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越剧看中西方两种文化差异

从穿越剧看中西方两种文化差异

穿越剧在内地,如今已俨然成为一种备受关注和期待的影视剧种。除了近年热播的《宫》和《步步惊心》外,还有很多正在筹备及拍摄的穿越题材电视剧,如《梦回鹿鼎记》等。放眼西方,无独有偶,西方的穿越剧作品早在十九世纪便出现,如《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开创了一百年后风行的“穿越小说”热潮,被誉为“穿越文的鼻祖”。此后,更是接连不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经典穿越电影或电视剧作品,如《回到未来》三部曲、《蝴蝶效应》、《终结者》等。www.LWlm.CoM

比较而言,由于中西方不同国度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西方穿越剧除了流行时间不同外,在题材、内容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从根本上说,中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将直接影响编剧的剧情创作过程,这是导致其穿越作品形式和内涵迥然不同的根源。

1.“道法自然”与人本主义 (1)“宝物”与“科技”

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传承千年,对自然和“道”的崇拜,加之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使中国人更坚信非人的力量。因此,主人公的穿越多数是依靠神仙法宝或者是一种自然力量来实现的。《大话西游》中的穿越神器是月光宝盒,《宫》中晴川在订婚仪式上为了追一幅被风吹走的清装美人图而跑至一神秘树林中,美人图到手的一刹那却脚下一空,跌入时空隧道并穿越到清朝,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更为崇尚科技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此,在美剧中,那些玄妙的理论与推测似乎真的如同一种科学预见,其主人公则多数是凭借严谨的科学探索来穿越的,穿越过程中除了要应对穿越带来的各种问题外,还会不断探索导致穿越产生的原因。《回到未来》三部曲,就是典型的依靠时间机器,依靠科技的穿越电影。《蝴蝶效应》三部曲,在票房高卖的同时,其影片名称也成为一个科学代名词,同时掀起了一场大众科普热潮。这些美式穿越剧能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这并不是编剧一个人的作品,在其背后必然有着庞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等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撑。

(2)“贵古”与“重今”

中国的最高神是虚体的,而日月星风雷雨等,只是这一虚体的外显,人的祖先(鬼)同样是这一最高虚体的外显[3]。中国自古以史为重,不仅仅是要以古观今,更是对祖先的崇拜。节日祭祖、以祠堂为建筑中心乃至封建家长制度都显露出中国人“贵古”的思想。中国穿越剧大多为穿越的古装剧,“穿越”对于现代人来说,事实上是不可实现的。所以主人公在借助神器等穿越之后,也是回到已知的过去、神——祖先的年代。由此而产生的穿越剧题材大多可以归结为言情、武侠、职场、商战等。而且主人公往往抱着改变历史的目标和想法,但历史终究无法改写,《宫》中,晴川看似是无所不能,却无法改变太子被废,四阿哥争夺皇位,就连八阿哥也因晴川穿越到现在,还是一样被历史记载为英年早逝。在中国穿越剧里,“天”的力量远远大于人的力量。

纵观西方古代艺术史,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除中世纪外,人本思想是其核心。苏格拉底作为西方哲学的开端,已经开始提出了人的问题,随后又经历了斯多葛主义、形而上学、宗教神学、启蒙思想等的发展。围绕人,以理性、现实为原则构成的西方哲学体系,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影视剧的创作。在西方,一般涉及穿越题材的影视作品多为喜剧或冒险类的浪漫主义题材。如《女孩梦三十》、《重回17岁》等。但是在近年的美剧里已经很少使用这种老套的方法了,而是多为严肃的推理、冒险、悬疑、科幻、灾难剧等。其中穿越的动因和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改变现实,并最终改变未来。依靠科技手段完成的穿越,也是要实现人定胜天。在西方穿越剧里,人的力量等同于“天”的力量甚至将超越。“重今”俨然成为了西方穿越剧乃至影视剧的精神核心。

2.“删拔大要”与注重细节

对细节的重视问题,也是文化背景差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子美学发端的中国艺术自古注重“道”“气”“象”,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思想使得中国人更注重整体而非细节。尤其在荆浩的绘画“六要”里,得到了详细的解释:“思者,删拔大要,凝想形物。”“思”就是艺术想象活动。这种艺术想象活动,围绕着创造审美意象这个中心,是一个集中、提炼、概括的过程[1]。因此,中国的穿越剧在影片情节编排上,影片在主人公实现穿越的同时更强调整体主题的把握和线索的澄清。事实上,此时穿越已经仅

仅成为形式,它的出现恰恰是为更好的表现主题而服务的,科幻色彩包括主人公实现穿越的合理性和方式显然已成为次要元素。有www.LWlm.CoM趣的是,这类影片在放映播出后往往会得到较高的收视率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在于影片在编排手法和主次取舍上迎合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传统文化理念,即注重主题,漠视细节。例如,最近热播的《步步惊心》,前几集节奏较快,容易入戏,进宫后的剧情节奏逐渐放缓,重在抒情,使人有较多的回味空间。但为了剧情需要,女眷登上大殿等情节的安排上则明显考虑不够周全。《宫》则是另外一个典型例证,其为了表现古人与现代人轰轰烈烈的爱情,通过杜撰大量历史事件,如太子的二立二废,十八阿哥被大火烧死等情节,充分展现出穿越的惊天动地,而其中的细节编排却仅能说是差强人意。

作为对比,西方人对待细节的态度则远比中国人要重视许多,也严谨许多。在很多西方穿越剧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在对于如何穿越这个问题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非常讲究穿越的合理性,故事情节丝丝相扣,前后呼应,俨如穿越真的现实存在一般,生怕观众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而编剧对其中穿越过程的科学解释更是堪比科普读物,有理有据,逻辑缜密,带给观众无尽思考空间,这也是西方穿越类影片的又一大亮点。例如,《回到未来》三部曲,不仅详细描写了时间机器的原理和结构,而且片中一环套一环的故事情节,无不由编排缜密的细节刻画做支撑,从而流畅地完成剧情演变。不过,近年来西方穿越剧由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故事情节编排上越发复杂,过于讲求细节描述,使得很多观众的思路未能在第一时间与影片情节同步,从而导致观看后一些观众没能很好地把握住影片的中心和线索,可谓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更为严重的是,另一些观众则会抱怨这类影片情节过于繁复,太消耗脑力,可能下次将不会选择继续观看,从而导致影片失去了观众群体,也就面临即将失去市场的危机。

此外,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都是由细节拼接而成的,如果把所有细节都把握住了,整件事也就明朗起来了。影视剧也是一样,杜撰历史自然是被允许的,好的影视作品会在细节拿捏中使编撰自然而然,浑然天成。但是,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整体依然重于细节,正如有些不成功的西方穿越剧,当其对细节解释的权重超出对整体主题的表现时,往往使人摸不着头脑,本末倒置。例如,《蝴蝶效应2》与其系列的其他两部影片相比,情节上只是一次次穿越的重复,而缺乏主线的整体把握,因此,无论是票房还是评价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

总体来说,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造就出中西方穿越剧具有不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各自民族历史的、传统的思想和观念。因此,进一步探索其深层次差异性,迎合大众消费文化,如同历史文化的坐标,特色鲜明,当我们真正地透过表面现象,了解其运作的原因,我们就可以为穿越剧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并极大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2] 道法自然的本质.http://baike.baidu.com/view/61193.htm

[3] 张法.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先艺.西方艺术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中外穿越剧不同:中国人改变过去 西方人钟情未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11-01/3430013.shtml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   越剧   中西方   文化差异   中国   主人公   情节   观众   细节   影片   力量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