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美

音乐之美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除了唱歌,还喜欢中国民乐,十岁以后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拉二胡、京胡、板胡和小提琴,还会吹笛子、吹箫,曾在学校的晚会上演奏过,现在有空闲还拉拉二胡,听听音乐,聊以自娱。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孔子在齐国听韶乐演奏,心灵契入定境,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古谣说曲有误,周郎顾,诸葛亮在城楼上边抚琴,边观山景,大唱《空城计》,说明周瑜和孔明都通音律。儒家对音乐的作用极为重视,所谓乐者,德之华也,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等等。师旷是春秋晚期晋国的政治家、教育家,贵为太宰,也是著名的盲乐师,他善弹琴,辨音能力极强,乐律学问修养极高,非常重视音乐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它能给人以精神的抚慰和心灵的震撼。

我喜欢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长笛独奏在轻柔的弦乐背景上奏出明亮、优美的曲调,极富感染力地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纯朴、美丽动人的爱情绝唱。民乐合奏的古曲《春江花月夜》更是我百听不厌的最爱,在琵琶、筝、阮、大胡、新笛、南胡的轮番演奏中,我仿佛真切地看见了江潮、沙洲、孤月、白云、青枫、碧树、花林、芳甸、扁舟、楼阁等江南春景,相思别离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慨,真叫人愁肠百结,欲说无言。

中外许多著名学者都是音乐爱好者,或是兼有音乐家的才华,如天王星的发现者、美国人威廉赫歇尔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法国思想家卢梭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他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樂启发的。爱因斯坦是小提琴演奏家;巴尔扎克、高尔基都是音乐爱好者。难怪我国古代有宫廷音乐、宴乐和坊间乐,当今有流行餐吧、酒吧、咖啡厅、KTV歌厅。其实,即使是在悲痛欲绝的情况下,人也会情不自禁地歌唱,这也许是悲歌、哀歌、悼歌、葬歌的由来。音乐对人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的作用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不仅能净化心灵,启人性灵,陶冶情操;还能消人浮躁,扫除忧烦,振人意志,且音乐之美,妙不可言:哀伤乐章常能使人以热泪洗涤内心创痕;悲壮乐章常能使人热血澎湃振袂而起;喜悦乐章常能使人如沐春风如承朝露;雄壮乐章能使万马奋蹄千军呐喊。即使暮鼓晨钟,梵音禅曲,也能予人以庄严虔敬之感。

音乐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调剂品,也是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人的日常生活的确需要有音乐陪伴,它既可自娱,也可娱人,它足以超越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特性来进行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之美吧,它会使你品格高洁、性情儒雅,会使你的生活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选自朱希和《大江晚报》2015年3月7日)

读写对接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从中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特殊之美。文章在写作上也较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经

据典,说服力强。文章为了充分表现音乐之美,引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一些名人有关音乐的论述,如孔子、师旷、贝多芬、威廉赫歇尔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论述了音乐的独特之美,收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良好效果。二是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文章的语言也如那音乐的美一样,具有浓郁的诗意,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既充分地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又使得语言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让你不读就不快乐,不读就不过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音乐论文   晋国   贝多芬   孔子   音乐   民乐   乐章   优美   作用   心灵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