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引领青少年成长

现今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潮、各种价值观在不断涌现、碰撞与磨合,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在文化养成上面临着一些困境:过度追求物质,造成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心灵家园的荒芜;热衷网络、回避现实;热捧流行、冷落传统;突出自我,忽略他人;以及来自青春期的困扰。如何依据青少年成长特点,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

传统文化引领青少年的成长研究始于组织文化的有关理论运用于学校管理实践,从上世纪90年代引起学校管理研究学者的重视。十几年来,文化引领研究不断深入,不少学校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成绩。

在我国台湾地区,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在高中阶段设立的课程除了国文之外,还有《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国学概要》等,它们还都是台湾重要考试要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外的中国传统文化热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日本、新加坡、韩国最为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的趋势,如韩流、日流等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造成巨大冲击。传统文化引领青少年成长,可以帮助青少年理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界定,如何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等等。通过文化的引领,可以帮助青少年重视个人修养、避免浮躁不安,有利于帮助青少年释放压力,培养辩证看待问题的态度,保持平和的心态,建立大局意识,懂得关爱他人,培养诚信品质。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文化的引领:

(一)文化对于物质的引领:学院校舍建筑、场地设备、花草树木、文化传播设施、人文景观等等,让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让教室个性化,让文化长廊深入校园文化。例如,彰显校园文化,我们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院门在设计上具有浓厚的现代教育气息,以及对于理工职业的形象诠释。利用超大LED显示屏可以很好的宣传我校文化建设。

(二)文化对于制度的引领:能够体现学院办学思想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保证学院教育教学正常运转,而且要能体现人文性,从而形成良好校风,使整个学院成为一部立体的多色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将学生的各种作品上墙、上宣传栏、上橱窗,以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学校意识和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三)文化对于精神的引领:这其中包含了学院的历史、传统、成就,学院风气、人际关系、课堂活动、校本课程等等,对师生的思想、行为起着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创设富有个性的教室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教室文化更贴近学生,图书角、班训、荣誉台、教师一句话、创优栏等小天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大环境。并且营造凸显职业特色的教室文化,航空学院教室可以以蓝色天空和飞机为背景,机电专业教室可以学生动手做电机模型为装饰,彰显专业特色,强调职业规划。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根据中共济宁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的精神,我院正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工作。具体包括:

(一)诵读儒学经典。重点诵读《弟子规》和《论语》,从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选读。集体要求是每位教师精读一部。

(二)阅读古典诗词文学名著。以《唐诗三百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主。要求:每位教师研读一本文学名著;每个学生每年新背诵古典诗词10首,至少通读其中一部四大文学名著。

(三)学习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戏曲、武术、舞蹈、音乐、曲艺等。要求:学生学会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

传统文化引领活动将在学院工作基础上更进一步细化:

(一)全员培训,达成共识

教师培训是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打造一支热爱传统文化,现身教育改革的教师队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证。

(二)问卷调查

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接触情况,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取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看法等问题。

(三)把经典诵读纳入课程计划

每天安排20-30分钟读诵经典,每周安排12节传统文化课,用于老师解读经典和学生分享体会。充分利用课前课后边角时间,积少成多。

(四)知行合一,重在体悟

让经典走进生活,让生活充满经典,做到知行合一。从领导到老师,从老师到学生,每日都按照《弟子规》力行表的要求,逐项落实。

(五)主题班会

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时间,开展以孝亲尊师为主题,以《弟子规》为依托的系列班会,如组织学生用小品等方式表演出怎样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六)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习惯。

(七)开展各种活动,深化教育效果

学院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院系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宣传活动,把德育教育融入生活。

(八)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的开发设计要既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北京清华附中邱道学老师开设的文学典故选修课程中,将文学掌故分门别类,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补充必修课文本当中出现的典故,又拓展至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旅游典故、生肖典故、古代十大名曲典故等,这样的思路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借助流行歌曲、漫画、影视作品等形式,利用历史、旅游等资源,多渠道弘扬传统文化。

(九)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拓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渠道。例如,诗歌创作,让校园书香洋溢;传统节日,让诗歌彰显精彩;吟诵经典,让传统广泛传播。

(十)传统文化研讨会

在工作推进的每个阶段将组织召开一次传统文化研讨会,确保青少年文化引领的方向性、科学性、时效性。

三、研究中的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育人的文化,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习惯,落实育人的目标是关键。判断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所以,老师的教学方式、一言一行,是不是能够唤醒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为此,可以经常组织教师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学习那些课改成功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我们理工职业学院来说,如何在文化引领上突出专业特色是探讨研究的难点。我校共设有33个专业,我们将根据不同院系的专业特点,有重点地选择不同的选修科目,因材施教。例如,机电、汽车、光电、航空类专业可选修孔子六艺的御、射;会计、商学类专业选修数;文化旅游类专业及音乐爱好者可选修 礼、乐;书法文学爱好者选修书等。

四、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进行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研究(现状分析、成因、对策等);因地制宜,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结合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我院地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可通过经典文化、节日文化、地域文化三种文化之间的整合学习, 形成我院文化引领的模式。有目的地强化学生认识区域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优秀传统文化厚重的积累与积淀。突出本地域东文西武、南水北佛等特点,突出学习重点。针对学院理工类特点,适当加入文史类知识,取长补短,文理双修,培养学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考虑到我院的专业特色,不同院系根据专业特点,有重点地选择文化引领方式。也就是说,要考虑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这些内容如何在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进行安排。这就需要经过科学严格的课程设计和安排,形成与各年龄段学生学习相适应的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青少年   典故   师生   教室   传统   经典   学院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