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对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语言学家H.G.威多森指出,语言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门艺术,掌握一门语言需要对句法和词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充分运用。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政治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外国语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目前,我国共有358所大学设置了日语系,学生人数达到约15万人。日语人才需求旺盛与日本企业在华投资,中日经贸往来密不可分。近年来,日本政府也意识到语言教育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影响力,也试图通过制定新的语言政策推广日语教育,以改变日本的形象,推广日本文化。日本企业进驻最集中的上海地区对日语人才需求一直保持增长态势。高校做为日语学习的重要基地,其开设的日语教育往往更多的是考虑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考评,而往往忽视了日语教育的应用问题,导致高校学生往往多重视听课和基础知识的练习,而不考虑到实际的运用。基于此,本文结合日语教学的现状,对高校大学日语教学如何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从日语重要性角度来看,在 高校外国语课程开设中,日语做为第二大语种仅次于英语。笔者对所在高校学生选择日语作为外国语进行课程必修的原因进行了调查,36%的学生认为英语基础比较薄弱,43%的学生是对日语有学习兴趣,21%的学生是为了大学毕业后到日本进修学历而进行了语言的提前准备。从地缘角度来看,由于日本和我国比邻相居,两国历史交往和文化上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中日之间经贸和民间交往比较频繁,这样促成了日语在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性。

二、高校大学日语教学现状分析

1、教材存在缺陷

大学日语教学由于脱离日本本土母语环境,只能依靠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日语教学,因此,教材选择非常重要。目前,高校日语视听教材普遍内容陈旧,使用频率最高的《阿扬在日本》反映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日本的场景,内容过时落伍,而且由于是早期的录像带制作,画面模糊,教学效果差。日本电影为教材,虽然能满足教学内容新鲜活泼的要求,但没有考虑到学生初学阶段的接受情况,句子复杂、语速快,学生接受效果差。日语视听教材中的正规视听说课程教材,如《实用日语会话》,这些教材中虽然在难以程度上进行了循序渐进的安排,但视频教材中的演员很多是印度或东南亚演员,其口语发音不够标准,难以达到日本本土演员“字正腔圆”的要求,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不标准发音将在学习初期带来负面影响。

2、教学投入有限

由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多选择英语作为学生的初学外国语种,因此,在高校大学生中多采用了英语做为自己的外国语必修课。英语四级考试成为本科学位的衡量标准。因此,我国高校对日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和英语教学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经费投入方面明显不足。和英语丰富的课外参考书籍相比,日语课外参考文献显得微不足道,直接导致学生课外学习兴趣不浓。在高校教学中,做为语言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英语沙龙”、“英语之家”广泛存在,而且高校在经费上也对这些社团组织进行补助。但日语语言学习的社团组织却凤毛麟角,学生只能依靠课堂来学习日语。有些教师也认为第二外语如同副科,没有在二外的教学上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3、旧有“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存在

现今部分高校的外语教学仍是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只是听讲。虽然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多掌握知识,但这种忽视实践练习,更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教和学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学的是聋哑式日语。以至于有的学生在学完日语课后,最基本的日常会话既不会说又听不懂,都患上了聋哑症。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掌握一门语言。教师应根据大学日语的教学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轻松融洽的语言学习氛围。

4、学生重视程度低

由于学习大学日语的学生大都已掌握了另外一门外语,并且,大部分学校都把大学日语作为选修课,并无过级要求,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其重视

程度不够。有的学生认为日语文字是从中文演变过来的,与汉语接近甚至是一致,简单易学,才选择日语这门课程;有的学习者只是对日语本身有兴趣,喜欢看日本的动漫文化、日本电视剧等。这些抱有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在学习初始阶段热情都很高,由于没有学习目标与压力,到后来学习日语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了。当然也不排除少部分学生是为了能拿到日语能力等级考试的证书,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将来就业竞争力,或把日语作为考研的外语语种而努力学习的现象。

三、对日语教学进行改革的构想

1.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新型的教学方法

多年来,日语教学一直遵循“以语言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语言知识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知识的讲解几乎占去了所有的时间,“填鸭式”、“注入式”的语言知识教

学成为其主要特征;而学生接触中日文化知识的机会则很少,学生缺乏学习中日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与提高。

