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

活泼好动、向往自由是每个学生的天性。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来束缚学生的天性,可能会导致学生活力的降低,对学习产生厌倦感。作为教师来说,应当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最好的一面。同时,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还应当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展开双手,自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为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到课堂当中,独立思考,扩展思维。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上的活动,争取人人都参与进来,共同学习,共同讨论,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自身的能力。当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发挥主体作用时,学生自身的潜力也将得到激发,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旋转对称图形这一课时,笔者课前先让学生去观察并记下各种汽车的标志,画在纸上,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已比比皆是,很多學生对汽车也很感兴趣,所以对这一问题也完成得较好。上课时很多同学都争先恐后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笔者便从中选择了三菱、奔驰、广本等汽车标志的图片,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讨它们的形成过程,从中找出它们是把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变换所得到的,从而发现它们的共同性,便可得出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这样学生便深刻理解了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并能与实际生活的其他事物相联系,找出更多的旋转对称图形。如五角星、电风扇叶片、小风车等,并能自我动手设计许多旋转对称的美丽图案。

(二)发扬学生的自我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先天的表演者。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现的欲望,以此来得到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赞许。根据这一点,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准备的表演的舞台,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例如,我班有少数同学,连解一元一次方程都会出错,他们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曾一度有过放弃学习的念头,我就经常鼓励他们说:这是正常现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过关。并且课后给他们耐心讲解,然后在下一次练习时,我就出一些基础的题目让他们上黑板做。这样他们就认为自己真的可以学好。树立了信心,学习就更认真了。另外,有时一个善意的谎言,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合作在自主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同时也是训练学生个人能力的一大手段。让学生多参与合作,增加团队精神,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中学会分享,学会与人相处,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与同学的合作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或者不足之处,从而努力的发扬优点,完善不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例如,在课堂学习中,将课堂的内容转变为竞赛式的小组合作模式,每一组组长由优等生担任,组员由三名中等生,三名学习落后生组成,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组长回答正确得5分,中等生回答正确得8分,落后生回答正确得12分,采取抢答形式,两个星期一统计,得分高的一组给予奖励。期末综合考查评出一二三等奖,再给组长适当的奖励。这样组长就必须先开动脑筋,学好新知识,还要尽力教好本组的落后生,由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二、让学生自主思考课堂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说的是学习和思考必须一起进行,做到学思结合,如果没有做到这样,知识就会如同建立在海滩上的沙堡一般,被海水一冲就冲垮了一大半。所以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应当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自主发挥想象,拓展思维,加深对课程的了解。避免造成学完就忘的情况发生。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通常模式为教师按自己的思路讲解,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可能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对课堂的活跃度降低。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地让学生展开思维,放松压抑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当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思路。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的畅谈课堂问题,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并加以讨论,得出结果。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旦学生思维不受到限制,就能充分地将思路拓展开来,引出许多令人惊叹的奇思妙想。

总之,最大的限度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尽情地表现自我。在课堂之上,应当建立教师与学生平等的观念,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的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课堂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树立有话就说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将教师给学生讲课的过程融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堂学习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之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要听从教师的指挥和按照教师的命令学习就够了。这属于被动的学习,这种单向性的教学方式只能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缺乏互动性。若是继续持续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将可能使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降低甚至消磨殆尽,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

阻碍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这样的局面得到的极大的改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单纯的观众,而是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在关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这个问题上,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学家一致的观点都认为学生应当自主的选择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然后自主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好的学习成效,让课堂的节奏不再单一,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学生若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的学习,那么学习的成效可想而知。所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至关重要,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思考,自己学习。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延伸思维,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主动创造能力,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四、让学生自主争论课堂异议

轻松平等的教学课堂,一直是老师与学生共同的追求。有研究也表明,学生只有在最放松的情况下,潜意识才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其吸收率才是最高的。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同学生平等的交流,平等的讨论。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课堂中应该允许学生自由的说话,表达出他们对课堂内容的见解。要建立民主的课堂,可实行以下措施:

(一)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允许学生自由的插入教师的话题当中

通常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会引发思考,自然而然的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种看起来逾越了课堂规矩的行为却实实在在是因为学生真的有在認真地听老师讲课并独立的思考。若是对这种行为加以禁止,则可能导致学生有话不能说而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丧失自主学习的态度。所以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但是仅仅鼓励是不够的,因为这种临时插入的一句话是学生出于学习的本能而说出来的,并没有足够清晰的条理。这个时候,教师应当结合知识点,解析学生所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并补充概括完整,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拓宽学生上课的思维能力。由此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与迸发的灵感,鼓励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与学生的意见观点略有偏差的情况,并由此引发争论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当鼓励这样的争论。因为这样的争论不但有益于学生对课堂的深入了解,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发散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生就如同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需要老师悉心的去雕琢,去改变,使其真正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受人所喜爱。学生的成长,包括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对事情认识的深度,都与老师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若是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将所有学生的想法都剪裁成老师所需要的形状,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无法让学生成才的。如若是老师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腾出一个舞台,让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空间,充分地展示自己,发扬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个性。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更上一层楼,更是能够使学生享受独自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后所获得的成功的喜悦。倡导自主学习,创造有效的课堂,让学生发扬个性,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数学   课堂   学生   对称   思维   自主   正确   能力   老师   教师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