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曲发展现状看中国传统文化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重要的民间文化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人们比较熟悉的戏曲作品一般和历史事件有关联,而且与名人典故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艺术形式也都有了新的发展,但中国戏曲的发展却遇到了很多难题,这些问题出现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有戏曲自身内容方面的原因,有戏曲艺术工作者的原因,也有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整体意识方面的原因。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在不断探索努力着,正是这种积极探索勇往直前的精神,才支撑着中国戏曲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今中国戏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生活和戏曲艺术形式的变化造成的问题

中国戏曲源于民间,也在民间不断成长发展壮大,它身上流淌着勤劳朴实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液。戏曲的基本功能是寓教于乐,其作用是教化人民、传播历史知识和传递生活中的欢乐。而且,在内容方面,多为英雄好汉、巾帼英雄以及代代相传的美好神话。戏曲艺术创作周期长,需要有专业的人群进行演绎,且自身有严格的规律。在当今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时代,戏曲的内容和形式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面前都表现出不适应的状态。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班设形式是戏曲的主要组织形式,戏曲的组织形式是以自负盈亏的班社形式,还有戏园和戏班形式出现的,有的是戏园和戏班一体制;有的是班社租赁制,租用戏园并给租金;还有的是戏园包养制,包养演员。组织形式松散、自由,经济上自负盈亏,经营形式由市场主导。新中国成立之后,剧院团制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创作演出,脱离市场主导,演员是国家干部编制,收入发国家财政工资。近些年来,由于戏曲生存面临困境,演职人员大多只拿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工资。演出市场萎缩。戏曲原有360多个剧种,近年剩200个左右,经常演的剧种大约仅在100个左右。

(三)艺术观赏形式带来的问题

以前,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就是戏曲,经常在搭建一些戏台或者是在广场上演出。戏曲经常在农村演出,戏曲演出地点一确定,十里八乡的人都渐渐知道了,然后就是老老少少汇集在一起,大家随剧情一起笑一起闹,共同享受着难得的精神盛宴。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且电视也逐渐普及,各种歌舞晚会也慢慢出现,这种观演的形式极大地冲击了戏曲,戏曲的主流文化地位也逐渐下降。

(四)观众基础缺乏

关注戏曲的观众基础不雄厚,从事戏曲艺术的人才逐渐出现断层。如今戏曲遭遇到现代社会多元的娱乐文化挑战。在城市,很多人没有欣赏戏曲的习惯,而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没人学戏,即使存在人们也很少找到看戏的渠道。另外,比起现在一些影视、艺术学校报名的火爆,地方戏曲之类的传统文化精粹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在职演员又存在老龄化问题,专业戏曲人才青黄不接,是摆在戏曲发展道路上一个严峻的挑战。出现这种局面,一个原因就是戏剧团本身状况不佳,很多演员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把握,他们要么转行,要么消极对待自己的事业,这反过来又不利于剧团发展,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当代戏曲教育的体系还不完善,也制约了对青年一代的培养。

二、中国戏曲发展问题出现的原因

中国戏曲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承载着数辈传承者们的辛勤汗水。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戏曲种类人们也都在传承发展着,但较往日的情况来看,人气已经不如之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如下:

(一)内容陈旧不够新颖

中国戏曲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得以新的发展,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但是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固定性,即在内容和程式方面都是固定好的,这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局限性。所以,无论在任何不同的场合看到不同水平的人进行戏曲表演,其内容和范式都是大概固定的。很多艺术家也尝试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革新,但是这种革新很有可能被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戏曲的随意更改。甚至是对艺术的不敬。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戏曲,其素材都是歌颂历史人物或者是和一些历史事件紧密联系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继续沿用或者传唱这些传统戏曲,很有可能失去大众的关注。当然,对于戏曲爱好者们,一首戏曲可能会常听常新,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与感受,但是不愿意积极做出改变、固步自封、不积极寻找创新点的话,这些不利于戏曲行业扩大影响力和在新时代的进一步传播发展。

