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学科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优势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在承担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传统文化

文化不是孤立的现象,是和特定历史时期的地理、政治、经济紧密相连的。我们了解了文化背后相关的历史背景后,就可以从全局去观察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从而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所在。例如,教师在讲述诸子百家思想时,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正是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政治上分封制的破坏,周王室的衰微,社会上士阶层的壮大,教育上私学教育兴起,不同阶层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如何治理的看法,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景象。

二、可以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儒家文化时,就可以将春秋战国时期、汉代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儒家文化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上有哪些不同。同时,对于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文明进行横向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将传统文化放在特定的时空去考查,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三、通过历史教学法来促进传统文化学习

通过历史教学法来学习传统文化,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材料解析法。

如对于儒家的义利观的讲解,可选用如下材料: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董仲舒

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程颢

体民之情,遂民之欲。戴震

思考:不同时期义利观'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思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又能加深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2.专题探究法。

以某一主题来引领学生,如利用历史资源查找并列举诸子百家中人本主义思想这一主题,让学生自学,自己找材料,做读书笔记,再展开讨论,鉴别剔除,形成观点。这样既能延伸课本知识,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采用具有历史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学习传统文化,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创新能力。

四、通过历史人物学习,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化的核心是为人之道,也就是说文化的最高层面是社会道德,它是文化的精髓所在。而社会道德往往承载在优秀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在他们嘉言懿行上。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或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或有振聋发聩的言论,这些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已经升华为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一点上,历史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五、历史学科通过大量的史实,来支持、印证传统文化里的思想观点

历史学科讲究的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我们每讲一个观点,都应拿史实来印证说明。例如,教師在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也等观点时,就可以通过列举历史上鲜明的正反方面的史实来证明,这样更能让学生认可、接受。同时,历史学科的生动性、趣味性,让传统文化教学更加有味有料,让学生喜闻乐见,让我们在传统文化教学上更加如虎添翼,游刃有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绵绵不已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动力,蕴涵着今天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它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传播、推广传统文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兴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学科   义利   历史   史实   历史人物   中华   文化教育   观点   优势   传统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