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羡余”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中的“羡余”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羡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它在语用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找到一种更好地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方法,提高课堂的信息含量,学生通过对这一特点的学习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羡余;对外汉语教学;解释

据说,各种语言中都有“羡余”这一特点,而且汉语比起其他语言还算少的。潘先军从词的角度给羡余下了定义,其实可以把这个定义扩大,不仅是词,还有短语,甚至句子都有羡余的成分存在。而且这些成分都是“合法的”,甚至是必须的。比如,很多人都爱举的一个例子“凯旋而归”。“凯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战胜归来”,它本身已经包含了“归来”的意思,而平时使用的时候,往往爱加上“而归”。还有人们常说的“大约……左右”,其实“大约”本身已经有了不确定的概数的含义,后面又加上了“左右”非常多余,这种用法也常常在中学语文中被视为病句,可是语言运用中却不乏这种用例。还有一部很出名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秘密”这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这本身就隐含了不能说的意思在内,而这部电影的名字取做“不能说的秘密”,似乎使它的这种特性更突出了,起到了一种强调的作用。试想,如果电影的名字只是两个字的“秘密”,那么它的神秘感仿佛也减弱了不少,名字中音节的韵律美也有所淡化了。因此,“羡余”不仅有利于表意的完整,对于发挥汉语运用中音律的和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羡余”的教学,应当秉持正确对待、认真解释的态度。汉语的羡余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体会汉语中的这种特点,以便能够说地道的汉语,而且还要学会利用这种特点,以方便教学。其实,可以发现大多数“羡余”成分都是对已有成分的再次补充说明,因此,可以利用它们的这种关系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比如“手持电话”中的“手持”。“持”作为“拿着”这个意思的时候,本身就包含“用手”这个义素,而且在使用中它所需要的搭配项也是可以“用手拿”的一类东西,如“持枪”“持棍”等都有这样的特性。在教学中解释“手持”的时候,就可以把“持”的这种用法连带在内,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这个短语,也懂得了它的用法。同样,汉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组合,像“目视、耳闻、脚踹、火烧、水淹”等,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这样既避免了用翻译方法解释的单调,使学生学会了其中各个词的使用方法,又多教会了学生一个新的词语组合。

再如,“不能说的秘密”这样的短语也有很多,这就相当于在一个短语中解释了一个词的本质特点。让学生记住这样的短语,也为他们背诵生词提供了一种方法。如“不必要的浪费”,学生就可以记住“浪费”有“不必要”的意思,当他们忘了这个词时,就可以利用短语关联出它的大概意思。其实这也正说明了汉语的一个特点,定语有时并不是给事物分类或者描述特征以区别于其他事物,定语有时纯粹是为了加强或者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像“咸盐”,盐都是咸的;“面貌”,貌都是在面部的;“死尸”,尸体都是死了的。这正是“羡余”所要表达的意义。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有时也不妨有意地把学生向这个方面引导,比如学习“毛病”这个词,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不好的毛病”这个搭配,同时要告诉学生“毛病”都有“不好”这样的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这种搭配的意义及使用的方法。还有“无可争辩的事实、不朽的丰碑、最后的结局、个人的隐私、无用的废话”等都可以加入这种教学方法之列。

有一些音译词,其实通过英语的音,学生已经可以明白它的意思,可是汉语在音译的同时往往还要加上一个汉语的义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音译词给学生解释汉语中的义类词了。比如,“吉普车”,学生本已知道什么是“吉普”,这就方便了学习汉语中所说的“车”。因为,汉语经常用“car”来翻译“车”,这对于留学生来说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因为“车”在汉语中是一个大类,是泛指词,而car在英语中只是指小车,因为除此之外还有truck等。教师此时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懂得的“吉普”的意义,来引导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个类词——“车”,同时帮助学生扩展出关于“车”的更多的词。这种外来词还有很多,教师都可以利用他们中的“羡余”成分来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再如,“贝雷帽、雅思考试、芭蕾舞、因特网”等。

还有在句子中的使用,例如:“她会跳芭蕾舞”的“跳”的意义其实跟“会”是重复的,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好理解的动词“跳”来解释助动词“会”的用法和意义。 汉语中的“羡余”可以加强语意,而且能使内容表达得更充分、更完整。学生通过对羡余成分的学习更好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这同时也有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找到更好的方法来释义,并帮助学生在遇到生词时进行模糊猜测,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可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汉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1963(1).

[2]潘先军.汉语外来词构成羡余现象说略[J].汉字文化,2007(3).

[3]潘先军.多音词羡余现象考察[J].汉语学习,2010(3).

[4]赵元任.汉语结构各层次间形态与意义的脱节现象[J].当代语言学,1981(1).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汉语   吉普   生词   短语   成分   意义   秘密   语言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