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是指将中日文化知识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实际的文化需求,营造和谐的文化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中日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文化交际活动,使其课堂语言训练和文化交流最大化,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日语学习自信心和日语交际应用能力方面最大限度的受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完全不同于旧有模式中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活动中中日文化知识的组织者,也是学生中日文化知识学习活动的观察者、激发者和引导者。教师担负着组织课堂中日文化知识教学活动及其正常运行的全方位职能;而学生不但是中日文化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课堂活动具有交际性,而交际的主要特征是:实际交流、信息空白、选择和反馈,就是说交流双方在交流中具有一定的信息差,交流是在双方间交换某种彼此需要的信息,交流者有根据实际进行选择的余地,说话人可以通过对方的反馈评价自己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而语言教学中的句型操练和“明知故问”式的问答都不具有真实交际功能。实现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合理选用有关中日文化对比教学的素材,精心设计并且科学组织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富有真实交际意义的活动中掌握知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中日文化的异同。在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帮助解决问题,了解学生课内外学习中日文化知识的需求,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作学生的引路人和导师;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地进行中日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得以不断地提高。

2、搭建自主互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

自主主要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本体主义,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为良好的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互动主要是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要求学生之间提供互相的学习上的帮助,来发掘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个性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倡导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教师教课中要有激情,通过提高学生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日语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意识不够,总认为学生应该主动的提问,自己做相应的解答,而很少去主动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吸收效果。而如果能够情感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深深情感,这样也容易激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兴趣。有了兴趣,个人情感才能提升。例如:在日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其对情感意识,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一个课程中的故事情节,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更深刻的领会到日语课程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再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师生平等关系的建议,人文精神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变教师和学生相对对立的关系,而且可以将人文精神结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3、处理好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的关系

日语教学一直存在着重语言知识讲授,轻中日文化知识传播的倾向。这种倾向不符合日语语言学习规律,不利于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其实,传授语言和培养中日文化素养并不矛盾,语言知识是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具体运用于实践,这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掌握语言知识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知识的更好吸收和内化。因此,要学好日语,首先应掌握日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在日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这种坚实的基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要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又不能只停留在灌输语言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成为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中日文化素养。外语教学应充分挖掘学生潜力,除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也要充分利用其他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培养。日语第二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有限的语言知识和中日文化知识的传播,为学生指出自学语言与文化知识的路子和方法。真正将学到的语言和中日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才能实现。因此,要充分利用外语学习的各种有利条件,把中日文化知识的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

等各种场合中去,努力营造一种近乎于母语学习的外语学习环境,使学生经常耳濡目染日本文化,并能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传统教学法和注重听说的这两种教学法是互补的,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对于大学日语的学习目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差异入手,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观察、模仿、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其日语学习能力,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安排简单的情景对话或者让学生定期用日语写小短文,增强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些灵活讲授方法不仅缓冲了原本有些紧张、枯燥的学习气氛,更是在实际应用日语的同时拓宽了其日语学习知识面,激发了其学习日语的兴趣与愿望。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大胆创新,积极开展电子网络教材、多媒体课件的研究,将书本上枯燥的日语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精彩的日语表达。日语课程重视各种媒介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注重课程资源的拓展性和开放性,要逐步改变以课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上。

5、精选教学内容

由于大学日语的教学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授课过程,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正式上课前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这样学生才会做到积极地配合;在讲解前文或会话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这段内容的重点、难点,或教师只需讲解个别重点、难点,其他的留给学生自己翻译、阅读。讲解完课文后,要求学生用日语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教师在备课时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运用比较的教学法,尽量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找到与之相通的地方,这样能够自然地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也便于系统、连贯地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做课外辅助练习。例如听磁带、听广播、看电影、学唱日语歌曲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了解日语发展的新动态,收集最新资料,丰富学习内容。

总之,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实现教学相长,从高校大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日语教学需要通过制造语言学习环境,熟悉具体的语法语境,而不是拘囿于一般的记忆单词和课本。需要通过网络、电影等多种媒体形式来接触日语。从高校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应从语言变化的客观规律入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教学,确保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日语   高校   教学改革   日本   素养   中日   语言   教师   知识   文化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