(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其自身强大的魅力,更需要戏曲从业者的积极继承、发展与创新。现如今,很多人愿意在戏曲上多做研究,但是经过探究后发现有很多问题:一方面,从业人员逐渐倾向老龄化趋势。仔细观察我们日常生活后就会发现,平日的公园里面传唱戏曲的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而当今各类文化的传播主要力量集中在年輕人。另一方面,从业人员文化水平逐渐降低。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自然不利于戏曲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发展创新。绝大多数人也只是止步与初步了解的状态,她们偶尔会拿出一点时间来看一看喜欢的桥段。但是要说戏曲发展过程中所真正需要的有高度热情与相应文化及理论功底的专业人士却在变少。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戏曲虽然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但是真正想要去掌握它确实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次,当今社会,文化娱乐都呈现出一种快餐特点,随着人们工作、学习愈加繁忙,娱乐方式愈加多样,新鲜刺激程度也不断翻新,也让戏曲这一传统而古老的行当失去了许多年轻人甚至是中年阶层的支持与热衷,也就无法引起更多人的学习与关注。

(三)革新意识出现偏差

热爱戏曲想要不断推陈出新,帮助中国戏曲获得崭新生命力的人一直都在,而致力于行业发展的演职人员也都在不遗余力。但是在寻找革新方法、出路的时候却也存在着一些意识偏差的问题。有一部分人因为无法坚持应该把握的原则而将戏曲变成了四不像的东西;而有一部分人则利用传统戏曲结合时尚元素这种噱头来进行商业运作,全然不顾戏曲本身所应该具备的元素与精神。所以这两种意识都是一种错误和偏差的革新意识,对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戏曲改革都有害无益。

三、中国戏曲发展的出路探索

上面提到了当前中国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一些消极现状,这些现状对中国戏曲的后续发展与未来改革都造成了深远的消极影响。因此,作为从业人员及相关领域研究及工作人员,必须从这些不利因素出发,有的放矢的寻找积极突破,这样才能够帮助中国戏曲发展的更好。

(一)加强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的有机结合

传统与现代、复古与时尚的结合一直都是艺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考量因素。但是对于中国戏曲行当来说,由于自身所积累的深厚底蕴以及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时尚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非常重视方式方法及具体内容的选择。例如可以适当改革剧目内容,在保留优秀传统演出项目的同时,尽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多多编排一下与现代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故事,同时在编排过程中又努力还原传统戏曲在唱念做打方面的自身特点,彰显戏曲的传统魅力。而且笔者认为,当下戏曲改革过程中许多所谓戏曲演出公司喜欢应用的华丽的舞台布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服装道具反而是其次,我们还是应该将内容的结合作为首要考量,体现老瓶装新酒的新魅力。

(二)加强专业人员培养

当下热爱戏曲的年轻朋友也不在少数,但是其培养过程却也是非常艰辛的。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与技能提升对于中国戏曲的今后发展意义重大。人员培养应该进一步细化,开设更为精细的各项科目,如创作类、表演类、编排类,同时还要加强在理论文化方面的教育工作力度。还应该与社会媒体展开良好的溝通协作,积极的系统的进行相关宣传,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中国戏曲的发展改革大军当中。

(三)端正改革思想

改革是为了帮助中国戏曲获得更好的发展,而现代社会的行业发展又离不开经济收益的有效支持。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均衡戏曲发展与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本末倒置。

(四)国家应加大对戏曲的扶持力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戏曲教育模式

针对目前戏曲剧团存在的困难,国家给予的扶持政策应包括三方面:一是制定有关政策,及时提高戏曲编创与演职队伍的工资福利待遇,使他们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戏曲创新与发展的工作中去;二是改变剧团的经营市场方向,向农村地区倾斜;三是制定措施,为戏曲艺术继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各剧种在竞争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四、总结

中国戏曲的发展在当前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虽然能够以革新与突破获得新的生命力与活力,但是一旦掌握不好方法与尺度,也很有可能沦为改革的失败品而逐渐被历史所淘汰。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意识,把握戏曲革新及出路寻找的原则,明确戏曲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及对市民文化的深远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寻找改革方法,帮助中国戏曲在未来发展历程中走得更稳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戏曲   剧种   演出   形式   传统   原因   中国戏曲   艺术   内容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