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开启心灵美境——小学音乐美育浅谈

音乐美育的主要功能笔者认为包括以下二个方面: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启迪智慧开发潜能;丰富情感构建和谐。这二个方面共同作用于人或者说首音乐而教育者,使之心灵提升,进入更高层次的世界。要使教者更好地实现音乐美育,首先应该使之明』,音乐美育的内含并知其所以然。因为应用的前提毕竟是对事物本身的理解、解构和批判。本文寻根溯源,探讨一下小学音乐美育的背景、功能及意义。

一、开启心灵美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建具有丰富而健康的人格。古今中外的贤者圣哲早已对此有着丰富的论述,并发掘音乐美育的深层内涵。

1.音乐美育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概念中,最具教化实践力的手段。儒家五经六艺中,均将音乐列入其中,可见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这一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亦可见音乐美育具有教化之功能已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2.西方文化的起点是古希腊,在古希腊时期,从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期,提出了重要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中,包扩了对音乐美育论的观点。而这一观点则奠定了西方对音乐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人格的美育传统。

由此观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音乐陶冶情操的美育功能有着共识。这种不谋而合的共识止是音乐如此功能的一种明证,同时,这种共识也进一步说明,音乐在美育方面的功能体现了音乐自身都有的特质。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客观世界时,并不表现为概念的诠释,也不影像来放映,而是通过节奏的律动呼应人的内心对客观世界的模拟。这种直入内心感受,虽不同质,但节律的强弱等量齐观。

不过,探究音乐与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时,我们与其说音乐本身具有这种因子,能够在需要时暖慰人心,抚平创伤,实现隐同舒缓情绪的作用;毋宁说音乐能在人们心中播撒种子,这颗种子自主自动地在人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发芽,长成一种精神内置的调控情绪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概括成性格,这种性格表现出的止能量被我们普遍定义为情操。这即诠释了儒家认为的乐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说明了古代西方圣哲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以音乐、美妙的旋律及节奏育人,以音乐、美妙的旋律及节奏调节人的坏脾气,以求恢复内心状态之和谐。

那么,音乐蕴藏的能量和人的关系是什么呢?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给出了一定的可供参考的答案。悦耳动听的音乐其声波震动的节律能够引起人体细胞组织之问产生共振,产生愉悦感,促进新陈代谢,有效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影响人的情绪,有效调节低落、紧张、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使人脑形成情绪调节的组织能力,陶冶情操。

在小学音乐教育阶段,应该针对这一功能,积极开展音乐鉴赏课。引导小学生鉴赏饱含正能量的、节奏韵律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在其性格养成、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感官能力优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时期,以音乐美育功能,刺激学生积极提升情绪组织能力,逐渐形成健全人格,持有高尚的情操。

二、开启心灵美境启迪智慧开发潜能

音乐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这种功能并不表现为如同其它学科一样,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为基础。它是通过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引航来实现智慧的启迪和潜能的开发。爱因斯坦有过妙论,创造力与知识相比,前者殊为重要,后者有局限,而人之创造力能远涉浩渺广宇。音乐美育带给学生的并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智慧的开启,潜能的激发。优美的名曲《高山流水》,徐徐而来,飘入学生的耳朵。优美的旋律,带着他们进入广阔的天地之问,在脑海巾,一个美境自然呈现。这美境当然并不是来自于这首中国名曲的背景知识和故事,而是音乐的旋律本身。值得思考的是,是什么让这首曲子引航学生的思绪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这个引航者止是想象力;帮助组织和呈现心灵美境中的世界,更是借助创造力之功。

这种心境的营造,把时问和空问同定在教室中学生,引入另一时空之巾,感受另一时空带给心灵的震撼。从这样的角度去看,音乐的美育功能,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问,当然这也是人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功效。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不同半球、不同区域其功能有做不同。音乐美育能够帮助人脑伴随音乐的旋律调动不同区域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大脑的功能,协调不同脑半球相互作用。

小学生止处于大脑发育期巾,有效的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其潜能,启迪智慧。这种帮助与逻辑的、直观的、语言的、图像的对脑的刺激都不一样。由于音乐的特质,这种帮助显得更为有效,更为直接。

三、开启心灵美境丰富情感构建和谐

音乐将人带人心灵美境的同时,还激活了人对这样美境的感情。好的,充满止能量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所激起的人的情感必将是充满爱意的,充满向上动力的。这种情感化育下的人,散发出的情感力场必定是和谐的。如果人人都爱满胸怀,世界必将变成美好的人问。

音乐激起人充满爱意的情感,这种情感内化成纯真和善良,形成稳同的心理结构,表现在行为上,必定能构建出投桃报李的交际模式,进而营造爱满人问,温暖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综上所述,音乐美育在这些意义上讲,它的功能并不表现在音乐技巧上,而是表现为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形成的普遍职效。对于小学音乐美育已知其然,更了解了所以然,也便更为清晰地指导小学音乐教学应侧重于普遍职效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美育   毕达哥拉斯   陶冶情操   音乐   启迪   创造力   潜能   人格   功能   小学   情感   心灵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