下的北饭店。期间,烟台的高官商贾各界人士纷纷齐集北饭店参加欢迎会。中山先生即席讲话。他说:各界欢迎,无比感谢,我中华民国之今日比去年则大不同。去年今日处专制政府之下,人人都受痛苦;今年则为中华民国缔造伊始,百业维艰,我中华人民皆有应尽义务。兄弟此次赴京,至于建设政见,商之于政府,见诸实行。又说:所有一切政见谨烦魏先生代为略述人们通过中山先生这一发自肺腑的忧国忧民的言谈中,深感他的伟大、他的真诚。陪同他来烟的南京外交部次长魏宸组,代表中山先生发表的演说,主要是阐述实业救国的道理。他说,中山先生再三嘱之为今之计,欲商业兴旺,必从制造业下手。如本埠之张裕公司,其工业不亚于法国工厂,将来必可获利说到这里,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据悉,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南洋发动革命之时,富可敌国的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曾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其中一次就拿出了 30 多万银元。他还积极支持儿子张秩捃参加南洋同盟会,支持辛亥革命。

据此,也就可以全面诠释孙中山抵烟参观张裕公司并题赠品重醴泉的深刻含义。他既反映了中山先生对民族工业的偏爱,也反映了他对张弼士高尚人格的敬重和对实业兴邦的褒奖,更反映了他对张弼士先生鼎力支持辛亥革命的深深谢意!

总之,孙中山与张裕,与烟台,有着深深的广泛地联系。先生将民主革命的组织根植于烟台,将与时俱进的革命思想撒播于烟台,将革命的友谊培育于烟台,孙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曾因烟台而推广,烟台也更因孙中山和辛亥革命而增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辛亥革命   烟台   山东半岛   同盟会   民主革命   爱国   中山   山东   中国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