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试议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教育和教学是紧密相连的,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在生物教学中,因此本文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给粗浅的论述。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浸透

1、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从而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2、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在讲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时,强调我国承担了百分之一的工作,说明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总之,在各个领域我国科学工作者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对科学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通过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的意志,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切。

在讲到“生物武器”时,强调不要忘记日本的侵华历史,在侵华期间,他们用活体做细菌实验残害了不少中国人,研制出的细菌武器使世界人民深受其害,教育我们的后代不忘国耻,只有国家变得强大了,经济发达了,才不会受别国的欺辱,教育学生为强我中国发奋读书。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生物学的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活动的基本规律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自我认识,自我改正,自我评价,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 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如,在辨证唯物论方面,要树立物质观、运动观、普遍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方面,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般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可塑阶段,正确的引导,不失时机的教育,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关键,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是人生旅途中的导向标,可以使学生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2、挖掘生物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素。任何一种生物,它们的身体都是由各种化学元素以及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构成的。也就是说任何生命现象都有它的物质基础,即整个生物界是物质的世界,这是毋庸置疑的,让学生树立物质的观点。

在生命分子中,载体分子、信号分子、酶分子、ATP 分子、结构分子等等它们相互联系协调完成新陈代谢。反映出生命分子是联系的。

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细胞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蛋白质的分泌,反映出了细胞内的细胞器是联系的。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形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由系统形成个体,由个体形成种群,由种群形成群落,由群落形成生态系统,由生态系统构成生物圈的庞大的生命系统也是紧密联系的。

生物在环境中生存,要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对环境产生高度的依赖性,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对环境也产生影响,反映出了生物和环境也是联系的,也就是说整个生物界是普遍联系的,由此说明生物界联系是普遍的,让学生形成普遍联系观点。

三、法律观念教育的渗透

1、法律观念教育的意义。在法治社会,使公民树立法制观念,形成法律意识,对于普法非常重要,青少年时代,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所以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作案主要以暴力型、故意型、团伙型为主要方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同时,犯罪趋于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例大有增长之势,这就说明了在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生阶段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法制教育。生物教材中蕴藏着许多法制教育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生物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法制教育的因素,使生物科学知识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让课堂教育提高到“法”的高度,让学生掌握法律的合理性和强制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挖掘生物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因素。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生物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开发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

在讲解“伴性遗传”的内容时,不但要让学生掌握遗传病的危害,而且要明确近亲结婚大大增加遗传病的发病率,结合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严禁近亲结婚的法律宣传,让学生了解“婚姻法”有关的内容。

这样将生物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恰当的把握好尺寸,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生物科学知识,而且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也得到提高和加强。

四、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注意事项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导向,在教学中要明确新课程德育的思想,要对德育的内容了如指掌,把握好新课程德育的正确导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人之师表、学之楷模”,应该用自己的言谈、做事和做人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教师自身的德育示范性。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道德的养成、信念的确立仅仅依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我们要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将学生的课堂德育教育和生活中的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关心爱护青少年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腔热情地关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教学教材内容积极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

结语

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每个教学知识点都可以被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德育的教育,两者一起抓,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德育   生物界   生物   辩证唯物主义   法制教育   世界观   规律   分子   教材   德育教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