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汉语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汉语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专业的特定需要出发,探讨面向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的汉语类基础课程的改革,指出教学现状的不足,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汉语类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适应了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促进了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建设。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语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红(1980-),女,河南省开封县人,讲师,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一)教学内容方面

在大多数高校,汉语类课程的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程测试等方面忽视了对外汉语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差异,对两个专业没有做出区分,学时相同,教学内容也都完全相同,有的老师甚至在不同的专业使用同一套教案。两个专业的学科体系和从业后对专业素质要求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目前的教学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程不只是“主干基础课,是语言学概论的选修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必修课”(马庆株,2003)[4],更是本专业其他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等的必要基础,更注重养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

(二)教材编写方面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多是本体语法研究,没有体现出教学语法的特点,对语言事实和规律的研究不够细化。无论是王力的《古代汉语》还是郭锡良的《古代汉语》,从教材内容上,均由文选、通论、常用词三部分构成,也缺乏对外汉语的针对性。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张博)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出了对外汉语专业性。

(三)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的语言类课程的教学采取的是以讲授法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顾及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类课程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对汉语字、词、语法进行讲解教学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

(一)修订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外汉语专业汉语类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立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事汉语教学的能力。我们分别制订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1.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及语用的基本规则,运用汉语知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包括知识讲授、适当举例、设计练习、设计测试等。

2.具有较高的汉语普通话能力,并具有教授和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3.能辨识学生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偏误,并具有纠正和分析的能力。

4.能够了解不同语言的共同特点和差异,熟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有哪些优点,更重要的是熟悉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1.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能够阅读文言文。

2.培养学生能运用古代汉语知识独立讲解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

(二)设置选修课程

为了突出对外汉语专业特色,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我们一方面精简了对汉语言本体进行研究的课程,压缩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另一方面增开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深化课和相应的选修课,如分别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语音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汉语史”等拓展性课程,丰富汉语本体和汉语教学研究的知识,对汉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更细化深度的理解。

(三)改革教学内容

1.立足于汉语教学

我们还必须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的重点和难点及文化语用规则等内容纳入教学范围。如现代汉语的语音部分中的“zh、ch、sh、r”、“j、q、x”声母、“ü”和儿化音等,都是外国人在语音学习阶段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能准确说出每一个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并且学会用手势模拟舌位、画图等方法来说明元音的发音,能详细说明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及规律。这比对中文专业的要求要高。再如词汇部分的教学,重视汉语语素、汉字、词的关系教学,让学生了解语素在参与构词中的作用,掌握利用语素义理解复合词的词义的方法。并结合第二语言学习理论,让留学生了解逐步感悟汉语词汇的民族特色和汉民族的思维特征以及全面了解汉语词汇的分离性和统一性。汉语重“意合”,汉语的构词也体现了“意合”的特点[5],如白雪、冰凉、偏正结构中“的”省略问题。

古代汉语课程应在完成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贯穿古代文化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文化品格。如讲解文选时,可以选取以古代文化的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在讲解汉字构造部分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许慎的"六书"名称及定义外,更重要详细讲解每种造字法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区别不同结构的汉字、通过字形辨认汉字的本义以及根据相同部件联想猜测字义的能力。这为以后的汉字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更新教学知识

汉语研究理论和方法迅速发展,各种流派纷纷出现。所以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对知识有意识地向外延伸,引进新的汉语研究理论和方法。如借助语用学的知识,很容易分析中国人的问候和告别、话题、道歉、请求之类的语言现象,如果只从修辞的角度去分析,就很难说明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把文化和语用的规则渗透到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中,既要讲“修辞”又要补充“语用”。另外,我们及时更换教材中陈旧内容,如辅音[t][t’][n][l]的发音部位,《现代汉语》教材多认为是舌尖中音,根据国际语音学研究的成果,此组辅音应为舌尖前音。所以教师要及时关注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最新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

王力先生曾经谈到:“本书涉及的语法并不是王力自己的语法,而是马建忠以及许多语法学法的语法体系。”[6]马建忠建立的汉语语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汉语教学和研究,因此,《古代汉语》延续的语法体系也应该有所更新,如关于词类划分问题。

(四)创新教学方法

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改进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但多是从中文专业或面对中心语文教学而谈的。如冯艳(2004)、张雪涛(2005)。根据专业因需施教,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可以采用讨论式、例证式、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讨论式教学

我们建议学生将几种现代汉语教材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各种教材在相同问题上的不同阐释,自己更认同哪一种看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如实词和虚词的内部分类问题,副词的归属问题等。在讲解语法时,我们可以收集提供一些留学生的偏误句子,让学生试着纠正,并找出偏误的原因,比较汉语与外语的差异,加深对汉语特点的记忆,在讨论中学会运用汉语语法知识来解决教学问题。学生能够把分析句子的方法运用到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上来,对语言学的兴趣自然就提上来了。

《古代汉语》(王力,1999)中选取了大量的文选,我们无法也不必全部讲解。教师有选择性地讲解一些重要篇目,有些文选可以通过让学生课下自学、课上讨论交流的方法处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以培养学生的古文讲解能力。

2.例证式教学

例句是留学生理解汉语知识的最佳途径。作为汉语教师必须具有恰当举例说明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贯穿例句教学的原则。如讲授句子分析法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分析句子的几种方法,再给出大量例句,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句子分析,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各种句子分析法适用的情形。现代汉语教师也可就某些知识点让学生自己举例句,应多从口语中去寻找,也可以到词典中去搜集相应的例句,因为词典的例句一般比较简单容易,方便留学生理解。要尽量避免使用文学作品中的例句。

古代汉语教学一个特点就是例句繁多,因此教师在使用这些例句时要注意介绍每一个古书例句背后的历史故事,即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见闻,对于汉语教学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讲解有帮助。

3.实践性教学

我们设计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一方面包括课堂实践活动。如现代汉语在讲语音辨正时,让学生先对照自己的方言,了解容易出现错误或缺陷的声、韵、调,然后以小组形式互相听音、辨音、纠错。另外播放一些外国人的录音,让学生听辨留学生的语音偏误,提出纠正方法。另一方面包括课外实践活动。如设计方言语音调查、汉字书写调查、流行词语调查等,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实践报告。通过语言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训练了专业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调查报告也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及解决语言问题,学生将所学的汉语知识应用于实践,获得满足感,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也为以后从事语言研究做了一点准备。

古代汉语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安排就更为重要。针对学生一般认为古代汉语离现实较为遥远,不太实用的心理,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每年暑假在我国会举办“汉语桥”比赛,比赛内容中有一方面是对古代语言和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考察。我们收集了近几年的比赛题目,在古代汉语课堂上让学生上台进行解读。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提高古代汉语教学能力,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小 结

我们希望通过本项目的探讨,能够引起对对外汉语本科课程教学的重视,完善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人才的教学目标,完善课程设置,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6]王力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马庆株.信息时代高校语文教育刍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3,(Z1).

[5]冯传强.现代汉语词汇构造特点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 [8]冯艳.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方式新探[J].教学研究,2004,(5).

[9]张雪涛.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论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11]刘桂芳,李海兴.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13]黄建荣等.以人为本-探索高师中文专业汉语类课程实践教学新路[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4). [15]郭智辉.谈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材建设[J].现代语文,200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汉语   对外汉语   例句   专业   现代汉语   语法   能力   语言   基础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