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美育教学研究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乃至整个生活中,数学始终伴随着我们. 世界上处处充满着美的感受,数学也是美的. 数学的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能够体会到数学的美,更别说是发现数学的美. 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这个最佳的时期,向学生展示数学独特的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挖掘和提炼新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可以深入把握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从以下几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教学的研究成果.

一、研读教材资料,挖掘美育因素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育因素,课改后新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的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神奇美、和谐美、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 例如,在学习认识平面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图形的美,平稳、开阔的横直线、竖直线则意味着刚直、挺拔,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圆形具有完满、流转的美,正三角形具有平稳、安定之美,矩形有刚劲、整齐、对称之美,等等. 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图形的同时,如果能够说明这些图形、线条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即美育. 教材中的美无处不在,除了图形,还有数字、数字的规律等,九九乘法表精练的语言也堪比诗句的美丽.

二、在情景教学中体现美感

美育不是理性的学得教育,它不能靠分析、推理来完成,它在本质上是感性教育,所以美育过程首先应当体现为情感体验的过程. 所以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心智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 因此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把所要探索、发现的问题隐含在情境中,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那么问题解决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活跃. 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只有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选用信息技术,提供审美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是每一个教师所必备的. 课堂上,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被广泛使用. 它们大都是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技术,这能够使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将抽象的概念、公式、数量关系最大限度地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审美体验中感知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美,对于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了有哪些动物来了,哪种动物来得多,哪种动物来得少,这样便渗透进入了统计知识. 选择和设计这样的与小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等集于一体,将更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情境之中去,希望达到的效果则是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四、提高教师素养,促进人格感染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教学是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每堂课不会像一堂公开课那样花大量的精力去准备,而教育目标又要求教师将美育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高. 第一,形象美. 仪表简洁大方、精神饱满、语言生动形象的教师自然更受到学生的喜爱. 第二,教学美. 这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磨炼提高的. 第三,人格美. 我们知道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具有示范性, 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会在日积月累中影响学生品格的形成,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教师自身的修养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 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推行小学数学中的美育教学,然后便能收获累累硕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美育   教学研究   情境   素养   抽象   课堂   图形   教材   能力   数学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