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务日语翻译中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对策

浅议商务日语翻译中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对策

引言

在中日商务交往中,除了语言的交流沟通外,还会不时碰到由于非言语行为的错误理解而导致的交流上的障碍或失败。翻译本身是一项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中介工作,担负着帮助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沟通和协调文化冲突的任务。一名优秀的翻译不但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更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对方语言的文化背景,特 别是对非言语交际行为的正确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谈话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对于日语学习者特别是今后从事商务翻译工作的学习者而言,只有准确理解和运用非言语行为,才会推进跨文化交际及商务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有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实现中日间的有效沟通,顺利推进跨文化交际的开展是中日商务翻译工作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1 商务日语翻译中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1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人类交际行为是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和谐统一,在交际过程中,除了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这两种言语交际形式外,我们还运用大量的如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及动作等非言语交际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可以说,在人类交际行为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占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学者Samova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 其他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由此可见,非言语行为所传达的信息及表达的含义要比言语行为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因为在许多场合下,言语行为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会把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隐藏起来,而非语言行为则会有意无意地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意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的形式及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非言语交际方式。因此,顺利推进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行的前提是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明,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两国文化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如果仅仅只是掌握了对方的语言而没有理解对方的非言语行为所代表的含义,将会很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或误解。而且,由于日本语言所特有的含蓄与暧昧,日本人往往避免使用语言直截了当地表示否定与反对,因此当从句面上很难分辨其真实意图时,我们就必须通过话语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其非言语交际行为来判断其言语行为的真正含义。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同时也应当处处注意自己的仪态、举止等非言语行为,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文化冲突。 因此,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基于非言语行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如果忽视非言语行为的习得与掌握,将会导致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或挫折。

1.2 中日商务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日两国之间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商务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务沟通活动,必须要通过语言和非言语两种交际形式的相互配合而完成。研究表明,在商务交际中,要想表明态度和传递信息,言语只占其行为的一少部分,而声调和面部表情等非言语行为所占的比重却高得多。因此,同语言的交际功能相比,非言语交际能更准确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在社交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优秀的国际商务谈判人员,必须熟悉对方国的非言语行为的真正含义,并通过及时准确地分析这些非言语信息来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以促进谈判进程。

在日企工作的翻译人员如果只是掌握了日语语言知识,而对日企中的企业文化、企业规则及日本员工的非言语行为不了解,就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文化冲击”,遭受到交流阻碍或挫折,从而影响商务沟通的效果。因此,在中日商务交际中,要想使交流顺畅进行,除了熟练使用日语语言之外,正确运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语非言语交际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日本这种注重礼仪、仪态的社会集团中,是否正确使用了视线、表情、动作等非言语交际手段,给听话人的感觉或意思就完全不同。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非言语行为必然会导致两种商务文化的冲撞,招致意外的误解和混乱,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

2 提高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非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是结合进行的,两者相辅相成,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更是言语交流的补充与完善,起着重复、调节、替代、突出或强调说明等作用。那么,如何提高非言语交际能力,正确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使商务日语实践得以顺利开展是从事外语翻译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学习日本文化、商务礼仪、风俗习惯及社会规则,了解日本非言语行为的具体含义,并有意识进行中日文化差异性对比,避免两种文化的冲撞和误解。

由于地域、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别,不同文化环境中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意义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中日两国虽同属东方文明,两国文化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却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如果仅仅只是掌握了对方的语言,而没有理解对方的非言语行为所代表的含义,将会很容易在交流中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或误解,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例如,在中日商务跨文化交际中,视线的交汇及目光接触的距离极具差异,如果不了解就很容易导致误解。在听对方发言时,中方人员习惯于直接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以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对方所谈内容,表达对对方的重视;而日本人却认为直视的目光是有失礼貌的,一直看着对方的眼睛是粗鲁、含有敌意和缺少尊敬的表现,会给人不愉快的感觉,他们往往会避免直视对方,会低头或转移视线于周围环境,甚至有时闭目倾听,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礼貌以及尊敬。因此,在中日商务活动中,交际双方应当了解对方的目光接触的时间及距离等习惯,注意自己的视线投向,避免发生误解导致交流的失败。

(2)通过书籍、网络、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媒介,多渠道了解日本文化、日本概况、日本风情及商务信息等,增强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感性认识。

在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及影视传媒具有信息量大、资源共享、图文并茂等众多优势,实为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有力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因特网、学习软件、电影电视录像等传媒来进行直观的学习,在真实、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和领会非言语行为,而这正是观察表情、动作、神态、体势等非言语交际行为以及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最有效手段。网络资讯、日文电子报刊、日本影视资源等现代化电子设备不仅可以拓展和延伸我们的视野及知识理论层次,更让我们通过感官与心灵直接接触日本的文化信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体验日本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把握其非言语行为所代表的含义,特变是涉及商务场合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中日商务待人接物文化差异的实质和内涵,以便今后在商务活动中恰当、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积极认真参与中日交流活动,把握去日本企业的实训和实习机会,在实践中增强非言语交际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在交流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锤炼与提高。同理,非言语也要通过不断的交流实践而得到领悟与掌握。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认真地参与中日交流活动,通过与日本老师、日本友人、日本客户、日本同事的跨文化交流,认真观察其非言语行为,正确了解并把握非言语行为的真正含义,从而促进交流沟通的顺畅,增加自己的非言语机会。从事中日商务工作的翻译人员自不必说,在校学习的学生更是应该把握每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机会,特别是把握去日本企业的实训和实习机会,积极交流、仔细观察、虚心请教、认真实践、增强自己的实战性与交流能力,为日后的顺利就业及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无论是个人的日常生活,还是正式的商务活动,重要的不仅在于言语行为,而且还在于非言语行为。在中日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除了语言交流外,那些伴随着言语行为的所有非言语的要素也在向对方传达着某种信息。错误的理解常常会招致混乱和误解,从而导致交流的失败。只有深刻理解中日两国文化,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才能深刻理解对方的非言语行为的真正含义及功能,从而推进跨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日语   中非   言语   商务   日本   误解   中日   对策   含义   日语翻译   语言   文化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